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把测评做成全行业参照系

如果一个评测人,将评测的情怀传达出去,他的粉丝也将会在精神上与他产生共鸣。 这就是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和他的粉丝们。

2014.5.30   第 4 期   作者:李儒超

5月24日,王自如带着一帮Zealer“小伙伴”从深圳到北京,办了一场并非手机而是手机测评的发布会。

离发布会开始尚有一个多小时,会场外早已水泄不通。背着重重行囊的人穿梭其中,候场区三三两两的人们在兴奋交谈。当发布会开始,全场的惊呼同时袭向了台上被他们唤作“老大”的王自如。

会场本有足够的空间,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发生了缩水,没有座位和站在场外的粉丝约数百人,当然也包括为数不少从外地赶来的背包客。没有多余的骚动,只有发布会上将王自如的演讲频频打断的掌声。

一位粉丝告诉凤凰科技,来到这里的人,都对王自如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如果一个评测人,将评测的情怀成功传达出去,他的粉丝也将会在精神上与他产生共鸣。

这就是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和他的粉丝们。

做测评是源于热爱

在北京国贸附近的一个咖啡屋,凤凰科技见到了略显疲惫的王自如。谈起做评测之初的往事,他的语速加快,让人再次感觉到,这个88年生的年轻人似乎有着无尽的激情。

2008年大学毕业后,王自如来到香港攻读硕士,一年后他在香港一家调研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全职工作。对于这一段经历,王自如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香港的职业精神,“非常明显的一种冲击,就是说大家对于事业的投入,不会因为这不是自己的事业而转移”。

在工作之余,出于对科技数码的热爱,王自如萌生了做评测的想法。尤其是接触到Youtube上一些被人追捧的评测视频后,王自如觉得这事似乎也不是那么难,别人能做我也能。到2010年情人节,王自如以Techmessager的名义发布了第一个iMac开箱视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测评事业。

事业刚起步总是充满艰辛。王自如回忆,“那时候我住在香港一间40多平米的公寓里,客厅是我拍第一个视频的地方。为了把拍摄空间放大,我把床卖了,睡了两天沙发。”

不仅如此,王自如最开始拍摄的相机是向一个粉丝借的。那时他在论坛有些名气,不想在路上偶遇一个认识他的粉丝,见面聊了聊得知对方正好有台闲置的相机就借了过来。“这个相机拍了100个视频,100个视频之后就开始贷款借钱买设备,此后逐渐开始大量投入。”王自如说。

不少Zealer的粉丝都表示,王自如的评测给他们最大的冲击是视频中流露的真诚和真实。随着视频数量的增多和评测手法的成熟,Zealer的影响逐渐扩大,从而引发了评测行业的骚动。王自如之后,视频评测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在很多网友看来,Zealer的专业性和客观犀利的态度很难被效仿。

王自如向凤凰科技透露,当初某款手机的视频评测,市面上100多个视频加起来也就100来万播放量,Zealer的视频上线一个月就达到了130万。“作为一个第三方测评机构,一切要从专业性出发,我特别不喜欢那种太个人中心的文字。”一切都遵循专业且真实的原则,这是过去四年来王自如做评测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和其他评测的最大不同点。这种严谨的态度传达给了观众,渐渐地王自如的Zealer获得了玩机圈的认可。

如今,Zealer已经获得了顺为创投百万级人民币的天使投资。王自如补充说,其实Zealer获得的融资并不止这一笔。但问及具体细节,王自如不愿多说,只表示以后还会有“戏”。

从进入测评行业的青涩,到如今的小有成就,王自如坦承当初只是觉得好玩,没觉得这事特别有发展,有前途。

“仅仅是出于热爱”,自诩为理想主义者的王自如解释道。

想把Zealer2.0做成全行业的参照系

之所以王自如会把“手机测评”做成发布会,是因为他对Zealer2.0的定义并不仅仅是做一个优秀的评测那么简单。

在王自如看来,以往的评测门槛低,主观性强,且太过媒体化、功利化,失去了评测应该回归产品本质的目的。虽然Zealer在1.0时代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问题,但缓慢的出片速度以及视频内容本身难搜索的桎梏,让王自如萌生了将评测完全量化的想法。

“Zealer2.0是一套把评测数据化、工具化的东西。两年前,我们认为2.0应该是一套交互工具,但后来随着经验的加深发现它应该是一套标准。”王自如解释,Zealer2.0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行业“标准”:通过对各项评测项目,包括单手操控体验、屏幕显示效果、续航发热水平,都进行数据化标准确立,进而在标准下进行量化测试。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主观性,确保结果客观真实;另一方面也能加快出品速度以覆盖高中低端产品,建立产品库。

想法虽好,但如何科学的确立标准,本身就是个极大的问题。

过去的八个月,王自如和他的团队如失踪一般潜心研究“标准”的学问。从规划整个“标准”的大纲,再到把“标准”中的各个模块梳理成几个大块儿并交给具体的人负责,之后再到重复实验,确立各个指标在标准中所占的比重,Zealer团队不断加码细化工作和科学性完善工作,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让团队从头再来。Zealer的梁一鸣表示,最怕听到王自如说“大改”,因为这个意味着又得熬夜了。

“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国际上在这个领域并没有一个特别量化的东西”,王自如补充道,什么几乎都是从零开始。“但就是因为没有这套东西,我们才要第一个做。这样我们会成为未来全行业的参照系。”

不仅是“标准”制定上的困难,在制定过程中使用的昂贵仪器及实验成本,也使得一向缺钱的Zealer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把这套标准定了之后,我们开了一个设备的大单子,初步就花了几十万”,王自如表示。而在2012年创业之初,Zealer团队的每个人一个月只有300补助,即便加上出差费,王自如自己一个月拿的也不过1000块。

不过,缺钱归缺钱,5月24日的发布会上,王自如还是拒绝了一切广告赞助,甚至PPT的边角都没有任何logo。王自如说,这么做只是为了一个纯粹的环境,或者说,是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洁癖。

王自如还认为,他和罗永浩其实比较像,都是对产品有追求的人,自己也是老罗的粉丝,用王自如自己的话说,他和老罗“互相崇拜”。不同的是,老罗比他更偏执,这个是缺点还是优点,他不好说。

在聊天中,王自如对于未来显得很自信。他坚信,在接下来的几年内,Zealer2.0将会向全行业展现出这种数据的力量。

没有商业属性,就会成为寄养者

不过,现实很骨感,没有资金护航的创业理想无疑脆弱不堪。如果希望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轨并赢得投资人的青睐,明晰可行的盈利模式与发展方向必不可少。

王自如表示,从Zealer建立至今,他们一直在做的一块就是给手机企业尤其是一些国内一线厂商提供咨询,并且收取较高的费用。

此外,在Zealer2.0的发布会上,Zealer宣布了将进军手机维修业的消息。据了解,Zealer的维修系统允许用户通过具体问题描述进行线上预估维修费用,邮寄到深圳维修部之后,提供维修清单,并对维修过程全程录像,保证维修过程全透明。

但也有人质疑这种维修模式会成本过高。王自如承认,在初期成本会很难降下来,这时候他们会选择修iPhone这样量够大、备料简单的机型。还有就是,Zealer的自有维修团队仅有六人,短期很难将维修量升上去。这些都导致Zealer的手机维修初期只会在小范围尝试。

除了以上两个盈利点,Zealer2.0评测工具能否带来盈利也是一个问题。王自如直言,“Zealer2.0的经济价值可能不如行业价值大”,现阶段并不指望这一部分带来太多现金流;未来2.0工具可以像优酷视频那样被嵌入到各个网站,这时候是可以赚钱的。

在融资问题上,Zealer表示目前已有两家手机厂商入股,未来还将从厂家手上拿到更多的融资。之所以会从手机厂商中拿融资,其中原因在于,王自如希望借融资之名和厂商共同建立行业联盟。

“我们初步设想,是先将国内一线手机厂家团结起来”,建立一个行业联盟,通过融资加深Zealer与联盟成员的信任,“进而影响到入华的国际厂商”,逐渐扩大Zealer2.0的影响力。王自如认为,如果国外厂商过了Zealer这一道筛子得分不高,并影响了消费者抉择时,国外厂商们就会寻思对产品进行修改。

尤其是在Zealer发展后期,其所引导建立的行业标准将渗透到供应链体系,如果没有行业联盟的支持就很难与上游沟通,摸清整个产业链,得到第一手的数据。

然而,质疑的声音也因此而起。尤其是接受厂商投资之后,一些网友认为Zealer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其公正性难免遭人诟病。一个搞机圈的好友告诉凤凰科技,在Zealer接受雷军旗下顺为创投的注资后,他总觉得Zealer对魅族的批评背后多了某些原因,虽然Zealer的批评并非毫无根据。

对此,王自如强调说,Zealer拿融资有一个原则:融资方不会拥有任何董事会席位,不得参与公司日常事务管理,Zealer可以随时回购投资方股权。

这个原则能否被一位理想主义者始终如一的贯彻下去,尚值得观察。

而在往后的商业化进程中,Zealer无疑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境况,但王自如表示,商业化这条路不管怎样都必须走下去,“如果没有商业属性,只有行业属性,对不起,你只是被别人寄养的人。”

《创业记》为凤凰网科技频道创业类栏目品牌,分为《创业记·周末》、《创业记·项目》、《创业记·志刚和他的朋友们》三大栏目。《创业记·项目》每天一期,介绍海内外炫酷项目和创新产品。《创业记·周末》报道创业故事和行业趋势,分享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创业记·志刚和他的朋友们》为视频访谈节目,由商业作家李志刚担当主持,深入对话创业家。该节目关注新商业经济,聚焦明星企业家,为创业人群提供有价值内容。

栏目联系邮箱:lixun@ifeng.com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