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科技讯 (作者/花子健)12月10日消息,已经落下帷幕的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汇聚了800多位来自全球学术界、政界、商界的专业人士,他们的讨论和发言也释放出未来教育的六大风向。
其一是教育公平。在本次大会上,来自政府、学校、课外机构和公益机构的各界人士都在呼吁教育的普惠公平,探讨如何让更多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降低教育的水位差,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根据各方调研情况来看,贫困地区的硬件差距已经明显缩小,软件设施也有明显改善,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均衡发展,但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问题仍然突出:一方面表现在教师专业水平需要提高,另一方面是师资队伍亟待优化。比起数理化教师,在很多西部地区,音体美教师更为匮乏。
相比其他教育形态,学前教育不均衡更为突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幼教师资的缺口非常大,也缺乏系统性的课程。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所起的作用事半功倍,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吸引更多幼儿教师迫在眉睫。
社会各界应搭建线上线下平台来培养贫困地区教师,同时打造互通共享的教育资源为老师提供更多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更加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AI与教师的相辅相成也成为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AI是否会替代真人教师,是此次争论的焦点。目前AI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将老师从传统的低质量、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育”的层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同理心等。
技术派人士对AI在教育中的角色更加乐观。他们认为,“AI+教育”并不仅仅是看起来很美,AI与教师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发展程度,但它终将对教师、对教育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部分取代或替代教师的工作,同时创造新的教学形态、教育模式,倒逼教育的自我变革。
科技驱动教育进步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随着科技的深入,隐藏在背后的人文情怀逐渐显露出来。无论科技多么发达,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密度和温度,都需要老师用灵魂和爱为教育注入生命力。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科技与教育融合逐步走向“深水区”,科技已经从深入教学变成潜入教学和融入教学,在产生正价值的同时,负面价值也随之而来。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冷漠化。由于多媒体、MOOC技术大量使用,传统上教师和学生的二元关系变成了教师、机器、学生三元关系,在空间上限制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使得学生无法直接感受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师生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不够。另一方面,信息过量和信息污染,导致学生压力增大,损害了身心健康。
专家表示,在技术驱动教育变革的时代,技术越发达,越要理性地为教育注入人文关怀,避免过度使用技术。科技与人文之间并不存在鸿沟,以人文为底蕴,科技为驱动力量,二者相互融合才是面向未来的完整教育。
随着消费升级和新生代家长的崛起,人们对多元化教育需求迅速增长,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渗透、融合也进一步增强。
来自知名高校、公立学校、民办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人士就公办民办如何相得益彰、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公办教育具有组织、资源、社会信任和教学积累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民办教育在制度、资金、用人、决策方面更为灵活,二者“趋近而非趋同”。公办教育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民办教育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二者共存共生。
还有一个趋势是“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家长既关注孩子智力发展,也更加注重全面素养的提升。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方式、目标、理念方面存在对立性,但未来将会从对立逐渐走向相辅相成。应试教育完全以结果为导向,素质教育更注重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但随着应试教育一步步走向开放,特别是中高考改革更加强调综合素养,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互相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激发层面有很大空间。
教育国际化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教育国际化从单向走出去发展到输入输出并举。2017年,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60万,而回国的学生人数平均增长率在过去的十年间也达到了28.47%。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突破40万大关。
作为国际化的入口,语言培训的前端已经下沉到针对0至3岁婴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也面临着升级的挑战,引进国际优质教育内容,寻求高端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各个培训机构和学校的标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