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科技 梁程远
田径场上最优雅的项目莫过于跳高,不追求绝对的助跑速度,腾空一跃的身姿也能令观众赏心悦目。iPad 大概就是这样的选手,在生产力属性上不紧不慢,同时一直在满足用户创作娱乐需求。直到全面屏iPad Pro 这位撑杆跳悍将的出现。
更猛的是他甚至一杆跳出自己原本的「Tablet」场地,跃进外圈「PC」赛道要与那些百米电脑选手一较高下。作为史上最强iOS 生产力工具,全面屏iPad Pro 正在打破iPad 上限边界,以全新姿态踏入传统意义上的电脑文明世界。
工业设计
全面屏iPad Pro,是Apple 一直心存的iPad 终极设想。然而我眼前这台跟之前的iPad 都截然不同,面对这样一台性能强大的iOS 设备,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要用它来做什么。
全面屏iPad Pro 分为11 英寸、12.9 英寸一小一大两个尺寸,提供银色、深空灰配色。凤凰网科技凰家评测拿到的是深空灰1TB 顶配版本,也是我个人喜欢的颜色。12.9 英寸版本沿用了之前的最大尺寸,但整体体积缩减25% 便携性大大提升。11 英寸在体积上与10.5 英寸看齐,横向显示面积有所拉伸。
11 英寸机身三围247.6x178.5x5.9 毫米、重量468 克,12.9 英寸机身三围280.6x214.9x5.9 毫米、重量631 克。以我手上的12.9 英寸为例,再加上Apple Pencil 20.7g、以及智能键盘套的重量,整套下来拿在手里还是蛮有份量感的。5.9 毫米厚度刷新最薄iPad 纪录,此前的保持者是6.1 毫米的10.5 英寸iPad Pro 与iPad mini 4。
其实要做到全面屏工业设计,不仅要在正面窄边框下功夫,后置镜头同样需要重新设计,好让其容纳在边框背后狭小空间中。同时扬声器、天线等组件也是如此,所有的一切都为实现全面屏“让步”,特别还是在5.9mm 的极限厚度下。
全面屏iPad 如同一块完整的玻璃屏幕。根据《The Genius Behind Apple’s Greatest Products》书中披露,早在2000 年iPad 就已经存在于内部产品规划中,原本是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秘密项目,并且一直备受乔布斯的悉心呵护。在当时的高层会议中,乔布斯讨论到iPad 该如何设计,令人惊讶的是,他在那个时间点竟然就建议把Home 键移除掉,从而让每个方向都具备相同的握持感受。换句话说在他的理解中,iPad 应该是一台“没有方向感”的设备。
全面屏iPad Pro 可以说是乔布斯心目中最初的愿景,边框垂直切面棱角也有几分当年初代iPad 身影。所以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台设备正面时,真的不会刻意从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拿起它。
全面屏
跟全面屏iPhone 的理念类似,全面屏iPad Pro 也是在缩减机身的前提下带来更大显示面积的屏幕。由于屏幕圆角边缘采用类似iPhone XR 的子像素抗锯齿算法,所以这块背光多点触控IPS 硬屏同样被授予Liquid 视网膜显示屏称号。
11 英寸2388x1668 分辨率、12.9 英寸2732x2048 分辨率,两者均为264 ppi。这个像素密度与10.5 英寸iPad Pro 以及9.7 英寸iPad 都是一致的,目前ppi 值最高的反而是多年没有更新的iPad mini 4(326 ppi)。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号版本还是4:3 的显示比例,小号版本的显示长度有所拉伸显示比例为4.3:3。也就是说11 英寸版本是一个全新的分辨率比例,需要开发者重新进行应用适配。事实上,相比10.5 英寸iPad Pro,11 英寸全面屏iPad Pro 宽度分辨率一致,只是高度分辨率增加164 排像素,相当于挤掉了之前上下Touch ID 的空间。
全面屏iPad Pro 支持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广色域P3、True Tone 原彩显示,全层压显示屏覆盖防指纹涂层、抗反射涂层,具备1.8% 反射率以及600 尼特亮度。Promotion 会根据你当前所做的事情自动调节屏幕刷新率,最高120Hz 或者24Hz 节能模式,从而带来更灵敏的响应反馈。
在介绍初代iPad 时,乔布斯说:“You can turn your iPad anyway you want.”。但Home 键的存在对此产生很大阻碍,用户会下意识区分上下左右,这也让iPad 看起来像是一部超大号iPod Touch。然而这并非乔布斯的理想设定,iPad 应该拿起来就能用才对还分什么方向?
有趣的是,最终决定iPad 尺寸大小的,就是办公室里随手可触的一张白纸。如今全面屏iPad Pro 让这张“白纸”更具魔力,交互手势与原深感镜头让硬件介质消失,从而直接呈现内容,就像是在真实阅读一份报纸或者书籍那样。
交互
其实如果你正在使用全面屏iPhone,两者的交互手势逻辑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在上滑操作中多出一个Dock 栏。从底部屏幕外侧上滑手势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快速轻扫(手指离开):返回主屏幕;2、短距离轻扫:唤出Dock 栏;3、长距离轻扫并悬停:唤出多任务后台。
另外作为大尺寸触屏iOS 设备,支持分屏模式的iPad Pro 还有一些拖拽手势操作。例如文本剪切粘贴除了可以通过键盘Command+X/V,也可以框选后直接移动到新的位置,以及在应用之间进行一些复制拖拽操作也是如此。
全面屏iPad Pro 上的Face ID 可以说是量身定制,这套原深感摄像头系统,虽然在组件结构上与全面屏iPhone 一致,但具备更宽的识别视角。无论横持还是竖握都能进行面容认证,只要别不小心挡住摄像头就成。
事实上,iPad Pro 进化版的全方位Face ID 面容识别,是从A12X 芯片就开始进行适配的结果,需要软硬件系统协作、各传感器之间相互配合、以及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训练。这些在iPhone 上实现没有太大技术门槛,只不过手机大多数情况下本来就是竖着拿,iPad 则可能是任意方向。
手指轻点唤醒屏幕后,即可非常自然地解锁,不需要特意去对着原深感摄像头区域。事实上,拥有Face ID 的全面屏iPad Pro,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当年乔布斯的期望。它不仅是一台“没有方向感”的设备,在生物识别交互上也更“无感”。
A12X
全面屏iPad Pro 搭载64 位架构A12X 仿生芯片,具备神经网络引擎、嵌入式M12 协处理器。很多人已经了解A12 有多么强大,所以认为A12X 差不多就是跑分增强版的存在。但事实上每一代Apple 芯片的设计工作,都是伴随着工业设计或者某项创新功能同步推进的。
工业设计确定了全面屏iPad Pro 的外观,在5.9mm 的轻薄尺寸下如何做到强大性能以及长续航,就要轮到Apple 芯片团队出场了。他们需要尽早得知一些需求,例如Face ID 或者ARKit,从而提前为某项新功能设计芯片架构。
从A12X GeekBench 4 跑分中,我们可以看到芯片团队的野心,100 亿晶体管足以令桌面级处理器羡慕。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保证Apple 在移动SoC 方面的绝对领先地位,可以说是近年来A 系列芯片吊打在座各位的背后功臣。
自主架构GPU 相比上一代A10X 图形处理器速度提升两倍,GFLOPS 浮点运算能力堪比游戏主机。再加上ISP 抗锯齿像素算法,得以让Adobe 将完整版Photoshop CC 从桌面级电脑带到iPad Pro 上来,虽然要等到2019 年才能花掉这笔app 购买费用。
几百个图层3GB 大小的PSB 大型文档,现在也能在iOS 上实施呈现并进行精细操作。甚至有一些过去十年Adobe 都没能开发出来的笔刷工具,例如lightbrush 油画笔刷,现在都能借助iPad Pro 强大性能以及新一代Apple Pencil 实现。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再有个全功能iMovie 或者Final Cut Pro,我就可以完全切换到全面屏iPad Pro 上进行所有工作。好消息是Adobe 也在推进Primier 视频剪辑工具的开发工作,现在的测试版本已经有文字动画、调色工具、人声增强等功能。
另外,iPad 大屏可能是AR 增强现实最佳窗口,在Apple Park 外的访客中心有一座模拟沙盘,店员会提供iPad 给顾客观看园区的每一处细节。我多次使用iPad 体验过各种AR 游戏,那种虚拟和现实交融的沉浸感是非常奇妙的,全面屏iPad Pro 在性能和重量上都非常合适进行这种体验。
系统应用生态
虽然App Store 里有上百万专为iPad 打造的游戏应用,但能完全利用A12X 强大性能的并不多。事实上这些app 才是让全面屏iPad Pro 变身生产力工具的途径。开发者应该去学习如何更充分地发挥芯片实力,但面对现阶段过分强大的A12X 性能,所做的工作多少有点夸父追日般的无奈。
发布会Keynote 上所演示的NBA游戏与全功能Photoshop 令人印象深刻,但类似这两款面向全面屏iPad Pro 开发的高性能app,必然无法在A12X 以外的iOS 设备上流畅运行。个人认为这或许会造成App Store 的应用分层,这也是我所担心的地方,毕竟大多数第三方开发者甚至都无法好好适配iPad 大屏,更不用说专门为全面屏iPad Pro 打造新的高性能app 了。
像是凤凰新闻还会提供体验优秀的HD 大屏版本,但所谓的淘宝HD、京东HD 似乎都已经放弃了自己。2K 和Adobe 开了个好头,但全面屏iPad Pro 的生产力应用生态建设可以说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过Apple 自己对此倒是显得很乐观,App Store 作为社区连接了开发者与用户,至于要开发什么样的app 给用户,应该完全取决于开发者根据设备性能自行决定。
至于其他共性方面,iCloud 的体验就不用多说了,我只是在激活时输入Apple ID,所有备忘录、照片、文件都从其他设备上不知不觉同步过来。安全的Face ID 面容识别认证、加密的iMessage 信息、Safari 智能防跟踪保护,搭载iOS 的全面屏iPad Pro 能提供比大多数笔记本更体贴的隐私保护。
从设计之初iOS 就把辅助功能融入其中,系统内置的视力、互动、听力交互,或许能帮助残障人士拥有一台更容易理解的电脑。就像Apple 所说的那样,真正强大的科技,需要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凤凰网科技也将就此进行一场「追光」年度策划,敬请期待。
Apple Pencil
新一代Apple Pencil 采用亚光质感一体式设计,笔身没有任何接口和活动部件,支持磁力吸附、无线充电、轻点切换等新特性。笔杆整体还是圆柱形,吸附切面有点类似绘图铅笔,不会再像上一代那样滚来滚去,另外这可能也是全面屏iPad Pro 需要将边框“抹平”的原因之一。
只需要将Apple Pencil 吸附在有音量键一侧的边框上,就能自动与全面屏iPad Pro 配对并进行充电。使用Apple Pencil 轻触屏幕即可快捷唤醒备忘录,轻点两下可以切换橡皮擦或其他笔触模式、或者选择显示调色板。
无线充电标准类似Apple Watch 并非Qi,但相比手表笔杆的设计空间非常狭小。值得一提的是,全面屏iPad Pro 是第一台能够进行“接力”无线充电的设备。此前曝光过一些类似的专利,例如MacBook 给iPhone 充电、iPhone 再给Apple Watch 充电。
Apple Pencil 电路密集程度相当高,给我一种Apple Watch Series 4 数码表冠的精密感。笔杆中间是磁吸式无线充电模块,内置两枚南北极阵列磁铁,吸力强同时对得准,以确保无线充电线圈最优功率。后半段是电池,前半段是触控传感器,笔杆重量平衡分布。触控区域一圈360 度都可轻点,还能感应是否为拿起状态,放在桌面上则会自动进入节电模式。Apple 工程师还加入了类似摔倒检测的感应算法,例如你在转笔的时候并不会被误识别为轻点触控。
Apple Pencil 的意义在于,以一种更接近自然形态的交互方式去使用这块全面屏,就像用一根真实的笔在书本纸张上标注、勾勒、绘画、创作。另外你还能自定义激光镌刻字样,例如“中华绘图铅笔2B”之类的。
键盘式智能双面夹(Smart Keyboard Folio)
英文原名Smart Keyboard Folio,中文昵称「键盘式智能双面夹」,以下就叫键盘套吧。英文渣渣的我还去查了一下Folio 这个单词,意思是对开的纸,相比之前的单面边框吸附式保护套还算是形象吧。
键盘套具备全尺寸键盘规格,同时也起到双面保护盖的作用。三枚智能接点移至机身背面,通过磁力阵列吸附连接,无需配对或充电。内有多组磁贴阵列,跟Apple Pencil 一样能够保证智能接点精准对位。
打开唤醒屏幕、合上自动睡眠,提供两个槽位角度吸力很强。三角形结构让机身与键盘形成一体稳态,无论放在平面上还是腿上都能提供友好的支撑性。当你托起整机即便受力点只在薄薄的键盘上,一斤多重的iPad Pro 也不会产生任何脱离性晃动。
这篇评测的每一个字都是在Folio 键盘套上输入的,给我的敲击感受是键程更长,同时布面对于按键的包裹感也更紧实。另外智能性上除了可以直连,在任意支持快捷键的app 中长按Command 即可查看快捷操作列表。
USB-C
2010 年1 月27 日,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主题为“Come See Our Latest Creation.”苹果发布会,初代iPad 向世界展示了全新的大尺寸移动电子设备类别,作为一款「Tablet」它的定位在iPhone 与MacBook 之间。
当年乔布斯并不认为一台Tablet 需要手写笔或者实体键盘,不过相信新一代Apple Pencil 以及Folio 智能键盘盖应该可以让他勉强接受。要是让乔布斯看见第一代Apple Pencil 插在iPad 底部接口上的画面,大概会一气之下取消发布会吧。
不过纽约活动肯定不会发生这种状况,因为在全面屏iPad Pro 上,Apple 一直在移动设备上坚守的Lightning,已经被USB-C 接口所取代,这也是令其更像是一台电脑的原因之一。你可以通过这枚传输带宽更高的C 口,连接微单相机、驱动5K 显示器、甚至为iPhone 反向充电。
如果你想驱动5K 显示器,用自带的USB-C 充电线是不行的,需要另购一根雷雳3 视频线。官方描述使用USB-C 转换器最高支持4K 视频输出,不过我手头没有相关配件无法进行实际测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咨询下Apple Store 店员亲自在店里试试。
试想一下Keynote 上那副画面,你用SONY A7R3 拍摄了一些4K 视频,通过USB-C 快速导入iPad Pro 中,然后连接一台4K 显示器,将iPad Pro 作为触控板,在高分辨率显示器上剪辑4K 视频并能实时预览。
上述场景是不是听起来就非常有生产力的样子?我认为USB-C 接口所展现出的扩展性才刚刚开始,未来会让全面屏iPad Pro 具备更广泛的生产力使用场景。
其他配置
开关或者说睡眠唤醒按键、音量增/减按键集中在右上角边框。三个麦克风阵列位于原深感镜头上方边框,后置镜头下方、左侧边框还各有一个麦克风,一共5 个麦克风。四扬声器系统每个扬声器内分高低音驱动单元,这是Apple 最薄的扬声器系统,外放效果可以说是内置“线性HomePod”。
后置摄像头1200 万像素,f/1.8 光圈,最高5 倍数码变焦,支持全景模式(最高可达6300 万像素)。支持Smart HDR 特性,不具备OIS 光学防抖但有自动图像防抖功能。视频拍摄最高4K 60fps,延时拍摄支持防抖功能,1080P 手持拍摄也能提供足够的防抖增稳。
前置原深感摄像头,Face ID 已经说过了。可拍摄700 万像素照片,f/2.2 光圈,支持Smart HDR。可实现人像模式、人像光效、Animoji 和Memoji,以及FaceTime 群组视频通话。
提供4G LTE 蜂窝网络版本,2.4GHz 和5GHz 同步双频Wi-Fi(支持HT80 的MIMO 技术),蓝牙5.0。这里面有个新词儿「HT80」,应该是High-Throughput 某种高流量标准。
11 英寸内置29.37 瓦时锂电池、12.9 英寸内置36.71 瓦时锂电池,官方数据续航10 小时。实测在线播放1080P 视频,半小时耗电5%。包装内配有1 米长USB-C 充电线,18W USB-C 电源适配器。实测充电曲线如下,半小时可充电18%,大概需要3.5 小时可完全充满。
全面屏iPad Pro 充电曲线
这个充电速度对于全面屏iPad Pro 来说算不上快充,如果安全性没问题的话完了再用MacBook Pro 充电头试试。
购买建议
全面屏iPad Pro 提供64、256、512GB、以及新增1TB 容量可选,11 英寸版本售价6499 元起、12.9英寸版本售价8099 元起。新一代Apple Pencil 999 元、智能键盘套1449/1599 元。小号基础配件套餐落地也要8947 将近九千元,都快赶上售价9499 元起的新款MacBook Air 了,看来确实是台电脑。
“这就是新一代的iPad Pro,更是iPad 最大的自我飞跃。”全面屏工业设计+ A12X 硬件性能是真的香,但价格方面也有着巨大的自我飞跃。不过相比MacBook 产品线,全面屏iPad Pro 在便携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同时它也提供了另一种形态的生产力工具选项,让你以全新的方式继续挥洒创意。如果你觉得之前的iPad 与Apple Pencil 很好用,那么一定要试试这台全面屏新款。
说正经的,如果你觉得iPhone 64GB 够用那么可以选择最便宜的容量版本,但我个人并不推荐。因为1TB 容量明显是面向未来做准备,Keynote 上展示的NBA 2K 或许是需要几十个GB 存储空间的游戏,Adobe Photoshop 100+ 图层单个PSB 文档就要3 个G。
所以这件事你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想明白,我的初代iPad Pro 是32GB 容量,但今天的全面屏iPad Pro 应该不会再做相同的选择。至于押大押小,个人建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小号版本主流一些,大号版本则更适合专业人士进行创作。
后记
如今全球已经有超过4 亿台iPad 抵达用户手中,这个数字高于任何一家笔记本厂商,可以说是在另一个维度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但客观上单纯从生产力工具角度出发,iPad 并不适合跟X86 架构的Windows 们放在一起比较。
2018 年10 月30 日,在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新款全面屏iPad Pro 很大程度改变了我上一句话的观点。对于iPad 产品线来说,从这一刻开始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领域,甚至向上跨过乔布斯当年对Tablet 定义的边界,并且在生产力工具属性上超出他的期待。
Apple 工程师们为全面屏iPad Pro 做了很多你看不到的工作。但最终科技会退到幕后,最重要的是让你用这台设备来实现想做的事情。相信在座的各位此时或许有跟我一样的想法,那就是将全面屏iPad Pro 作为自己的下一台电脑,真正的生产力工具那种。
发布会结束时库克在台上说道,他坚信人们可以用创造力推动世界前进,Apple 很荣幸能够成为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其实库克时代的Apple 并非一成不变完全固守本源,全面屏iPad Pro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想如果可以,乔布斯一定非常愿意亲自手持新款全面屏iPad Pro,站在布鲁克林音乐学院的歌剧舞台上,再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他心目中对于iPad 最初的愿景。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