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个创业者即使十项全能,还不一定创业成功。而在大洋彼岸的硅谷,创业者往往只需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这一差异的背后是创业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否。汪华和李开复都有一个初心,希望给创业者提供公平的环境,在中国打造一个“小硅谷”。
解说:他是一流的早期投资机构创始人,五年前就曾预言移动互联网三部曲,对于未来,他有着独到的见解。
汪华:信息革命的大时代,跟工业革命是同等量级的,社会在急速地被自动化。
解说:在别人眼中的精准预言,在他看来却是很正常的事,对趋势的精确把握,来源于对现实的完整认知。
汪华:极端的角度来说,当时的互联网将近30%的流量是从我手里过一遍的。当你了解这么多的时候,后面的那些事情已经是个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解说:十年前就已积累四五千万资产的他,对于个人财富,有着不同常人的看法
汪华:个人理财,没有乐趣,只是一种负担。我和创业者在一起,我觉得钱投出去,好有意思,好好玩。
解说:2009年,他参与创办创新工场。5年来,如果说李开复是创新工场的旗帜,那么汪华就是旗下努力的践行者。
汪华:其实我跟开复都有一个初心,我们能不能给中国的创业者提供一个公平的创业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小硅谷。
解说:《创业记-志刚和他的朋友们》本期对话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聊早期投资和新的未来。
李志刚:创新工场马上就五周年,当时创新工场成立的时候,李开复是旗帜,但汪华是扛旗帜的人,你如何来总结创新工场这五年?
汪华:回到最早的时候,中国当时的创业环境并不是特别的好,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和有创业志向的人,得不到特别多的支持
你作为一个创业者,必须是十项全能,然后又能处理好政府关系,又能做好产品,又能对接好外务,又能管好公司,又能什么,最后你还不一定能做成。
而在硅谷的话,你一个创业者真想做什么事情的话,你只要做好一件事情,你只要有个特别长的优点,你就可以放心大胆,没有顾及地去干。凭着一个想法就能拿到十万美金,然后最后做到了一个好的技术之后,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帮助。
而在公司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像Eric Schmidt在硅谷的Novell当时顶级的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就愿意加入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
包括之后如果你越到后面环境越好,要代码有开源代码,有开源的社区。
我想要流量的话,Facebook这种大公司的API都开放,然后好的人才排着队都往创业公司里面跳。
我当时就在想,我们在中国的创业者和跟在硅谷的创业者完全不是在一个平台上。
汪华:当时我特别想做移动互联网,开复想扶持中国年轻人创业,回到最早的时候,其实我跟开复都有一个初心,能不能给中国的创业者提供一个公平的创业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小硅谷。
所以我们创新工场当时成立的时候,就被别人叫作孵化器,然后第一个投资领域也是移动互联网,这就是所有一切事情的起点和初心。
李志刚:创新工场今年五年了,你自己觉得创新工场这五年做得怎么样?
汪华: 创新工场自己的模式,其实我们也是个创业公司,在不断的迭代,中间也有过迷茫但是从最终的效果和最初的初心来讲的话,我觉得还是蛮欣慰的,我觉得都达到了。
我记得我们10年的时候,09年10年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只有很少的早期投资机构,我们几乎是唯一一家专做早期投资的。
我印象中从11年开始,当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做出一些成绩之后,中国就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一些创业孵化或者某某工场这样的东西,当时其实我们还是感觉蛮欣慰的。
再到去年,整个的早期投资发生了一个爆炸性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肯定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起到一定的模式探索和示范作用的。
11年的时候,我们移动互联网做得不错,别人觉得原来做早期投资也是能有回报的,也是能有很好的事情的。
再到后来,别人会发现,其实年轻人也是可以投资,到现在为止,天使越来越多,创业者不像原来09年那么难拿了。而且创业者获得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帮助,也是越来越名正言顺。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设立HR,marketing专业的服务团队,开始注重投后,开始给创业者提供价值,我们如果或多或少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的话,那我觉得我们最早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李志刚:最早的时候,给创业者提供一些财务,法务的一些投后服务,但是现在其它的投资机构也在学创新工场,那创新工场如何再领先一步?
汪华:首先我们跟其它的早期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早期投资没有竞争。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做早期投资,这个土才能弄得越来越肥。然后这样的话才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敢于出来创业,勇于出来创业,然后对我们来说,环境是变得更好了。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干的事情,其实就是坚定我们的信心,继续给创业者提供更有意义的生态系统和服务。
第一个,做的人多了之后,就用不着像以前一样,啥事都干了。(把我们)更擅长的给创业者提供帮助干得更好,
第二个,其实我们那么多年做早期那么多经验和能力,其实都是可以给大家,像开放源代码一样共享出去的,比如说前段时间有100X加速器,投资机构建立自己的HR团队(画面不一致,不行就直接删掉),然后创始人各种各样的社区和兄弟会,其实我们很早就开始做这样的事,我们的能力经验和做法,甚至我们的一些东西都可以分享给其它有志于,无论是创业者也好,哪怕不是我们投资的,还是说有志于一起做早期的其它机构,和天使投资人,我们都可以分享的,这实际上是更好的。
解说:从孵化机制到投后管理,如今的创新工场已经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模式,并且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参照这种模式运营。但是,当时间回到五年以前,创新工场模式却颇受质疑。
汪华: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有点心酸的,我们最早的时候其实是蛮被嘲笑的。
第一个是说我们无论是开复和我都是从公司出来,之前都不是做投资的,然后去做投资,别人觉得可能不靠谱,但是这个的话是靠时间证明的。
当时有个观点是说,作为投资人,其实只要当伯乐就行了,你最重要的是你当神枪手,你用脑力优雅地去挑选那些创始人就行了,好的人就是一切,然后做那些投后、帮助和价值的事都是多余的,这是当时第一个观点。
然后我就觉得,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当年自己创业的时候,真正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些人在哪里,我都赚了好几千万了,你对我还有啥意义。
凭什么,投资人就该像皇帝选妃子一样,我选上了你,我给你一笔钱,你折腾去吧。你完全不需要花精力的,睡一觉,五年之后,你这个人就帮你赚一百倍了,啥东西都不给我,我凭啥给你赚一百倍。
第二个观点是说,我们提供那么多事情,创业者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号称是经不起风雨。
如果当时提供那么一点点帮助,就能叫温室里的花朵,那硅谷里的创业者叫啥。那简直不叫温室里的花朵了,我都找不出一个形容词了,因为我们当时给创业者提供的一点点帮助,比起硅谷的体系给创业者提供的帮助,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的。
还有的观点是说,我们创新工场实际上是对事不对人,认为我们不注重人的价值,就选看到的事,找一些看上去比较年轻的创业者,然后让他们干活,血汗工场。
你看我们很多创业者都比较年轻,之所以当时投资年轻的创业者,不是因为我们不看重人,恰恰是因为我们看重人和相信人的潜力。
李志刚:你觉得创新工场最核心的竞争力或者优势是什么?
汪华:到现在为止,其实我们之前做得好的话,第一我们赌了移动互联网,后来我们又赌了些其它的领域,比如说智能硬件,我们也是每次做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得比较前,从行业的本质来看问题,我们自己也都可以从创业者的需求来看问题,这是我们的第一个优势。
第二个优势是,我们不是在嘴上说的,我们真的是相信,我们如果能和创业者联手工作,我们创造了价值,而不是因为我们给了创业者钱,创业者在帮我们做增值,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些理念和核心文化的优势。
李志刚:创新工场,你觉得跟现在的其它投资机构有什么不同。
汪华:其实我觉得第一个,最大的不同还是深耕,还有试图提供价值。
第一个是我们会早期就介入,不会在这个领域里面只投一家两家公司,会投很多,我们会在这个领域积攒很多的知识。
第二个,我们不会半年就不管。比如说我们09年做移动互联网,14年还在继续做移动互联网。我们11年就开始做亚文化和新内容,然后针对于90后人群的,然后到现在14年了,还是在做。然后我们会把我们投完的企业共同组织起来,不光是我们投资的Portfolio,甚至我们在跟整个行业共同成长,
而我们在一个领域投资很多公司之后,我们会跟投资公司一起在整个行业的角度里面,然后去办各种各样的企业峰会,或者碰撞新的业务模式。
然后我们会把投资的公司非常深度地聚合起来,形成一个社区。比如你参加过我们的CEO的兄弟会,我们把大家组织起来,创造了类似于兄弟会和EMBA这样的事,让我们在某个领域投过的公司能够深度合作和互相交流,
解说:作为一个早期投资人,汪华对于未来趋势的把握非常精准。早在2009年,汪华就预测未来移动互联网将会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工具,再是社交,再是商务。 而这一神秘预言,在他自己看来,只不过是掌握了更多的信息。
李志刚:09年,当时第一次跟你见面的时候,你当时提到移动互联网的三步曲,第一个是工具,一个是社交有关的,第三个商务,当时五年前,现在可能印证了你当时的判断,你当时怎么分析这个移动三步曲的?
汪华:这个事情其实从当时看像是预言,但是这是站在外面的人和站在里面的人的区别。
当时有个大环境不好的是,很多人被前一波的SP和WAP假的移动互联网做伤掉了,所以很多人不敢相信这件事了。
但是实际上你从内里看的话,第一个,其实我们在谷歌和当时位置的时候,其实我是知道用户很多的真实状况的,我们了解用户和用户的数据。
到09年的时候,已经整整一代人是伴着互联网长大的了,尤其是年轻的小孩子,随时随地联网已经是一个生活本能了。
当时的数据,哪怕是塞班那么差的移动操作系统和那么贵的资费,在一些针对特别年轻人的论坛和QQ或者什么里面,手机登录已经是达到了三分之一,甚至是更多的比例。
而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讲的话,苹果已经开了一条路,然后安卓的话,我在谷歌内部,我是比较了解安卓系统的。虽然在外面看起来09年的安卓还是一坨屎,但是内里是好东西。
然后对于其它点,其实我们也做了好多的研究,比如说对运营商,对这事到底是怎样的态度。然后手机的,甚至当时的山寨机厂商,包括产业链,类似于像从Marvell这样的、MTK芯片商,到后面的那些比如说OEM的制造厂商,我们当时也有了解,比如说当时认为四五千块钱的iPhone是没法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而当时我的第一个期望就是一千五百块钱的手机,
大概过一年多,可用的安卓手机就可能加到一千五百块钱这个价档,进入中国主流的手机,
对于开发者的应用的生态我们当时也了解,所以当你了解这么多的时候,后面的那些事情,移动互联网能起来已经是个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虽然在行业外的人看来和被第一波被移动互联网伤着的人看来,这个是一个像寓言,但实际上在我看来不是寓言了,是有扎实布阵的必然走向。
至于一二三阶段的话,其实也蛮容易的,因为我99年在互联网创业,后来也是经历了整个互联网,当时在PC互联网年代的时候, 当时的谷歌的广告联盟和站长联盟是最大的,我是把它们做起来和掌控的人,从极端的角度来说,当时的互联网有将近30%的流量是从我手里过一遍的,或者这样,30%多三分之一的流量,所以我是从95年开始创业到10年,伴整个互联网走过了这十年的过程,我知道它是怎么长起来了,我也知道里面的过程是怎么演化的,里面的所有的商业模式数据,收入和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也比较了解用户的真正情况。
所以那个时候分三个阶段,然后来演进这件事情,其实在当时看来也是非常非常明显的事情。当时唯一把握不是那么大的,当时定的时间点,当时一开始觉得是不是太激进,因为当时塞班还很强,然后功能机还很强,我当时说我画出这个时间点之后,我虽然按推理来说我觉得这事肯定能达到,但一看到现实又觉得,怎么发生呢,对吧,然后结果后来,诺基亚死得比我想像得还快。
当时觉得很激进的预测,最后都如数发生了,有一两个比我当时想得还快,就这个道理吧,一个事情如果真的是趋势的时候,真正发生的会比你想像的戏剧性还要戏剧性。
李志刚:创新工场投资的公司,刚才也谈了,三大趋势,第一工具,第二人员社交,第三商务,但在前两个,投资相对比较成功,但在第三个,好像比前两个略微弱一些。
汪华: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往后走的话,越到后面越难,第三个阶段的话,创业者非常的难找,头两个阶段的公司,找到有潜力,有冲劲,有灵性的创业者,往往就行了。然后第三个的话,往往同时需要有理想,有灵性的创业者,又能搞得清线下的管理,(34:12) 删掉这个部分,听不清,或者所有这些东西的,然后这个的确是需要更长的培植时间。
李志刚:这五年有没有特别觉得很难做的案例,遇到什么问题的。
汪华:做早期,尤其像我们这个模式,天生就是操心的命。不管是大是小的公司,我们跟创业者之间走得比较近,创业者也比较信任我们,所以他们有什么困难,或者什么的时候,往往会跟我们共享,或者我们能帮的就帮,可能今天公司里面的人事出了大问题,明天在牌照政策上,后天可能又那个什么了,哪怕是比较大的跟公司里面的决策相关的难处理的事情,每隔几天也会有一次。
李志刚:你觉得优秀的创业人有哪些物质和特点。
汪华:其实这里面没有那么明确的一个模式,否则的话,照着这个模式去找人就行了。
但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件事情,首先其实是有信仰,然后有热情,然后有很高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意愿,这个肯定是一个基础的,然后这是最终点了,
第二点的话,好的创业者在想法做事上非常有特点,我们喜欢不一样的,当然不一样的人往往会有缺点,就靠我们的一些什么来帮他了。再往后的话,其实学习能力强,头脑清晰,学习能力这点的话,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然后最后一点是勇于和愿意敢于不断自我升级,不叫自我否定,就自我升级。很多好的创业者看上去非常非常忙,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8点,但这只是肉体上的忙,其实有时候你除了肉体上忙,还要再加上更深层次的忙,因为你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样的状况,知道自己下一步要怎么做,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
李志刚:如何寻找到优秀的创业者
汪华:每个人有不同的打法,实际上像许老师,他有特别强的人格魅力,而我们的话,就靠我们本身的跑得勤。
生态系统,第一我们打算做某个领域的时候,我们会想办法把这个领域里面做得最好的人,或潜在最好的人都见面,都聊一遍,然后当你知道一个比较好的人的时候可以找到另外一个比较好的人。
而我们凭啥他们愿意跟我们见面,跟我们聊,也是因为我们相对来说愿意花力气真正的,不是浅尝即止地了解行业,真的了解这行业,所以当我们聊 创业者说的时候,创业者会觉得你不仅仅是个投资人,你真心信他要干的事,而且你真心懂他要干的事情之后,才信他要干的事了,我们大家是可以对话的,这样创业者也挺喜欢我们,跟我们聊,也愿意把他的朋友跟我们认识,还有我们已经投资的公司,和兄弟会,因为特别信任我们,喜欢我们,所以也会源源不断的,把同领域里面好的人来给我们。
李志刚:惺惺相惜,不仅是投资人,我甚至是最了解你的行业,和你对话。
汪华:而且是真心相信这个领域。因为你不懂,你说我相信这个领域,别人可能会觉得很假,你真明白这个事的好和坏,靠谱和不靠谱的地方之后,你真心相信这个领域和相信他,他会觉得是真实的。
李志刚:你在做投资这五年,有没有发现人性上的哪些优点缺点?
汪华:这东西没有那么绝对的,其实做什么行业,如果是说你在游戏行业的话,需要创业者对于金钱的渴望是非常非常强的,但是你如果换到知乎这样的项目,你可能对Monetization,对金钱那么强的话,可能就不适合。所以其实从很多小点来说,是要看适不适合。
但是的确,创业这事,还是要有坚持和心境挺重要的,很多的问题都是来自于过分的贪心。然后因为各种各样的贪心,比如这样的产品,贪心跟有欲望是两码事,我特别想做好一件事情,把这件事做成,我觉得这没问题,创业没欲望的话,别创业了,我去当佛教徒算了,但是贪心是另外回事,所谓的贪嗔痴,是另外一回事,之所以产品线拉得很长,也是因为太贪心,不适合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扩张,这也是贪心,或者是外面我本来做一件事好好的,坚持做是能做大的,外面突然说网游很赚钱,我就要改行去做,这也是太贪心。
李志刚:这五年,你觉得错过了哪些优秀的创业者
汪华:其实我不太想说错过这件事,如果投资这事也挺讲缘份的,错过的有可能就不是你的。
我们看过很多很好的项目,现在估值特别高的项目,我们当年看过,没有投,这个你可以把它定义成错过,但那个在我的定义里面不算是错过。举个例子,像滴滴打车,当时我们也看过。但是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吧,当时就算滴滴打车我们投了,就我们对于公司的了解的风格和打法,包括后面的补贴战,我们可能并不能给这家公司很多正向的帮助,带来很多正向的价值。所以这家公司,当时就算我们投了,可能我们并不是最适合他的投资人。所以这种的话,在我的眼里,不叫错过。
在我眼里真正的错过,是我们看好一家公司,我们觉得适合我们投,我们很喜欢这家公司,创始人也很喜欢我们,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投成,这才叫错过,这种也不是没有,这种的原因是可能投资阶段过了,或者是它的股份比例,或者是什么东西,但这种的话情况相对少一些。
李志刚:有没有看走眼的项目,你觉得投资失败的,投资其实比例相当高是失败的
汪华:其实严格意义上也不是说失败,因为你老说,不是特别喜欢说失败这个词,
因为第一个,创业者如果想那么多失败的话,谁还创业啊,但真实情况是,创业大部分结局是你大成,或者你中庸,而不是彻底失败破产之类的东西。
第二个,如果你说的这里面,真正做失败的这些原因的话,很多。但是如果归纳起来的话,无外乎就是早期的时候不够专注,然后光用体力,没有像我说的那样,也不叫没脑袋,花足够多的时间去升级操作系统。然后还有可能一些是公司好好的,但是团队和人事的纠纷问题。其实无外乎就是这么一些,真正因为大愿景彻底失败的公司反而少。
李志刚:你觉得如何管理你的投资团队。
汪华:我们创新工场首先是一个很有愿景的团队,所以大家首先不需要我干什么事,大家都自我洗脑了。首先大家都有很强的创业欲望,哪怕是做投资这件事,他们也是把它当作创业这件事来看的。所以我们的团队本身就非常的坚信,我们要不断的迭代,不断给创业者提供价值,而且本身坚信我们干的事情都是好的,你随便给哪个投资人聊,他们都会觉得我们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做另外一个投资经理。 我们真的是在探索给创业者创造价值的新方向,我们真的是在跟所有的创业者,无论是兄弟会,付出了很多时间,我们是得到了创业者的很多正向的回馈。
所以,我们这边很多的同学,甚至家里的小孩还几个月的时候,虽然很对不起家里人,就来回地出差,每天跟创业者一起经常工作到十点十一点,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另外一个VC,而是真正推动行业有意义的事情。
然后具体到管理方面来说的话,我们团队是一个非常愿意复盘的团队。我们的合伙人,投资经理,每一两周,都会大家坐在一起花很长时间在一起,不是讨论具体的业务和方向,而是讨论案例,跟创业者之间的交互,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比如说一个同学会把我最近和创业者交互的案例拿出来讲,所有其它的投资经理总监和合伙人,都会把自己遇到的类似的事情,然后也拿过来比较说,大家讨论怎么样做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感觉到创业工场虽然没有定那么多条规,但是大家形成了非常自己内部的不写在条文上的非常强的工作原则、工作道德和工作方法。
李志刚:你觉得未来三五年的趋势和热点是怎样的?
汪华:其实说三五年的话,现在不像移动互联网那么集中了,
大家觉得过去五年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革命了,但是我一直觉得,这个才是一个真正的大时代的开始,就像过去的十五年的互联网和过去五年的移动互联网,就跟当年的蒸汽机刚刚发明的时候,和当年的电力刚刚发明的时候,只用在家庭的照明和路灯,和少数的工厂里面。在当时的时候,别人已经觉得这事很大了,巨大的变革了,但比起蒸汽机或者更明显的电力,在后面的应用,到了千家万户,到了我们用手机或者所有的(电器),电力真正把世界改变的时候,你会发现最早的十几年,电力在路灯和工厂造成的革命跟它最后对整个社会造成的重塑,是完全不值一谈的,
所以到现在为止,所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到现在的发展,从当年互联网泡沫到现在为止,其实只是相当于刚开始用到了路灯上,或者用到工厂,刚刚开始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而整个人类,被虚拟世界革命,或信息革命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跟当年跟工业革命是同等量级的。
我们现在投资的所有公司,在我看来,从大角度只能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提高整个社会效率的,把整个社会自动化掉的,如果是要出发,什么电子商务,O2O或什么的,包括Uber这样的公司,实际上都是要干同一件事,效率越来越高,需要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越来越便宜的传感器,越来越便宜的投资的其它硬件的东西,包括应用在各个领域,流程化,物联网上,或者工厂机械的自动化,制造业需要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而在旧金山的某些超市里面,已经没有收银员了,因为很多超市都没有收银员了,在旧金山,因为完全是靠自助刷卡和CCTV监控系统,然后就取代了超市的收银员,当然后台要一两个人来监控和处理突发事件,但实际上也是这样,甚至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如果这东西真的投入使用的话,连快递员都不需要了。
李志刚:可能要下岗了。
汪华:这个社会在急速地被自动化掉了。
李志刚:自动化了,人怎么办?
汪华:我就说这是一半嘛,自动化真的速度太快了。当年你想,曾经有些年代,90%的人都在种地。人每年花的钱可能大部分也花在买地里种的东西上,但是工业革命之后,发现这个社会只要10%的人种地就行了,90%的人从事制造业和工业服务业。所以这时候你刚才的问题,接下来的人怎么办,再往后发展的话,社会自动化越高,你会发现只要10% 的人需要特别要种地,可能只需要30%的人去做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剩下的人,社会不需要这么多人干活。
李志刚:那还有60%的人。
汪华:那就是我们投资的另一半公司,就是帮助人消磨掉,就当你来说,你每天到底有多少,其实是无意义地消磨在微博,微信,看视频或者什么样的事情上,下棋,而不是在生产上。
李志刚:说实话,一天除了睡觉以外,其它的时间花的比例非常高。
汪华:所以无论你投的什么游戏公司,社交网络公司,甚至像9158这样的公司,或者新一代的各种各样的公司,实际上有可能发生的一件事情是,接下来的很多的人需要的就是精神上的消费品。
李志刚:消磨时间了。
汪华:不一定消磨时间,比如说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精神上的消费,或者无论是网游,就是第一个例子,其实很多的领域,你教育也是另外一个例子,其它的这些也是,甚至新的娱乐都不是传统的模式了,比如说在很多新一代人眼里,看别人打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娱乐,甚至在新一代体系里面,并不一定只有明星才能生产内容,比如说像在9158,草根的网络小说或者是什么这些人,甚至很多在新一代人里面,已经有大量的时间,你看现在普通人,已经把花在虚拟世界的时间比花在真实世界里的时间要多了吧。
李志刚:创业者未来关注的投资领域大概有哪些。
汪华:其实我刚才说了,值得投资的原因是变化,其实因为有潜在的变化才值得投资,一个我认为这个世界本身就要发生变化了,最大的,往小来说的话,用户本身也是在发生变化,其实很多的颠覆者是来自于人群变了。
比如说我甚至都不说90后,95后。 95后这一代人是真正的第一代,从生下来那天开始,就有互联网,95年中国人就有互联网了,在他们上小学或中学的时候就有移动互联网了。这代人他们他们从小开始接受信息的方式,处理信息方式,跟别人交互的方式,信息量,世界观,价值观,消费观,所有的东西,都不一样,他们跟之前的人,不是以前的年龄造成的代差,而是他们是第一代虚拟世界的原住民。
虽然我也从95年开始使用互联网,我只是半路出家的。我的世界观不是被这套东西塑造的,所以之所以将来有很多东西被颠覆,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所谓的移动互联网,便宜的传感器,整个社会被联网化,数字化,效率化。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全新的这代人,实际上我觉得是两个完全不一样东西的混杂品,一个互联网模式是说,我利用互联网的流程,和互联网的效率的方式,物理上改造某些事情的流程做法,让它知道极大的效率,这是一种互联网思维,还有一种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说针对于互联网的原住民,不同的消费观,世界观,不同的到达方式,针对他们定位这些用户群,把产品包装成他们所需要的方式,然后给他们制作产品,这是两个安全不一样的互联网思维,但经常被拉在一起讲。
李志刚:从去年底开始,Crise到美国去,在硅谷做投资,第一投资了十几家创业公司,第一为什么要想到去美国公司,第二投资的是哪一些项目。
汪华:其实我们虽然说中国现在早期投资越来越好,中关村很好,但和硅谷还是有蛮大差距的。直到现在为止,有些同学,虽然我不服气,但一些美国人做的评判,我还是没法完全否认,中国的创新大部分是应用层面的创新,而硅谷的很多创新是Application,应用方面的创新。而美国更多是Technology、Fundamental、Disruptive的创新,更多是偏基础的科技,基础的模式和颠覆性的创新,中国更多的是偏应用层面的创新,这点我没法甘心,但我没法不认这句话。
李志刚:所以在美国进行投资了。
汪华:所以硅谷实际上是个时光机器,无论是我们投资给我们带来回报,也给我们带来些关于未来的愿景,也很大程度上给投资中国的公司提供很好的窗口。
我们经常组织CEO到硅谷去,因为我们在硅谷建立了很好的投资和建立之后,我们的创业者去建很多的公司的话,就很好,比如说我们的创业者如果去硅谷,能见过Uber的创始人,见到很多很好的创始人,进行沟通,就是因为我们在硅谷有存在,而且当地的创业公司认为我们有价值,而且我们在硅谷是扎根的。所以包括你看到Paypal的创始人,我们都能见到。第二个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梦想吧,凭啥咱们中国的创业公司,做的东西就只不过是中国的,而硅谷的很多创业公司从第一天开始,他的业务就是除了中国以外的全球的。
我想帮助我们的已经做大的公司去拓展全球市场,我也希望能帮助一些,看上去可能有点狂一些,哪怕在初级阶段就怀揣着去直接攻打全球市场梦想的一些创业者,能提供扎扎实实的帮助。
李志刚:你不是很愿意参加这种社交活动,如果不是我们认识五年,可能很难对话。今年前不久是特斯拉CEO的马斯克来中国,说你信息量很大,我想问一下这是为什么。
汪华:说起来的话,如果为了工作目的,肯定是很牵强了,肯定是私心了。人总有点兴趣,然后我对电动车这事本来就很有兴趣,然后艾伦•马斯克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所以八卦,然后去娱乐去吧。
我买了辆,我特别看好电动车,如果再配上谷歌的无人驾驶,那是完全改变世界的一个事。 你想如果这样的话,整个世界的物流体系,生产制造体系,什么体系都有可能变化,甚至整个交通体系都有变化,如果电动汽车加上无人驾驶,说不定任何人都不需要买车了,买车干嘛呢。
李志刚:还是需要买车啊,不然怎么出去。
汪华:当然,如果你特别爱车,你买车没问题,但是正常情况下,都自动驾驶了,而且电动车,我每天出门之前,就拿一个手机软件点一下,说我要去哪里,车就过来了,我再走上去,把我送到这地方,整个世界上就不但没有污染,这样自动调度的肯定是最高效率的,而且再没有堵车的问题了。这还只是在生活方面,传统的物流,24小时不中断的自动化物流,虽然没有移动互联网的变化大,但是这个看上去是多有趣的一件事,但有可能永远实现不了。
李志刚:另外一个问题,你2004年,十年前就赚了四五千万,这四五千万是怎么花出去的。
汪华:这事,我现在想到如果我回到2004年的时候,我会把这四五千万,全部变成房子,然后我现在估计就可以做创业工场都不要LP了。当然实际情况可能很傻逼,大部分钱躺在银行里。让LP听到,肯定会觉得我很坑爹,我在帮他们做投资,管他们那么一大笔钱,结果我自己的钱都没有增值。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个人其实我自己一直挺忙,个人理财也是要花时间精力的,第二个是个人理财这事其实挺没意思的,无论是炒股票什么,就像做创业工场基金的投资,我和创业者在一起,我觉得钱投出去,好有意思,好好玩,然后如果我自己家里管我银行里的存款,我去买买理财产品,炒炒股票,搞搞那个东西,在我看来,都完全没有乐趣,只是一种负担。
标题:把自己的钱投入创新工场
李志刚:明白,第三个问题,你在创业工场赚的钱打算怎么花。
汪华: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全部又回到创业工场里面去了。
李志刚:现在变聪明了,投入创业工场二期回报。
汪华:其实不光为了回报,其实创业工场,我们都不当作标准的基金来对待,把它当作创业公司来对待的。创业工场刚刚起步的时候,募资还没有到位,基金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全部都是自己的钱,开复和我个人的钱放进去的。
要发工资的时候,我们各自回家,开复说你有没有钱,你没钱的话,我有钱,到银行里拿一百万出来,然后给放进去。
这就是一个起点,开复和我把这个当一个事业做的,如果自己的钱都不敢往里放,这叫什么事业。这完全不是为了投资回报的事情,我们把它当一个创业公司来做的,如果我都敢把自己的财产放进去的话,我相信我的创业者也会相信我。(完)
监制:杨彬彬 李志刚
制片人:王鹏 李珣
制片:王蕊 主持:李志刚
栏目邮箱:lixun@ifeng.com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科技官方微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