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9

图文实录

对话天使投资人胡海泉

明星跨界互联网 投资怎么玩?

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不只有一个,而且“风口”也不一定老有风。

导视

解说:羽泉,陪伴众多80后长大的一个名字,作为华语乐坛人气组合,因为什么选择同时去做投资人?

胡海泉:跟随着自己好奇的心,以及发现了很多很优秀的朋友和团队开始的。

解说:相比较于传统投资机构,海泉作为娱乐明星,他能给创业企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

胡海泉:我积累了十几年的所谓的影响力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信誉,影响力能够产生的附加的资源的效应。对于创业企业来讲的话我觉得比钱更重要一些。

解说:一切从音乐出发,虽然外界看起来是转型,但其实羽泉的投资更像是兼职,二人的主要精力还在音乐的创新。

胡海泉:创新不是刻意的,很多人说羽泉新专辑是一种创新,在我看来它只是适合现在的生活习惯而已。

解说:在海泉眼里,移动互联网不过是创新的土壤,风口在哪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自己找好方向,挖好自己的井,开好自己的门。

胡海泉:文化产业里面很多有待转型和提升还有跨界合作的地方。

解说:无论是任泉、李冰冰、黄晓明的Star VC,还是范爷式的投资影视公司赚股票,明星纷纷跨界玩投资他又如何看待。

胡海泉:无论是任泉、李冰冰、黄晓明的Star VC,还是范爷式的投资影视公司赚股票,明星纷纷跨界玩投资他又如何看待。

解说:本期创业记,格欣对话音乐人、天使投资人胡海泉,看明星跨界互联网,做投资怎么玩。

1.第一次创业:那时候太盲目自信

  

主持人: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您最初怎么样从一个艺人转型到一个投资人的故事讲起。听说您2000年有一段小故事,跟我们分享一下来。

胡海泉:如果说做投资不如说那个时候尝试着做理财,去做点儿小生意。因为那时候我和羽凡每天奔波在各种表演的场地,后来我们有一个机会拿到一个国际上著名的音响品牌在北京的代理权,开始做这个音响的代理生意,我们那时候也是发烧友,觉得这个事情也是爱好,这个品牌又很强。但是后来发现那个时间点进入的,包括团队,包括那个时候很多的水货,市场很混乱,那次所谓的投资失败了,赔钱了。

主持人:所以进入这个市场太早了还是国内的这个创业市场不太合适?

胡海泉:我觉得也不算是创业,因为是传统代理的生意,但是就是说可能天时地利人和几方面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一块吧。而且我那个时候自己反思,觉得有点儿所谓的盲目,盲目的在于我们觉得做很多事情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在自己本行的时候很顺利的情况下,感觉上其实自己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以为在一个树枝上掰下一个树杈来插到土里面去倒点水,也能长成一棵大树,事实上其实那是盲目乐观和自信的。

主持人:那为什么后面还是做了很多事?不管你们成立EQ、巨匠,以及现在在做投资,像天使投资人这样的身份,这个为什么可以实现呢?

胡海泉:人在慢慢成长,积累的社会经验和对于社会趋势的判断是慢慢成熟的,毕竟不同于二十几岁的时候了。而且在三十多岁之后 我们其实除了自己的本业之外,也在思考自己社会的价值和责任,或者身上的属性,还有怎样去附加合作更多的事情,这就跟我们一直传统的在做的事情相关。比如像EQ唱片也有快十年的时间,巨匠到现在为止也有快五年的时间。这些其实其是我们自己的事业,就是在文化创业产业,在音乐产业这部分来讲,还是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当然可能慢慢的很多的关注点也关注更多的行业或者是相关的产业,我想可能一方面是我刚才说到的给自己重新定位的问题,人生进阶和成长之后要寻找到一些新的跑道的问题。

主持人:什么时间点?这个重新定位的时候?

胡海泉:可能是在30岁以后,我想应该是。没有某一个觉醒日,但是会要求自己不再浪费更多的时间,然后找到未来更长久的一个值得奋斗的一个 所谓的逻辑,因为可能每个人存在的价值要自己寻找,在自己原有的跑道上一路看风景它可能有一种惯性,事实上有的时候我们跳转一下或者跨界一下可以带来很多的新鲜感,这也是人生体验的一种方式吧。

主持人:为什么你最后选择了投资人,或者说什么样的一个契机让你开始做投资,尤其是跟科技相关的投资?

胡海泉:可能这种思考 更多来自于我们这个音乐行业原来的所谓不景气,大约在2003年、2004年左右,那个时候互联网开始推平所有了,本来原来音乐产业就被盗版侵蚀很严重,后来就更加不景气,传统实体的唱片的发行,传播的方式,消费者的生活习惯都在改变。在那几年我曾经有我这种彷徨,也有是说哎呀,那我们这个行业怎么办呢?如何推开一扇新的大门这种所谓的必然的思考会让我去寻找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来讲当然要和互联网和后来兴起的移动互联网相关,因为是新的技术和渠道和生活方式改变了这个行业的生存的模式和状态,我就开始了解更多的东西,寻求改变,寻求在每一个传统行业的被颠覆的点,去看看有没有新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结交了很多新的朋友。后来发现自己对这种新的技术、新的渠道和未来、改变的趋势特别感兴趣。所以其实这也是一个顺其自然的国家,跟随着自己好奇的心,以及发现了很多很优秀的朋友和团队开始的。

2. 我给创业者带来的是资源和影响力而不是钱

解说:羽泉,陪伴众多80后长大的一个名字,作为华语乐坛人气组合,跨界转型做投资人,在他眼中的投资应该是怎样的?胡海泉,被人称作典型工作狂,做音乐搞投资,努力拼命的源动力又在哪里?

  

主持人:那我们了解到其实您也很喜欢库彻,美国的库彻,他自己做的事跟你很像,做一个艺人他也去做投资人。他的投资的哲学就是我不仅仅给你钱,我还给你资源,给你人气,给你我的想法,那你呢?你会带给你的团队什么东西,除了钱?

胡海泉:这一点其实差不多,当然每个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是不同的。我想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刚才你提到的影响力的背书。可能我积累了十几年的所谓的影响力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信誉,这个信誉背书的时候同等重要的就是所谓相关的属性。我觉得可能除了名誉价值的背书之外还有我刚才提到的对于娱乐营销的这种思维和积累的经验,还有一点就是影响力能够产生的附加的资源的效应。这对于创业企业来讲的话我觉得比钱更重要一些。

主持人:其实背书这个问题是非常趋体的,因为如果背得好,就是这个产品做得好对你来说也是好的,但是这个产品如果做糟了,对你个人的名声会有很大的影响,你之前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胡海泉:很大的影响就看多大了,事实上肯定会有影响。选择这种合作伙伴来讲的话,我看合作的创业家们,我的合作伙伴更多的也要关注他们的创业精神和人格魅力,这部分很重要,他们有诚信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当然创业成败都有可能,尤其在早期项目来讲。所以创业失败对我来讲没有名誉的影响,更重要的我不希望他们有诚信的问题,有最基本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这是我要好好的在前期选择的。至于说比如项目或者是项目过程中有起起伏伏会影响到我的所谓的名誉价值的话,我觉得那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必须要承担的事情,甚至在关键点要跟他们挺身而出站在一起的事情。

主持人:能举个例子,过去的投资的哪些项目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然后怎么样同舟共济?

胡海泉: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参投的一款智能硬件公司就有这个问题,包括交货的问题,包括一些客服的问题,你想遇到客服的问题大家都会在网上吐槽,事实上其实我近距离的沟通我知道他们的难度在哪里,他不是刻意的欺骗,而在于计划不周全,外包工厂的生产能力没有达到,很多很多综合因素导致这一点,事实上我还要必须继续帮他们努力背书这件事情,等待更好的产品出现,等待更好的客户团队建立。

主持人:其实你以前还是一个音乐人,现在到了互联网圈,你觉得这种结合本身最初有没有带给你一些挑战?有没有觉得有点儿难?

胡海泉:其实不存在挑战,因为这是基于兴趣来的,我并没有刻意的说要给自己做什么改变。而且在跨界圈子所结交的朋友对我来讲都是良师益友,可能未来还有很多试错的经验会出现,我是觉得,刚才说的一个是基于长久的奋斗目标,一个是对于人生的体验感来讲的话应该多元化一点。

主持人:人家会问说明星的名气很大,而且难免是很多的江湖骗子是冲着你来的,隔行又是隔如山,那你怎么样确保自己看到的人是靠普的?

胡海泉:无法确保,所以一方面要看机缘巧合,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一方面来讲它不仅仅是专业的事情,也跟社会经验和情商有关系。

主持人:那你会不会有一个很专业的团队在帮你看项目?

胡海泉:的确有,必须有,要不然的话就不靠谱了,你把爱好当成职业这件事情本身需要专业化,必须要有专业的伙伴。

主持人:有人说你是典型的工作狂,白天录歌,晚上刚才我们交流到了你也是通常两三点才睡,是什么东西支持着你一直这么的拼?梦想原动力是什么?

胡海泉:刚才我提到了,其实一个就是好奇心和这个学习的乐趣,因为有好奇心,对未来的改变,对未来的趋势有好奇心,而好奇心也基于我刚才说的那点,我相信可能不远的未来我们身边的生活会有巨大的改变,会有更好的改变,那么自己能够参与这个改变就很有乐趣。

主持人:另外一个网友叫小磊他想问你你最满意的一次投资是什么?

胡海泉:谈不上最满意的投资,因为事实上投资要有代表作的,很多项目还在路上还没有推出的情况下,你不能说满意到什么程度。

主持人:所以现在还没有一个代表作?

胡海泉:我不认为现在有代表作,再看五年吧。

主持人:再看五年,五年之后我们再来采访你看有没有代表作。好,把这个问题再留一留再问。另外一个网友他想问你说,看到你比较喜欢用年轻的没有经验的团队,是因为抠门吗?

胡海泉:没有经验?不能这么说,刚才我说了我在我们团队来讲一直是一个倡导改变的人,甚至我一直在说在每进行到一个工作的时候,只要用过去的方法就已经输一半了,这可能是我比较极端的在希望大家用改变的思维去做,因为每天都在改变。谁最擅长改变呢?或者谁擅长创新呢?就是年轻人。

主持人:白纸。

胡海泉:也不叫白纸,我在这个时代,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所有年轻人都有自己创新的空间。越是过去那些经验和成功的所谓的方法越是可怕的,而且我们团队里,巨匠这个文化公司团队来讲很多都是接近80后、接近90的同事们,我的确更相信他们,我也相信他们身上所创造的东西对未来才是最有价值的。可能再过五年十年我可能会说00后。

3.谈创新:只是为了适应新的生活习惯

解说:在刚过去不久的羽泉的“敢爱”2014圣诞演唱会上,现场专设大屏“弹幕”,点赞、吐槽、点歌、对唱,线上线下互动一体化。对于这些创新,胡海泉却认为那只是“慢”一拍的音乐行业对于年轻人新的生活习惯的一种适应。

主持人:我们刚刚聊到了一些跨界,我们把音乐应用到了科技领域做的一些跨界,我们先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吧, 咱们巨匠以及羽泉的一些周边产品,它们是怎样把音乐和科技进行融合的。

胡海泉:我们手中很多的产品是今年2014年羽泉在11月份发布的新的产品,它也算是音乐的专辑产品。比如这样的一个耳机跟一个智能团队VOW合作的,在现在的音乐的传播和解决方案事实上在我看来已经是在流媒体为主导的时代了,所以拥有这样的一个完全属于,不需要外界其他的硬件,通过智能屏幕,甚至3G和Wifi服务去搜索,在线上 或者Wifi端搜索流媒体自主来播放这样的产品,我们觉得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专辑的实体载体。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产品,它不需要再去卖存储,你只要拿手机端扫一下二维码,自动跳转到我们的流媒体端去听我们的专辑就好了。事实上我们也不是强迫你去买这个东西才可以听到专辑,因为在流媒体时代,大家都可以通过手机去随时随地获得音乐,这只是其中的两款,我们今年发布了也有十几款类似的不同的产品。

主持人:都是以二维码。

胡海泉:对,二维码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因为事实上我们去卖一个很高成本的存储器或者让大家再用传统的播放载体去听音乐,这个生活习惯其实已经没有了。我们这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是落后于消费者的生活习惯的。所以很多人说羽泉做的新专辑是一种创新,在我看来也不叫创新,它只是适合现在的生活习惯而已。

主持人:音乐行业中很多人都会办演唱会,但你们的演唱会好像非常的独特,能不能介绍一下比如刚刚过去的圣诞节的演唱会,你们用了什么尝试,跟你的很多的伙伴他们办演唱会创新在哪里?

胡海泉:当然创新不是刻意的,在我看来现在的演唱会事实上不仅仅局限于线下的,因为场馆是有限的,过去我们做十场体育馆的巡演最多也就能来十万人,可是在线上是无穷无尽的消费者可以同时来观看。但是它又不仅仅是在所谓的过去传统演唱会的视频音频信号转到PC端或手机端去看那么简单,因为消费者通过屏幕来看的话它的体验和互动性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过去我们在2006年的时候就开始在线上直播自己的演唱会,可是那时候无论是所谓传输的成本、技术,大家所谓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它还不属于那个时代的线上演唱会。线上演唱会在我看来其实更多的还是为下观众的视角、需求、互动和娱乐性服务的,因为通过空气震动的演唱会那就是现场演唱会,可是没有这样的空气震动的如何能体验到现场的这种。

主持人:依旧身临其境。

胡海泉:当然,很多基本的解决方案还有待提高,因为比如音频的传输,大家戴着自己的小耳机在手机端看的时候,能够欣赏到音质非常棒的现场的表演,其实已经是一个技术的提升,这还是一个传统的基本的需求,但在这一点上来讲很多的互联网的直播端还没有解决。所以这次我们跟我们的合作伙伴乐视网合作的一个基本点在于我们把现场的视频的讯号,更多的拍摄的视角适合屏幕端看的,因为屏幕是有限的,大小是有限的。另外一方面音频的提高,我们花在直播音频的费用完全不亚于在现场的音响的这种成本,其实都是为了能够让线上能够更多的体验到好的这样的产品。还有一点就是所谓的互动性。

4.海泉眼中的互联网:风口也不一定老有风

解说: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然而在胡海泉的眼中,移动互联网中的风口却不一定一直都有风。而他更愿意自己凿出一口“井”,来实现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跨界与合作。

主持人:那您怎么看粉丝经济这个词?

胡海泉:粉丝经济,很多人试图很快变现,在我看来它事实上来讲它还是一个要产生聚合效应先产生的问题。过去曾经有很多人希望做这种粉丝经济的平台,一个大的平台,做服务商,很多明星和粉丝在这里分享和玩。事实上在我看来粉丝经济是一个垂直化的东西,基于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其实更成熟一些。所以我早在四年前就做了羽泉APP的应用,但是因为那个时间太早,而且能够互动的技术又不好,所以那时候搁浅,直到今年我们才发布了羽泉的线上APP,其实它就是为了能够让粉丝有聚合的地方,分享、发酵再春播,然后很多很多的独家内容。粉丝经济在于粉丝数据的管理,如果对数据应用得好的话其实才是粉丝经济的核心要素,而不是一上来就让粉丝买单,什么交会员费买产品,这些东西我觉得体验感很差。

主持人:而且很短视。

胡海泉:是的,我们如果有自己的一个精准的消费者数据的话,我想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关系,并不是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所谓的有多强的盈利性。但是它自己一旦形成一个聚合的平台,大家在这儿分享互动的话它当然就会产生它的商业模式。

主持人:那你觉得你会在什么样的节点去定义它是成功的呢?你把粉丝经济做成功。

胡海泉:当然从两点,一个是所谓的流量和流量变现能力,但是那是传统的用户量的说法。事实上在这个地方所谓的流量都是这种粘度极高,对这个产品本身完全是独属性的这样的一个认知的群体。所以他的玩法又不同于其他的手机端的应用,在我们看来它的盈利模式初期要建立,另外一方面来讲对于我们所有线下和其他线上产品的发酵和传播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两点就算是成功。

主持人:那你怎么看移动互联网的这个风口?

胡海泉:风口的说法当然是一个很精妙的说法,但是事实上来讲风口不只有一个,而且风口也不一定老有风。没风的风口也很多。

主持人:甚至在往里吸的风口。

胡海泉:对,其实在我看来不如自己凿一口井,或者是自己推开一个大门。那么,你要说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风口的话那也是,但是它其实巨大到每个行业或者每个创业者都相对渺小的情况下,我觉得还是要各自找各自的问题去。移动互联网 带来的只是最基础的一片土壤而已。

主持人:那你的那口井在哪?

胡海泉:我觉得这口井在于文化产业里面很多有待转型和提升还有跨界合作的地方,这些点是过去在传统音乐产业里面被区隔开的,好像还分了很多细分的行业。这些行业基于移动互联网新的技术和共同的思维方式,然后再整合在一块互动产生连接,甚至缩短之间的距离,渠道的距离的话它就是一口新的井。

5. 明星跨界做投资:娱乐营销思维是优势

解说:他是艺人、也是创业者、更是投资人,三重身份他如何平衡;众多娱乐明星参与投资事业,他怎么看明星跨界?商业的理性与艺术家的感性是否就像硬币的两面,究竟该怎样调和?

主持人:艺人、创业者、投资人你最喜欢哪一个身份?

胡海泉:可能是因为我是一个明星所以做的事情比较容易显性的效应,大家比较容易看得到,这个并不足挂齿。也不在于我的标签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还是希望后续能够有更多的合作到有激情的、有理想的、有技术的那些创业者和团队,这对于我来讲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事情。音乐人、投资人和创业者,在我看来是混在一块的,而且我也没有办法用自己的物理时间去梳理说我哪个精力更多一些,花哪个精力更多一些。

主持人:我们看到网上有一个采访,它中间的观点是你70%的时间是一个音乐人,30%的时间是做投资和创业,你觉得这个准确吗?

胡海泉:不算太准确,但是如果从所谓的物理时间来讲的话,的确我自己音乐人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物理时间,但是心理时间我觉得很难判断哪个更多一些,因为毕竟舞台之下,录音棚之外,节目现场之外的我一直都在不停的学习工作。

主持人:你又想做投资人又想做创业者,还有旅行的梦想,还有陪伴家人的梦想,他觉得你想做的事特别多。但是想让你如果从众多的事务中只选择一个去专注的话你会选哪一个?

胡海泉: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法回答,因为刚才提到的所有我想做的事情,在我自己个人精力分配来讲还没有梳理多最良性的阶段,肯定都是我的选择,而且都是要去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在一个近期的周期来讲的话,可能对我来讲更专注做的事情就是,比如像巨匠这样一家公司它作为一个文化产业一个跨界整合的发动机能否实现刚才我说的那些事情,对我来讲可能更重要一些,这毕竟是我自己的本行,而且我也说了文化去发力才是最有社会意义的。

主持人:现在艺人转投资人还有一个天天在聊的就是Star VC,像任泉、冰冰和晓明做的那个,我个人作为媒体来观察到的好像是说任泉基本不会去拍戏,他基本上全职的做这个,但是你的模式和他是不太一样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交流过就是这种创业、投资的一些经验?

胡海泉:我跟泉还没交流过,我跟晓明我们倒是沟通过,因为大家彼此太忙了,但是也没有真正坐下来详细的去聊这个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不是说好像明星就一定要跨界做什么,但是去做创业投资本身其实是一个很有乐趣,而且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在做的话,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鼓励更多人来做吧。

主持人:其实有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的这些艺人们在跨界做互联网,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头也在各种布局娱乐产业,你觉得对于这些互联网的大头来说他们应该怎么样和你合作,你的优势在哪里?

胡海泉:我相信我刚才说的那个理想主义的东西很多人也是有的,所以不仅仅它是一个生意,大家都知道改变未来的方式应该从文化力开始。所以有了资本和资源驾驭在一起整合改变的话,效力是最高的。我相信很多人做这个跨界的投资文化产业是基于这样的核心的认知吧。所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很重要,那么如果一次整合收购或者说聚合一个新的产业模式只是为了生意的话可能就失去实际的意义。况且文化产业来讲有些时候不是资本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跨界这本身我觉得是未来的趋势,任何传统行业,甚至传统到第一产业在我看来都需要通过新的技术和渠道去重新整合,能够帮助传统行业去做效率的提高,优化管理或者是成本的控制。跨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且娱乐营销的思维已经升级到价值观营销的层面了,所以很多传统行业的传统营销的思路也要借由文化的内容,娱乐的内容去做。我们原来积累的经验和所谓的思路其实就可以有效的去跨界的辅助其他的行业。

主持人:最初做的公司是EQ,EQ的建立对于你后面做巨匠以及自己现在做投资,它有没有一些经验式的东西让你学到的东西?

胡海泉:EQ它的商业模式和现在的巨匠也都不一样,它那个时候就是为了辅助创造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有才华的音乐人一个平台,它有点儿像军校培养了很多这种跟原创音乐相关的不同的人,有音乐人、有乐手、编曲、录音师、甚至还有企划者,但是那个时候花在EQ的精力对我来讲是对于管理和管理思维的锤炼;另外一方面来讲我自己是一个所谓的艺术工作者,所以我跟所有创造内容的人在一起沟通和管理的时候是有一些独到的情况,因为商人和艺术家沟通最大的障碍是在于语境和思维方式不同,而我恰恰是两者兼具的一种身份。

主持人:那种情况一般是各聊各的,自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

胡海泉:对,所以管理艺术家和辅助艺术家去工作,其实是一个很特别的工作,不是说用 常态的管理和所谓的投资就可以解决的。

主持人:不能分享一下你是在这种相对理性的商人的路线和一个相对感性的艺术家的路线中跳跃,如何转换角色?

胡海泉:因为我相信人最终还是感性的动物,所以所有自理性都是辅助思维,就算投资本身看上去很严谨,它其实也是很多事要靠感性的去寻找灵感或者是跟合作伙伴去沟通。所以在我看来左右脑的合作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并没有谁要主导谁。在看报表的时候当然不能够感性,但是跟创业者一起探讨未来的时候一定要感性。

主持人:你可以很轻松的做这个转换吗?

胡海泉:对,可能是我从小练钢琴左右手合作锻炼出这样一种擅长。(完)

创业记

监制:杨彬彬 李志刚

制片人:王鹏 李珣

制片:王蕊 格欣 主持:格欣

栏目邮箱:lixun@ifeng.com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科技官方微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