作者:黄莹莹 编辑:江岳
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ID:sxrenwuguan)
01
刚刚在舆论场大获全胜的李诞,转身就惹上了新麻烦。
今天下午,有消息称,上海笑果文化传媒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过30万。这家公司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是《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李诞是其股东之一。
这位脱口秀演员在年轻人群体中呼声很高,前不久,他在《奇葩说》节目中发表过一场关于自私的谈话。在他的标榜之中,“以自私却不伤害别人的方式活着,才能维系世界的正常运转”。
然而,自私未必是自保的最佳方式。
回到李诞驰骋于舆论场上的那一天,“美术馆着火了,一幅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在《奇葩说6》设置的这道议题里,他大胆选择了后者,并赋予这个选择以更加大胆的理由:救猫才是兼顾艺术和生命的两全之选。
被这番言论打动的人不在少数。
除了场上比分的反转,李诞也在社交场上获得了更多拥护者。
知乎网友“风吹五角”在评价中使用了“超神”、“振聋发聩”这样的形容词,并称“这一段可以说是对知识分子的绝妙讽刺”;更多人直接感慨,“蛋总太强了”。
在时代的语境下,李诞的赢是必然。
消解精英论、以平躺的姿势对抗宏大与高尚,“自私”二字被给予了更大的话语空间,李诞成了这代年轻人的代言人。
上一代类似现象级明星是韩寒。年轻人推崇口无遮拦,热衷于以呐喊的方式公然对抗权威,而韩寒极端到退学的叛逆方式,成为对主流世界最直接的蔑视。
到李诞的时代,年轻人依然是权威的反抗者,但他们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从韩寒式的积极到李诞式的消极,他们更愿意追逐“活明白”的快乐。
简单来说,要佛系。
于是,李诞的出现,迎合了年轻人的这场追逐。他丧颓、懒惰的形象深得人心,表面不反抗,甚至顺流而下,却因为俘获人心而得到名利。
这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
几年前,当钱理群教授批评北大培养出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还能引发社会共鸣。如今呢?人们追随李佳琦,为李诞标榜的自私点赞,似乎,只有勇敢满足自我,才是存在的意义。
当然,李诞也跌过跟头,而且不止一次。
一次,是呼吁网友进女友黑尾酱的网店买衣服不成,在直播间大骂网友垃圾。另一次,是在《奇葩说5》担任导师时,因难以与一位辩手阐述的经历产生情感共鸣而遭遇所有导师的刁难。
但他清楚的一点是:大众总是健忘的。在这个信息高速流转也高度碎片化的年代,被撕开的遮羞布——只要没有被彻底撕碎,总有被缝补的机会。
02
“自私”、“无所谓”的浅薄气质并不是李诞天生具备的。出生于内蒙古,草原在他的生命里留下的是厚重、粗犷的苍茫底色。
李诞出生在内蒙古查干诺尔特的一处碱矿场,四周都是草原。小时候,大人们在羊身上开膛,孩子就把小手探进羊的肚子里,摸到心脏,握住、一扭,躺在血泊中的羊亦随之颤抖,走向死亡。
从鲜活到坠落、从繁荣到衰败,这样的宏大命题,李诞不陌生,他在年幼时就经历过。
矿场最繁荣的时代,即使在草原深处,新鲜的海鲜也不罕见,物源应有尽有。但很快,矿被采尽,工人成批下岗,作为管理层的李诞父亲也没能躲过下岗危机。曾经像个独立王国的矿场平添许多破败的房子,天南海北的人又向天南海北散尽,最后,狗比人多。
矿场的大起大落,如同一台巨型机器将所有人裹挟其中。李诞常见家里长辈喝醉了大哭、唱悲伤的长调,酒醒过后,依旧好好生活。
可以表达不快乐的权利,是草原和酒赋予给他的。
去广东读大学后,他又学会了表达愤怒,而酒是最佳伴侣。
那段期间,他愤世嫉俗,天天逃课,躺在宿舍,疲了就起来喝酒,喝醉之后继续躺着,酒成了他生活中的救济品,也成了他精神上的麻醉剂。
李诞需要一个发泄口,去寄存自己的理想主义。
他有一个可以探讨宏大命题的圈子,大家都是奥地利学派的拥护者,追捧自由主义。谈论的日常话题亦多冷门生僻,比如个人应不应该拥有原子弹、走私是不是利国利民等等。
也正是这段期间,李诞开始研读《金刚经》,佛学带给了他极大的震撼。“我发现我心里那些,原来几千年前这个叫释迦牟尼的老师都讲过了。”对抗感和痛苦无限滋生,旧困境与新价值在李诞心里撞击而形成疑惑,为了将疑惑梳理清晰,他选择了写作。
他创作出了一对和尚师徒在宇宙中为各式各样的死者超度的故事,人物设定也颇有自我影射的意味:师父空舟睿智果断、精于算计,看上去懒散,却有着大智慧;弟子澈丹单纯善良,虽是佛门中人却未能尽断尘世情愫。
故事被人整理发上了豆瓣,有出版社找他出书,李诞以资格不够为由拒绝了。
至此,李诞仍是蒋方舟口中那个“身上有一种非常朴素的正义感”的愤怒少年。
愤怒在李诞后来的一场实习中达到了顶点。大学时,他挤进了新闻专业学生都向往的“南方系”实习,在电梯里听到两位记者大谈自己利用特权弄到春节车票,这场对话戳破了他对精神乌托邦的纯洁性的最后幻想。
图:李诞讲在南方系实习的经历
李诞没有过多纠结。
幻灭之后,他选择向世界运行的逻辑妥协。他开始不屑与知识分子为伍,亦不再于灰色之间挣扎纠结,而是一起加入现实荒诞,展开狂欢。
2012年大学毕业,在好友东东枪的推荐下,李诞从广东北上,去北京的奥美广告公司实习。
从孵化理想主义的媒体业跳到苛求转化率的广告行业,赤裸裸的真实世界展开在他面前。李诞享受其中,这种“真实”无需任何道德伪饰——他后来回忆起相关经历,坐在旁边的美术大哥出去接个私活,分分钟入账二十多万。
日后形容起当时的心情,他毫不掩饰当年的眼红和羡慕。当然,有了奥美公司的金边加持,机会很快也找上了李诞。
其中一个是东方卫视《今晚80后脱口秀》,王自健邀请他到上海参与节目制作,做幕后编剧。李诞询问周遭朋友的看法,最后听从了“哪个钱多就哪个”的建议。
金钱,果然很难叫人失望。李诞第一次拿到稿费是现金,7000块一沓钱,收入可观,这是社会给予一个实用主义者的最初的甜头。
日后,实用主义将一次次助推李诞前行。
03
《奇葩说》里有一道辩题,“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个?”
李诞选择了高薪不喜欢。
于现实生活中的李诞来说,脱口秀就是这样一份工作。他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对脱口秀没有那么热爱,“脱口秀从来没有满足过我的表达欲望”。
不过,不喜欢不意味着不投入。
李诞很努力。做幕后编剧的四年期间,他一直在努力写段子。他信奉一万小时定律,即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历一万小时的训练就可以变得专业。灵感和天赋反而没那么重要。
专业让他与《今晚80后脱口秀》的制片人叶峰建立了信任。2014年,两人参与创办了笑果文化,专做喜剧脱口秀。
李诞很幸运。他赶上了脱口秀行业的爆发节点,此前的蛰伏都有了意义。
2017年1月,第一季《吐槽大会》横空出世,用了四年时间,李诞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顶着一头粉红头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头发比人红”的李诞当着嘉宾的面嘲弄他们的“黑历史”。
他犀利吐槽周杰打人事件,“有人说周杰老师他没什么曝光率,那是你社会治安新闻看得少”;
又声东击西讽刺小鲜肉,“不多说了,我也惹不起小鲜肉,更惹不起小鲜肉的粉丝,徐浩可以说”。
好像什么都没说,又什么都说了。看似丧丧垮垮、自由散漫的李诞总是不经意间抛出重磅吐槽,直击要害,其中的反差很快吸引了观众。
最后,第一季《吐槽大会》集均播放量超过1亿,远超过投资人预期的2000万。
李诞火了。
他的个人形象也开始与节目深度捆绑。而颇为难得的是,多数时候他都保持着清醒,甚至拥有与那些外在特性完全不符的谨小慎微——在酒吧亲吻事件后,他把微博名从“自扯自蛋”改成了“李诞”,也不敢发布自己在日本游玩的照片,避免任何容易引发舆论关注的出格举动。
即使在《奇葩说》第五季录制现场,他也总是欲言又止。最后,蔡康永看不下去,温柔建议他“蛋总不用一直闪避没有把握的事情”。
李诞不轻易透露内心的真正恐惧。为数不多的一次发生在综艺节目《奇遇人生》中,他跟导演喝着酒感慨:
“暴得大名是什么好事吗?你硬整这些自己配不上的荣誉虚荣,这些东西最后都会害死你的。”
04
李诞的吐槽总是圆融而无真正伤害的,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吐槽大会》的内容。可以说,妥协构成了这档节目的护城河。
李诞常常遇到嘉宾因不理解综艺模式而不配合、出言不逊,甚至将稿子整篇推翻的情况,这些刁难,他往往照单全收,与嘉宾周旋过后,就带着团队乖乖重写,确保最终在荧幕前呈现的,都是安全内容。
于是,第三季《吐槽大会》被吐槽成“洗白大会”,口碑断崖式下跌,也不令人意外了。
当然,这是后话。
李诞是艺人,更是文化商人。盯准赛道后,他就会在强大的自驱力之下持续不断提速。
《吐槽大会》火了之后,笑果快速开疆辟土,在一年半之内接连上线了五档节目:《脱口秀大会》、《超级故事会》、《冒犯家族》、《吐槽大会》第二季和《周六夜现场》。
作为团队的核心创作人物,李诞异常忙碌。每一个新的项目,从情景喜剧到单元剧,都需要由他来把关。
但他仍然对脱口秀创作保持着极大耐心。开选题会组织选题、讨论段子,他常常熬到半夜,别人扛不住去睡了,他会处理剩下的工作。
吐槽国足那期,他日程安排过于紧密,导致备稿时间大大缩短——前一天晚上看话题,第二天早上赶飞机,凭借几个要点,就写出了段子。
可以说,快速、高效是李诞的工作标签。在这个行业里,编剧稿子被大幅删减修改是常事,而他经常可以保留超过80%的文本。
笑果创始合伙人曾想过:第一批脱口秀表演者中,为什么是李诞跑到了最前面?
他总结的答案是,李诞具有艺术家的人格,但身上又有许多非艺术家的品质:作为艺人,李诞配合公司的安排;作为创作者,他是国内第一批解决稳定产出脱口秀的人;作为管理者,他提携新人,并为其他创作者设置流程、修改稿件。
努力是有结果的,笑果文化运营三年,声名鹊起,2017年估值高达12亿元。
李诞正褪去艺人底色,试图成为一个游刃有余的全能型文化商人。
也正是这一年,他终于同意了出版《宇宙超度指南》——那本大学期间他坚决拒绝出版的书。
他和蒋方舟曾约定一个“恒星写作计划”,二人互不干扰,各自创作,发光发热。但李诞提前改变了心意,《指南》出版之后,他送了蒋方舟一本,扉页里写着“你加油,我不了”。
05
李诞自暴自弃的“丧式”处世观一度引起年轻人的追捧。
他有段关于自由的表述:“人不想被绑架,最简单的方法,不是反抗,不是报警,而是顺从。你主动把自己绑起来,显得自己特别的自由。”
顶着活得明白通透的“聪明人”头衔,李诞的确也在这么做。
一个香港书展邀请他去演讲,尽管好友蒋方舟曾参加过并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但他还是拒绝了;春节联欢晚会播映前后,舆论收紧,新浪微博官方提醒注意言论,他遵守了;在采访中,他亦保持警惕,慎用一切大众反感或者可能产生误读的词,比如“女人”。
处理一句话、一件事,他都会习惯性地参考大众思维,自缚手脚,让自己避开雷区。
这听起来并不自由。
但自由的代价是少赚很多钱。
李诞不会跟钱过不去。曾经有商家邀请他参加活动,提出要在现场尬舞,大家都以为他会拒绝,但他很爽快就答应了。对方提出的价码让他没有拒绝的动力。
李诞的高明之处或许在于平衡之术。钱要赚,真话要说,但要包装起来、换个形式——嘻嘻哈哈说出来,以大众喜欢的不得罪人的方式。
他最初的灵感或许来源于小时候的偶像吴宗宪。
这位台湾艺人擅长用幽默化解一切。李诞印象很深刻,“上节目的女明星,他假装非礼人家,那种东西抛开镜头、抛开舞台都是性骚扰,但在镜头前就没事,我觉得太厉害了。”
他一度模仿吴宗宪,比如小学时就在课堂上接老师的话茬,常常逗得全班哈哈大笑。成名后,他也曾经表示自己没什么抱负,不想成为综艺之王,成为站在吴宗宪身旁接话茬的副咖就可以。
他的现实显然比理想更美好,至少在当下如此。
享受着能付得起代价的自由,赚着高于写作不止一百倍的收入,挂着艺人的名结交更多好友,李诞满足于此。
至于过去那个较真、不忿、认为“穷更好”的自己,李诞在一次回忆时用了两个字形容:矫情。
然而,自觉承认懦弱和庸俗,形成一套自洽的生活体系,看似真实,实则不堪一击。
有表演,就会有穿帮。
李诞偶尔会表露出矛盾的那一面。在《十三邀》与许知远对谈时,他会先间接承认自己已经被社会俘获,失去了反抗性,又会在后面的采访中脱口而出,“谁能把我规训了?”
类似的潜在矛盾充斥着他的内心。
他嘴上说着反感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行动上却仍然认可那些奔着理想主义坚定行动下去的人,比如好友蒋方舟和前上司柳桂芝。
李诞克服矛盾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让自己强行背负起责任,即便违背本意也在所不惜。
他喜欢喝酒,三块钱的啤酒就能满足,但他偏要喝贵酒,多赚钱,以逼迫自己对家人、对未来负责。
他不热爱脱口秀,但经常帮热爱的后辈改段子,这是他的价值支撑。观众、家人、同事构筑了推动他前行的动力,尽管这种前行是被动的。
二是,借佛家的“中道”理顺自己,消解一切对立和矛盾。
这样真的奏效吗?暂时来看,是的。但长远看来,未必。
《吐槽大会》第三季已经失去了最初脱口秀的犀利吐槽和搞笑包袱,倒更像是一众明星的公关平台,以往的“黑白博弈”变成了嘉宾“否认黑、只认白”。
这似乎是一次消解矛盾、过度妥协的创作失败。
更糟糕的是,以往为李诞赢来收益的那条自缚边界正在失效。被动和懦弱于创作而言是有所伤害的,稍有松懈,便会加快创作者被观众和时代抛弃的速度。
这于艺人来说,是致命的。
许知远曾说过一句话,“我始终相信,只有那些粗粝的、摩擦的对抗与矛盾,才能最终被时代留下。”
“无所谓”的人生态度是李诞作为艺人的衍生品,随着时代更迭,便稍纵即逝。毕竟,于洪流中落得住脚的,唯有作品,而好的作品的确需要苦涩的体验做调味剂,以冒犯和对抗的精神来加持。
过去,李诞赢得了大众,消解了自己信仰的价值体系,他乐此不疲地表演一个新的李诞。如今,他漫无目的地前行,直到大众远离,或许才叫真正地失去了意义。
部分资料来源:
【1】《李诞 浅薄如水》,谢梦遥,人物
【2】《李诞 我决定充分暴露,泥沙俱下》, 欧阳诗蕾,南方人物周刊
【3】《李诞 | 跟世界合作,没必要说得那么委屈》,张瑞,时尚先生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