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单的自我救赎:上链、打假、融资
科技
科技 > 区块链 > 正文

仓单的自我救赎:上链、打假、融资

编者按: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锌链接(ID:xinlianjie-),作者:俞欣辰;编辑:王巧,关注公众号,和我们一起探索产业区块链价值。如需转载文章,请微信申请开白名单。

仓单代表一种权益,是保管人向存货人出具的货物收据,为了解决大宗商品的流通、融资问题。

然而,随着流通不断扩大,造假层出不穷。

今年7月,青岛农商行遭虚假仓单质押骗贷,涉案超900万美元。

由于仓单质押涉及流程较多,金融机构风控审核不仅成本高,而且操作难,导致这种骗贷案件时常发生。

因此,金融机构对仓单质押更为谨慎,融资效率越来越低。

解决信任危机,是仓单的当务之急。区块链技术作为信任机器,或能解仓单之忧。

让仓单上链流转,全程可追溯、更透明,降低金融机构的风控门槛,提升仓单持有人的作假成本,整治仓单领域乱象。

一、仓单之忧

仓单是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流转环节多,从存货人、仓库保管人再到质押人,以及后续的多次流通,容易造成信息流失和权责不明,生出诸多隐患。

1)虚假仓单横行

近些年,仓单领域诸如空头支票、库存归属不明、库存被多重抵押等问题频发。

2012年,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爆发了多起钢材仓储企业虚开仓单、重复质押的案件。“上海钢贸案”直接导致300多人入狱,700多人被通缉,千余家企业被起诉,导致坏账近100亿美元,波及多家大型银行。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海商业银行向钢贸企业贷款余额为2100亿元;而2012年,贷款余额紧缩为1500亿元。

作为资金提供方,金融机构屡遭重创,不得不收紧放贷,仓单融资变得愈发困难。

(早期纸质仓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2)非标仓单信用担保不足

仓单分为标准仓单和非标准仓单。标准仓单有交易所对其进行信用背书,具有较高的信用水平。

非标准仓单的信用水平则主要依赖于签发主体和第三方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在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方面表现欠佳,因此非标准仓单面临信用担保不足的问题。

3)质押活跃度低

仓单主要用于融资,但目前仓单质押活跃度较低。据研究报告显示,质押融资方面,参与银行融资的仓单数量占比不到5%

低占比是因为大多仓库金融属性不足,开出的仓单难以满足质押、交易要求。

区块链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分布式及加密等特征能够对仓单进行确权,上链仓单各个操作被公开,能够增强信任,提升效率。

二、链上仓单

2018年,区块链仓单从概念走向落地,大厂小厂争先布局。

仓单在区块链上流转,全程可追溯,资金方实时监控,资产方融资更便利。

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主要从两方面切入。

一方面做仓单数字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大宗商品领域,采集物流、库存、交易、融资等全周期数据进行上链。

另一方面,借助物联网、AI、5G等技术确保仓库货物真实存在,保障整个环节数据真实。

1)仓单上链流转交易,全程可追溯

仓单上链流转和交易,首先要进行标准化。新订立标准大都是各家参考交易所的规范,再借助智能合约等技术,让仓单模板上链。

腾讯云区块链负责人邵兵向锌链接介绍:“区块链仓单标准的制定,需围绕合同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标准确立之后,仓单从生成、确认、登记、流转、质押等全流程都在链上完成,数据实时更新,各个参与方都能见证。

去年7月,杭州复杂美与浙江涌金控股和华清智芯联合发布了“金储区块链仓单交易平台”,核心功能是将实体仓单转化为数字仓单。

复杂美产品运营负责人王继尧介绍,商品在入库后会直接生成一张与货物对应的数字仓单,包含商品具体参数(如数量、规格、照片等)及入库时间、经手人等各类信息的仓单写入区块链,使仓单数据更真实,流转交易更容易。

(流程示意图 复杂美提供)

2)链下数据保真

“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解决仓单对应货物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德方智链金融研究室主任袁东阳告诉锌链接。

区块链能够保证数据上链之后的真实,但链下数据保真,则需要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对仓库货物进行实时监控。趣链科技、腾讯云区块链率先切入该领域,采用了相似的业务逻辑。

据邵兵介绍,在货物确权方面,接入各类物联网智能化设备、视频监控与AI技术,对货物进行全流程监控,同时对传统仓库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数据采集,实现对仓储进、管、存各业务环节的实时监控。

其次,货主可通过手机视频实时看货、在线预约办理入库、加工、出库等业务,手机实时查询库存、货物变动实时短信提醒

目前,该系统已经落地多家仓库。

趣链科技也采用该模式来实时监控仓库,并引入温度、湿度传感器、定位系统等,对仓位、仓库关口进行视频监控。

(仓单流程图 趣链科技提供)

物联网等技术负责的是线下数据真实,区块链保证的则是链上数据不被篡改。

三、大范围推广至少5年

区块链仓单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不容忽视,技术难突破,成本难控制,标准难统一......

“距离大范围落地推广还需5年左右。”多位业内人士向锌链接表示。

1)区块链存储有限,数据安全难保障

区块链储存空间有限,围绕仓单的合同、仓库视频等需要占用大量存储空间,面对多频使用场景的承压力也难保证。

王继尧告诉锌链接,目前部分数据存放在中心化数据库里,未来需要成熟的大文件存储技术,整合到底层存储模块当中。

采用中心化数据库存储,数据安全和透明度难以保证。

其次,数据上链之后如何共享,共享多少,数据安全问题也成了企业家们最大的顾虑之一。

2)投入产出不平衡

“搭建区块链仓单交易平台及配套设施,前期投入较大。内部需要系统改造、外部需要搭建配套设备。”趣链科技供应链金融部总监刘耀儆告诉锌链接。

其次,系统、设备搭建完成之后,后续验货、控货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邵兵告诉锌链接,搭建区块链仓单交易平台,涉及环节众多,需要对人、设备、AI等各种因素平衡考虑,设置合理的交叉验证也很必要。

但验证手段越多,相应的成本就越高。从企业决策层出发,必须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王继尧告诉锌链接,单纯区块链数据库改造并不难,通常1-2个月可以完成系统改造,但后期见效所需时间较长。

目前,整个区块链行业尚处于极早期,要想看到可观的收益,时间跨度较长。

其次,能否“见效”主要取决于参与方对数据的认可度,尤其是资金方。

王继尧告诉锌链接,有的资金方需要半年的链上数据,有的则需要积累一年,有的甚至更多。

刘耀儆也提到,由于资金方的流程不统一,在推广环节的成本也会较高。

总体来说,区块链仓单系统投入产出比太低,导致很多企业望尘莫及,这也是整个仓单领域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3)各自为伍,标准难统一

至今,国内还没有统一的仓单标准,标准仓单的规则由四大商品交易所制定,非标仓单交易标准又各不相同。

企业在联盟里建立各自的标准,满足联盟内仓单的流转,但各联盟之间是互不相通,导致仓单难以在大范围展开推广。

其次,各家银行放贷的要求也不相同,会根据各自的风险审核标准去制定不同的仓单标准。

区块链仓单要排除技术、商业、监管的难题,完成一次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映射。用区块链确权,建立信任,流转融资,仓单将释放更多能量

仓单上链之路漫漫,一方面,用区块链替换原有的数字化系统,带来的短时效益与成本不成正比,这是许多决策者踌躇的原因;另一方面,仓单数字化的进程本身就缓慢,没有数字化,就难以区块链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