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王传福:要给造车新势力一些时间,容忍他们犯错误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比亚迪王传福:要给造车新势力一些时间,容忍他们犯错误

原标题:比亚迪王传福:要给造车新势力一些时间,容忍他们犯错误

钛媒体注:8月19日,SOHO 3Q深圳中心开业,一向低调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应潘石屹之邀参与了一场对话。谈到比亚迪如今的成功,王传福把原因总结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机会。


“我们中国人只要有机会就行了,鞋都可以不要,衣服都可以不要。比亚迪也是一样,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会,深圳给了我们机会,才能做到全球销量冠军。”


“比亚迪早已不是一家电池公司,也不仅仅是一家车企”,2017年11月,王传福曾在比亚迪公司高管会议上宣布比亚迪的定位是“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开创者”,对此,王传福在对话中表示,比亚迪已经走上了治污、治堵的一条路:用电动车解决城市的污染,用云轨解决城市的拥堵。

王传福明显感觉到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今年1—6月份,因为电池的缺货造成一些问题。如果我们的电池产能足的话,现在月产可以做到3万台到4万台。”他认为比亚迪应该到了要爆发的时候。

关于汽车的电动化与智能化,王传福称电动车是智能车的基础,与智能手机带来的变革类似,智能车带来的那些变革,15年以后的场景无法想象,发展空间巨大。


“智能手机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低头族,智能车会让很多人有家不回。”


如何评价贾跃亭造车?王传福表示,汽车的产品周期比互联网的产品周期长,中国风投很活跃,但也要给造车新势力一个时间,要足够容忍他们犯错误。但是新能源造车的窗口期越来越短,其实路还是蛮艰难的。


“另一方面,一个车要是卖得好,一年就是250亿到300亿的销售额;假如翻一倍的话,这款车一年就能给公司贡献600亿,这也是很多造车新势力为什么要加入的原因。”


(钛媒体编辑赫婧整理)

以下为对话内容,来源为微信公号“路由社”,略经钛媒体编辑:



一旦国家给机会,一样可以走到世界前列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比亚迪。

王传福:比亚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深圳企业,深圳是一个创新创业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比亚迪1995年在深圳创业,当时只有20几个人,现在有22万员工,去年销售额1050亿,今年可能会达到1400亿,覆盖几个产业。

比亚迪最早做手机代工、电池(现在全球很多顶级品牌的手机还是比亚迪代工),后来慢慢进入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轨道交通产业。比亚迪是按照社会问题的导向,创新驱动,想构建一个绿色的大交通体系。

十几年来,中国的城市化每年差不多有一个点的提升,这就意味着有2000万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同时,中国快速地汽车普及化,15年前一般人买车还比较困难,现在大家都买得起车,汽车真的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

两化一叠加,我们的城市受不了,出现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作为一个深圳的企业家,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能不能从产品、技术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比亚迪就走到一条如何治污、治堵的路上:我们用电动车解决城市的污染,用云轨解决城市的拥堵。

电动车是大势所趋。深圳街头的16000辆公交大巴去年年底已经全部更换为电动大巴,今年接近2万台出租车要在年底全部更换为电动出租车,12000台泥头车计划更换成电动的泥头车。因此深圳PM2.5的降低,应该说与深圳电动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用电动车解决城市污染的问题,比亚迪一马当先,已经连续三年获得电动车全球销售冠军,我们的电动大巴在全球200个城市成功运行。

拥堵如何解决?我们开发了云轨,不占道路面积,在绿化道上打一根柱子,在空中建一条轨道,一列列车在上面开。我们希望通过云轨解决城市拥堵。比亚迪的云轨推出之后,反响非常好。中国的人口密度很高,特别是城市化以后,我们一定要打造轨道上的城市,周一到周五坐轨道交通上班,周六、周日开车出去玩,这是解决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很好方式。

比亚迪希望用电动车和云轨给城市提供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这是比亚迪从治污到治堵的尝试,是比亚迪的使命,我们也希望用技术创新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问:您回忆一下(创业)最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王传福:我们当时做电池还是手工式、作坊式,有一次要用1.5吨的小卡车拖一个机器,过高速的时候有个弯道,车开快了,把机器甩出去了。那个机器要几万块钱,还是挺贵的,后来我和司机两个人把机器搬上车去。我后来想这怎么搬得上去,想想这个事情还是很艰辛的。

问:您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王传福:当年机会很多,现在机会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现在条件好了。当年的条件很差,想想都是泪。当初的梦想和情怀,今天已经实现了,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提升,目标又在调整。

当年的梦想就是把公司做大,有一定的收入,当时有一些兄弟参加我们公司,都是打破了铁饭碗辞职来创业的,想的是赚的钱一辈子花不完,这一点现在实现了。到现在我们还是想的产业,以产业报国。

当年我们出国,到海外的一些国家,海关的人老是要看你的返程机票,好像你去了就不会回来了,感觉是一种人格的侮辱。

我们中国人只要有机会就行了,鞋都可以不要,衣服都可以不要。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会,当时深圳是一个小渔村,谁也想不到今天能发展得这么好,2000多万人的城市,经济在中国一枝独秀。比亚迪也是一样,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会,深圳给了我们机会,才能做到全球销量冠军。

我们这代人要是真的闲下去,那是最大的痛苦,你能每天不干活吗?这简直是要命。当然下一代是什么情况就不知道了,我们就是这个命。

我们这个民族不笨、不懒,只要给机会,我们应该做得更强大。因此我们造车也好,造房也好,互联网也好,各行各业也好,包括半导体行业,一旦国家给机会,一样可以走到世界前列。

我们希望比亚迪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报国,走到全球的前面。至少到你的国家,不要看我的返程机票,我到你这里是来投资的,不是一定要赖在你这里不走的,我的家在中国。


比亚迪的春天到了,到了爆发的时候



问:比亚迪现在有4个核心产业,哪个是离您梦想最近的产业?更愿意投入的产业?是否会在战略上有偏重或者倚重?    

王传福:乘用车板块、轨道板块是我亲自抓的,我是这两个板块的CEO。乘用车竞争非常惨烈,当然机会也大。一个车要卖好,像我们的,如果一个月卖1万台,一年就是250亿到300亿的销售额。假如翻一倍的话,这款车一年就能给公司贡献600亿。这也是很多造车新势力为什么要加入的原因,如果有一辆爆款车出来,一年会有四五百亿的产值。

现在电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今年1—6月份,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因为电池的缺货造成一些问题。如果我们的电池产能足的话,现在月产可以做到3万台到4万台。

轨道交通是一个新兴的板块,就像电动车在8年前,我们教育很多城市,公交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今天也一样,我们也要跟很多政府官员讲,云轨的安全性,云轨带来的交通改善的方便性。

云轨和地铁相比,只有地铁1/5的造价,建设周期只有地铁的1/3,不占道路面积,独立运行,高度智能。这块一旦起来了,我们可以再造一个比亚迪。而且,应对当下中国拥堵的问题,它有解决方案。污染可以进行环境治理,但是拥堵是没办法的。

十九大提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当下的主要矛盾。如果老百姓生活的城市一天比一天堵,民怨就变成民暴,因此要有解决方案。比亚迪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而且是现实的能够做到的解决方案。

这两个板块现在成长也比较好,特别是云轨板块。我们要和潘总合作的话,可以打造建筑友好型的产品,把轨道和建筑融为一体,发展空间就更大。

我创立比亚迪,比亚迪就是我的生命,我是全情打造。像电动车、云轨,这都是非常亮眼的板块。我觉得比亚迪应该是到了爆发的时候。

我相信电动车行业是大势所趋,比亚迪在电动车行业的地位大家已经看到了,特别是比亚迪的开放带来智能汽车的发展。云轨解决交通拥堵,目前来看是让中国城市化不进入死胡同唯一的方案。我很看好我们所从事产业的前景。

问:电池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东西,以前外部一直在说比亚迪的电池厂要单独出来,对这一块的战略怎么看?电池未来是怎样的趋势,留给磷酸铁锂的空间具体有多大?

王传福:我们去年实现内部的市场化,这就像一场内部改革。通过这场改革,我们增加了很多活力,很多零部件慢慢提升了它的竞争力。

电池这一块我们已经走出来了,不只是给比亚迪供,也在外供。今年市场太好,1—6月份我们电池产能本身不够,现在正在扩大产能。除了电池以外,我们的电机、电控,现在给长安配套,在全球正在谈一些客户的长期合作。

电池技术现在处于几个变化阶段,它本身的技术在变,型号也在变,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圆的,方的里面也有好多种型号在变,几个变化在叠加。

动力电池产业的成套设备配套需要5—10年时间,现在很多厂非常纠结。我们长期研究电池,知道未来的脉络,这一点很重要。因此,我们投资的指向性非常准确,未来在电池上还要加大投资,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还有战略性客户的需求。

电池的方向,刚才说的磷酸铁锂,我们叫铁电池,它的势头依然很猛。我刚才说深圳有12000台泥头车,要换成电动的,需要大量的磷酸铁锂电池。因此,我们磷酸铁锂的电池还在扩产。

当然,三元电池的需求也很猛。我相信比亚迪会抓住这次好机会,这也是百年不遇的一次机会。另外,我们也在储备未来电动化往智能化的机会。应该说,现在的机会要抓住,未来的机会要把控住。

我想,我们的春天已经到了。

问: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哪个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更加深远?会不会让汽车行业进行新一轮洗牌?洗牌会有多彻底?

王传福:这个问题很专业。从手机行业来看,从手摇的机械电话,到后来的功能电话,最后到智能手机,大概三个过程。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是一个飞跃。15年前的诺基亚很强大,因为它的系统强大,拒绝改变,瞬间倒下。诺基亚倒下不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也不是管理问题。我们依然认为,诺基亚的管理是全球最先进的管理(我们当时给它代工1/3的手机)。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新的时代、新的趋势变革的时候,企业要跟得上。

15年前,谁都无法想象,在手机上点一下就付款了,再点一下,汽车到你身边了,再点一下,你需要的商品就回来了。谁都没有想到,智能手机造成的生态,产生了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的话,腾讯不会长得这么大,微信可能就没有了,最多只有一个QQ。这一切都是因为智能手机、安卓系统的开放造成的。

再回头看汽车。汽车是从传统燃油车到电动车,因为环境、空气不能承载,地球上没有那么多油,空气也不允许有这么多排放,电动车是必然。电动车才是智能车的基础。如果我们还是用算盘,就不会有互联网。同样,没有电动车,智能车无从谈起

智能车带来什么变化呢?首先是开放,汽车行业所有的品牌都不开放,说是安全问题。银行都开放了,在网上都可以汇款,银行那么多钱都敢开放,汽车凭什么不开放?其实不是技术问题,是观念问题。

今年9月5号,我们将对全球开放汽车上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手机的传感器才13个,控制权很少。汽车是长了腿的“超级手机”,场景比手机要大得多。让汽车回去取个东西,它可以取回来,因为可以无人驾驶,手机做不到。汽车可以用很大的屏幕,最快的CPU,因为它不怕耗电。

智能汽车会产生什么效果?我打一个反向的比喻,智能手机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低头族,智能车会让很多人有家不回。

智能车带来的变革,除了无人驾驶、各种智能,15年以后的场景我们是想象不出来的。就像15年前讨论智能手机,谁敢想象智能手机会到这种地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因此智能车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至少比手机的发展要大。


新能源造车的窗口期越来越短



问:怎么评价贾跃亭造车?

王传福:作为一个汽车厂,我们不应该评论同行。造车新势力这个新鲜血液进到传统造车领域,本身是好事,但是任重而道远。

第一,因为车的复杂度,特别是互联网进入造车新势力以后,复杂度肯定比他们想象的远远要难得多。第二,车的产品周期很漫长,一个全新的平台开发至少要4年,车上有差不多1万个零部件。现在竞争是非常惨烈的,市场给你的机会很少,可能就一次。如果这一次产品周期、产品窗口没抓住,可能就会死掉。由于产品周期很长,投资者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等待。

互联网的周期很短,产品更迭的速度也很快,改一个Bug,可能是一天、一周,一个产品设计到最后完工可能也就一个月、两个月。汽车不一样,一个门的模具有30吨重,加工中心要把它加工出来,需要5—6个月。

现在中国风投还是挺活跃的,这也是好事,但是要给这些造车新势力一个时间,要等待,要足够容忍他们犯错误。新能源造车的窗口期越来越短,其实路还是蛮艰难的。比亚迪造车或多或少还有十几年的经验,我们一路走来,也是走了一点弯路。我们过去连续三年拿到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特别是今年1—6月份需求突然起来了,这是靠品牌的背书。如果这几年没有积累,没有核心电池、电机、电控的技术,我们很难拿到这么多的订单。

因此,我们想说一点,造车新势力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有帮助的,但是难度也是很大的。

问:如果您要盖房子,想造什么样的房子,无论是外形、功能还是内部?

王传福:这个问题真的被问住了,我还从来没想过。其实我们一直提倡绿色发展,比亚迪的行动也践行了绿色发展的要求。一定是绿色的房子,环保的房子,特别是它的建材、设计、能耗。

我们做轨道交通,对建筑也有一定的研究,一定要造成建筑友好型的设计。我的车要能和房子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潘总坐了我们的轨道交通,它是从我们的六角楼穿过去的。

现在城市间的交通越来越好,高铁、高速公路一条接一条,城市里的交通还是水深火热,一天比一天堵。路的增长只有2%,车的增长是15%,路是越修越多,车更多,最后还是越来越堵。

今天潘总给了我很多思路,怎么在设计上把轨道交通和建筑物融合在一起,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否则城市化会进入一个死胡同。因此,我们想未来在轨道交通上和建筑融为一体,把城市化做得更持续、更绿色,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实现,而不是一个口号。

问:比亚迪公司对于人才的期望或者说最紧缺什么样的人才?

王传福:我们公司人比较多,从人才市场招的人比较少,主要还是从应届毕业生招。今年,我们从211和985学校招了2500人。第一堂课是我给他们讲,告诉他们要谦虚、好学、吃苦。大概就是这6个字,我们就需要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

问:现在很多年轻人往一线城市走,北京、深圳是最大的两个选项,北京人口在骤减,深圳每年净增加50万人。您觉得现在什么人适合去北京,什么人适合来深圳?

王传福:很难有标准答案,要看你所处的行业。

深圳是一个年轻人的城市,节奏很快,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比较多。深圳的活力也要高一点,特别是市场化程度更高,深圳的繁荣就是因为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竞争经济,它才这么有活力。

北京有它独有的优势,比如说医疗、教育资源,深圳和北京相比还差很远。如果你在一些行业或者集团公司,或者更大的团队作业的行业里面,或者是国际化程度更高的行业,北京可能更好一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