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TCL 又重组,老牌企业的四次关键转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互联网圈内事
41 年前的12 月10 日,是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第一场考试。这一天,有570 万人走入考场,在时代赋予的命运之门前,试图完成一次「鲤鱼一跃」。
这570 万人中,只有27 万人被录取。
后来带领TCL 走过数十年的李东生,就是这一群人中的一个。高考恢复那一年他不过二十岁,在广东省惠阳县马安农场做知青。与无数老套的知情故事一样,李东生经历了农场不给请假、点灯熬油备战高考的日子,后来以惠阳县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华东理工大学。
那几年入学的大学生,被称为「新三届」,多年来积攒的人才在那两三年集中爆发,也让人对他们有着格外的期待。只不过,毕业后的李东生却是一个异类,他没有选择到政府单位去干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而是回到老家惠州,成为当地一家名为TTK 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的第34 号工人。
TCL 的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在李东生的带领下,它在电话、手机、彩电等业务上都曾经有过不错的成绩。然而,进入千禧年之后,这家老牌企业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理念冲击,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无论是十来激进的国际化策略,还是如今转型新兴产业,TCL 都走的分外艰难。
日前,TCL 集团又一次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曾经赖以生存的手机、彩电业务因盈利状况不佳而被独立出去,华星光电成为核心。回溯TCL 数十年的历史,它曾有过四次重大转身,有成功,有失败。而这一次,它将迎接的,是个暂时不大明朗的未来。
1
TCL 的前身TTK 做磁带起家,这个AB 面加起来一共能存十首歌的小盒子,配上一台随身听是八十年代的人们听音乐的最佳工具。Digital Music News 做过一个统计,1983 年至1990 年间,磁带是市场份额最高的音乐载体,巅峰时期占据了55.3% 的份额。
磁带在李东生的老家广东尤为流行,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两地通用的粤语,都给广东人更多、更早接触香港流行音乐的机会。在改革开放之前,内陆年轻人爱而不得的「靡靡之音」,早已在广州颇为流行。七十年代,收音机就已成为广州人必备的家庭娱乐工具,而收音机里的磁带,也被李东生所在的TTK,做成了一门不小的生意。
一如后来的周杰伦王力宏等人为MP3 的普及作出贡献一样,在磁带流行的那些年,一个香港红磡体育场将许氏兄弟、张国荣、梅艳芳等歌手送上了天王天后的地位,他们的磁带引起了歌迷们的抢购,到1984 年,TTK 的年销量达到了1400 万盒。
然而,巅峰时刻也很容易变成转折。1984 年末,中英发布联合声明,确定香港将于1997 年正式回归。举国沸腾之下,也有一些港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忧。TTK 的港方股东翁耀明,便在权衡之下,决定退出TTK 并移民海外。
大厦将倾,总需要人站出来。三年前进入TTK 的李东生,如今已经是一名业绩优秀的车间主任,成为承担重任的最佳人选。1985 年,李东生前往香港开设办事处,全权负责公司在香港地区的原材料采购与外销,以弥补股东撤资带来的业绩空白。
彼时,从TTK 的企业角度看,其面临的不只是危机,还有业务单一带来的风险。磁带本身没时什么技术含量,极易替代。对于TTK 来说,寻找新的业务发展方向,是另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身在香港的李东生,自然也成了寻求业务的最佳人选。
李东生在香港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盯上了录音电话机。
TTK 最初涉足电话机业务的方式,仍然是与港商合作。技术出身的李东生做起业务来也是毫不逊色,一出手便拿下了2 万台进口录音电话机的大合同。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985 年,中国每百人只有0.6 部固定电话,在之后的十年里,这个数字翻了7 倍多。那是一个遍地商机、倒爷横行、信息为王的时代,电话自然而然成为了稀有却重要的通讯工具。李东生拿下的2 万台电话机迅速销售一空。一方面给公司赚取了利润,另一方面也让TTK 找到了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既然商机不小,那么不如干脆来一票大的。1985 年9 月,TCL 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主营业务便是电话机的生产与销售。在命名上,原名TTK 受日本电子设备公司TDK 的投诉影响而无法使用,于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称「Telephone Communication Limited」的缩写便成为了其新的企业名,TCL 正式诞生。
不过,这一说法是TCL 官方版本,坊间传闻,TCL 的意思是,「Today‘s China Lion」,今日中国雄狮,充分能展现这家企业的野心。
TCL 成立之后,年仅28 岁的李东生,不负众望成为了这家企业的总经理。不过,受限于年龄和见识,他并没有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呆多久,TCL 转型电话业务的那几年,是在创始人张济时的带领下猜成为了中国的「电话大王」。
1989 年,TCL 电话机已超千万的销量,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电话厂商。从磁带转向电话,早期的TCL 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不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间风起云涌,等待TCL 的,还有下一个浪潮。
2
1993 年,在通讯业务上发展的顺风顺水的TCL 在深圳上市。那几年国内企业掀起了体制改革热潮,我国正式告别计划经济,向市场化全面迈进。TCL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向现代企业、集团化转型,TCL 集团正式成立,并将下属分公司重新整合,成立TCL 电子集团、通讯集团和云天集团,分管总集团的电子工业、通讯业和土地资产。
李东生再次走马上任,担任电子集团总经理,这个老总不好当,因为相比集团核心的通讯业务,电子集团盈利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
这一年是李东生的本命年,一如当初选择电话机开创TCL 的核心通讯业务一样,李东生这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彩电上——他或许不会想到,这个决定将会再一次将TCL 的品牌发扬光大。
TCL 进入的彩电战场,彼时正被海外品牌所强势占领着。1992 年前后,随着外资的疯狂涌入,国内各类市场被「洋品牌」所占据。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民族企业」和「产业报国」成为了企业家最爱提的热词。李东生则把和洋品牌较量的TCL 称为「敢死队」,自己则是「敢死队长」。
1995 年是国产彩电品牌大肆反攻的一年。TCL 与长虹、康佳等国产品牌一起,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降价促销活动,同样配置的产品,国产彩电比外国品牌便宜30%。几大品牌用残忍的价格战,最终夺取了市场,占据了七成以上的份额。
看来,如今国产手机的崛起,几乎是重走了老牌企业的路。
在这几家国产品牌中,TCL 同样当仁不让。1995 年降价拼销量的时候,李东生亲自坐镇,TCL 签下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刘晓庆做代言人,一把将TCL 王牌彩电送到了全国人民的电视屏幕上去。广告投放之后,TCL 王牌一炮而红,月销售额从最多8000 万,飙升至年底的1.8 亿元。
接下来的几年间,国产彩电厂商开启了一轮又一轮争夺战。1998 年,TCL 开始进行销售网络的重新建设,用一年的时间建成了1 万个销售点,这节奏,比雷军的小米之家可要疯狂得多。不过,这一方式实在管用,TCL 收入、销量均翻倍增长,超过康佳位列第二。
同样是这一年,纯平彩电崛起,TCL 继续精耕细作,次年,彩电业务终于全面翻身,重组后赴香港上市。上市后,TCL 从香港资本市场获得了资金,持续发力,最终在千禧年,超过长虹,成为名副其实的「彩电大王」。
故事发展到现在,无论是李东生个人,还是TCL 这个集团,都走过了或许曲折,但最终收获成就的一段路。从磁带作坊到电话大王再到彩电大王,TCL 最终以民族企业的身份,与联想并肩而立,成为老牌企业中标杆一样的存在。
然而,就在李东生和TCL 与外国品牌大战的时候,北京中关村树立起了一块,如今被认为是时代标示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 米」。
时代大潮下暗流涌动,一个叫互联网的新技术开始沉默生长,并在千禧年之后,彻底改变了世界。老牌厂商TCL,也将在之后的几年,迎来一个不怎么完美的转身。
3
2005 年,是李东生的又一个本命年。十二年前,他接下了TCL 电子集团,并将这一品牌送上了中国彩电行业的龙头位置。
到了这个本命年,李东生同样光芒四射。年初,他被外媒评为「2004 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 名商界领袖」,随后央视又将「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桂冠戴在他的头上。当时的李东生像一个明星一样,拿奖拿到手软。
李东生和TCL 成为商界明星,还是因为一次转身,国际化。
2004 年,联想收购IBM 旗下的PC 业务震惊了世界。不过,与联想相比,TCL 的国际化进程,走得更加激进。
2003 年,李东生在TCL 启动「龙虎计划」,目标是要成为「明天的世界级企业」。TCL 并非没有国际化的资本,早在1999 年,TCL 的彩电业务就在越南市场风生水起,18 个月盈利,当地市占率排行第二。
而「龙虎计划」的战略则非常简单,一个字,买。2003 年,李东生收购了美国DVD 公司高威达、德国彩电公司施耐德;并购汤姆逊集团并成立合资公司,彩电年销量1800 万台位列全球第一,这一壮举与联想吞下IBM 如出一辙;并购阿尔卡特并成立合资手机公司,规模位列全球第七、中国第一。
一系列购买与合资,桩桩件件都是壮举。然而,壮举背后,TCL 终于在电视和手机两条线上,都陷入了僵局。
2005 年,在李东生团队的改造下,收购的汤姆逊在欧美市场开始出现了止损的迹象,似乎这场原本另TCL 分外吃力的并购,正在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一旦能够扭转局势,TCL 的国际化战略将向成功迈出一大步。然而,屏幕技术的变革,却成为TCL 意料之外的急转弯。汤姆逊集团所储备的DLP、PDP 显示技术在时代的进步之前成为了落后的技术,而LCD 成为了主流。
行业转折点的错失,必然产生致命的影响,欧美业务陷入死局,船大难转型,逼迫TCL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都在挣扎中度过。直到三年之后的2008 年,李东生和TCL 才从衰败的景象之中抽离出来。
收购的彩电业务一坑到底,收购的阿尔卡特在手机业务上的表现也同样一般。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国产品牌占领手机市场,似乎是从2011 年小米发布智能手机之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诺基亚和三星才是主流。但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在更久远的时代,TCL 曾在手机市场上创下过不错的成绩。
很早就转型通讯业务的TCL,从电话起家直至手机取代电话之后,转型做了手机。2000 年,TCL 一款宝石手机像当年的王牌彩电一样大放异彩,甚至一度签下了韩国女神金喜善做代言,巅峰时刻一周销量达到30 万部。
2002 年,负责TCL 手机市场的负责人甚至表示,要在一年内做到全国第三,三年做到全球第五。
然而,在TCL 收购阿尔卡特意气风发之时,手机业务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彩电业务上吃亏的外国品牌,在用手机打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充分吸收了当初的教训。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放弃了高端品牌的定位,而是全面覆盖各个价位,连三四百的机型都不放过。这给了TCL 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国产手机品牌地位尴尬:向上有国际大牌,向下还有国际大牌,再向下,山寨手机和水货肆意泛滥,国产品牌几乎找不到生存空间。最终,TCL 通讯在2004 年迎来了首次亏损,伴随着电视业务的衰败,整个集团陷入了长达三年的阵痛期。
三年阵痛,三年调整,李东生甚至在2004 年写下了带有罪己诏性质的两千余字长文《鹰的重生》,表达出了断腕求生的决心。直到2011 年,TCL 成立30 周年之际,其核心业务才终于又找到了方向,总投资245 亿元的华星光电项目正式上马,TCL 在阵痛之后,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试图像三星、LG 等国际大牌一样,完成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而华星光电在TCL 集团中的地位,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上升,并最终成为TCL 第四次转身的核心。
4
据财新报道,2018 年9 月17 日,TCL 集团注册了一家名为「TCL 控股」的公司,注册资金为10 亿元。数月之后,TCL 控股成立的目的终于显现,TCL 集团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重新梳理上市公司业务,而TCL控股则是为此次重组而生。
重组的核心,是华星光电。今年11 月,投资426.8 亿元的华星光电深圳第二条11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开工建设,算上此前的第一条,全部投产后TCL 将成为仅次于LG 显示和京东方的全球第三大大尺寸屏幕制造商。
此次重组之后,TCL 包括彩电、手机等终端业务将打包出售给TCL 控股,TCL 集团将以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产业为核心主业。此前,TCL 曾多次试图让华星光电上市,但均因种种问题未能成功。
但华星光电的盈利能力将成为TCL 未来的关键。根据重组方案,华星光电2018 年上半年营收为121.44 亿元,净利润为12.18 亿元,净利润率为9.99%;而包括电视、手机等终端业务的TCL 实业,同期净利润为0.26 亿元,净利润率仅0.10%。
显然,在走过将近40 年、经历制造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TCL 开始了其第四次转身。而这一次,其面临的将会是更加复杂、更加看不清楚的未来。据悉,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云服务、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业务领域,TCL集团亦有布局,然而这家老牌企业,面对如此彻底的转身,又能否跟上时代,顺利进入下一个十年?
谁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甚至包括在TCL 走过大半辈子的李东生本人。今年,他61 岁,去年刚刚过完自己的第五个本命年。对于这样以为从过去一直走到现在的企业家来说,不知道当他迎接自己的第六个本命年时,TCL 会用怎样的姿态,迎接这样以为四次转身的老人。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