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官移植 这条路充满了荆棘坎坷
科技
科技 > 科技创新 > 正文

中国器官移植 这条路充满了荆棘坎坷

2019年4月16日,著名外科学家、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开创者之一夏穗生在武汉逝世。逝后,其家属遵从夏老遗愿,捐献了角膜。一个致力于器官移植事业的人,选择在自己死后捐献器官,该是一种完美的落幕吧。相信,你也曾为那些因受益于器官移植而重获新生的人而感动落泪,但你是否知道器官移植,在我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

配图

作为普通人也许很少会接触器官移植,但仅仅是想想移植过程中,要将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导入自体或另一个个体,来替代原已丧失功能的那部分,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才刚开始,起步较晚。但只要开始,就从来不晚,之后器官移植在中国进入坎坷的发展时期。

这中间,夏穗生带领的关于130条狗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1958年,9月10日,夏穗生将一只狗的肝脏移植到另一只狗的右下腹,手术后这只狗存活了10个小时。这是对肝脏移植的一次实验性探索。之后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实验搁浅,但时隔9年后,夏穗生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了为期4年多关于130条狗的肝移植实验,经过98次预备分解实验,揭开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序幕。

死囚器官的那些事

配图

既然器官移植的技术有了,那么被移植的器官来自哪里,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器官移植来源主要依靠死囚,尽管法律规定即便是死囚也应该是“自愿捐献器官”,但前期法律在执行上多少会存在漏洞。

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其也并不能满足中国如此庞大的器官移植需求。器官移植的改革,迫在眉睫。

2007年3月,国务院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从此器官移植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2010年开始启动公民捐献,2013年国家卫计委出台《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2014年有了重大突破——80%的器官移植来源都是公民捐献。直到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

目前器官移植现状

配图

虽然我国已成为年均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器官移植大国,移植受者的1年存活率和5年存活率等指标已居国际领先水平。但就我国情况来看,器官仍然严重供不应求,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一直在排队。

就器官捐献的阻碍来说,一方面是人们的传统观念,一方面签订器官捐献同意书时还需要获得直系亲属签字的同意,只要直系亲属中有一人不同意,就不能捐献,难度又大了一层。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献中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7日,捐献志愿登记人数1188408人,捐献器官65808个,实现捐献23059例。

感谢那些捐献器官的人,感谢与生命赛跑的医务工作者,是你们,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