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生活

神十飞天,3名宇航员如何度过15天太空生活?女宇航员的隐私又该如何保护?当地球人变成太空人,一切都将有所不同……[详细] [网友评论]

3D打印

女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隐私很重要

神十3名宇航员将在太空生活15天

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两次交会对接。

自去年刘洋搭载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后,现年33岁的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二位女太空人,她将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讲授失重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等,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那么,与另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在轨飞行15天中,她将如何生活?怎么保护隐私?[详细]

神十3名宇航员 各有各的“私人睡眠站”
据介绍,在国际空间站,每个航天员有一个独立的“私人睡眠站”,类似于地面上的寝室。而“睡眠站”的一面墙体上竖立有一个大抽屉。将抽屉拉开,展示在面前的就是一个大型的“墙体床”。而不睡觉时,大抽屉就能收回去,日常保存航天员的私人用品。此外,“睡眠站”还包括阅读台灯、一个书桌、衣服抽屉,以及一个睡袋。

天宫一号可活动空间约有15立方米,不过虽然同住一个航天器,但在天宫一号里,男女航天员不是“混住”的,他们不但有2个独立的睡眠区,而且睡袋也是各自单独使用的。据专家介绍,每个男女航天员都有专用的睡袋,只是由于失重,在太空睡觉就无所谓站着,还是躺着了。[详细]

男女宇航员 有不同厕所

在空间站上,男女航天员一般是共用一个厕所。如果航天员需要排尿的话,使用的是一种连接在厕所底部的大型试管容器。而厕所中,准备了适用于男女航天员的两种不同的“排尿器”。而对于厕所,同样也是用一道门来保护隐私。

天宫一号中的厕所是男女有别的,并且是各自有独立的空间。专家称,太空中航天员大小便也很特殊。马桶是特制的。为了迎接女航天员入住,还专门进行了改进,加装了帘子,以保护航天员的隐私。

厕所“只有两个功能”——1号(小便)和2号(大便),有不同颜色的容器相对应。[详细]

调查
  • 1.你认为人类能适应太空生活吗?(此问必选)
  • 2.你了解太空人返回地球后会有后遗症吗?(此问必选)

太空生活另一面 趣味也无奈

在太空剃头需吸尘器
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克里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近日演示了在太空如何剃头。卡西迪将头发修剪器举在摄像机前方,并利用一个长管子将其与吸尘器连在一起。“如果不这么做,头发将漂得到处都是。”他解释道。随后卡西迪开始使用修剪器嗡嗡作响的理发,他的头发最初其实已经够短了。在理发过程的半途中他停了下来,对着摄像机微笑,展示这暂时的莫西干头。[详细]
太空拧湿毛巾 水滴成胶状
指挥官哈德菲尔德拧干毛净,水滴在他的手周围形成奇怪的管状。在没有引力的情况下,水滴并不会下落而是在毛巾周围形成漂浮的水管状。有些水滴看起来像气泡悬浮在空中,而非大多数液体一样凝聚在一起。[详细]
太空睡觉会看到闪光
宇航员称当他们试图睡觉时会看见闪光,使得他们在国际空间站睡觉的问题变得非常艰难。这些闪光实际上来自于宇宙射线——穿透太阳系的高能粒子流——穿过在轨空间站。飞行员将这些闪光描述为“烟火”或者“闪现条纹”。尽管宇宙射线产生的辐射会逐渐积累,但在宇航员呆在空间站的有限时间内,粒子并不会给人体造成太大的威胁。。[详细]
太空流泪 泪珠变泪球
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近期拍摄上传的一段视频向公众展示了太空中零重力状态下的哭泣场景。 “你会流泪,但是在太空中眼泪会变成一个液体球待在那儿不动,还会有一点刺痛。”哈德菲尔德在博客中写到,“虽然我不能说哭就哭,但我准备用饮用水来向大家展示流泪的场景。”

视频中的哈德菲尔德把饮用水挤入眼中,正如他所预言的,这些“眼泪”就待在了原地。“你看,它在我脸上形成了一个泪球,如果我继续哭,这个球也会越变越大,直到它越过鼻子滚到另一边去,或者蒸发掉,或者蔓延到整个脸颊,当然也可以抓条毛巾把它擦掉。”视频中的哈德菲尔德不断地摇头,但是“眼泪”始终挂在脸上。 [详细]

空间站洗澡 繁琐又难受
 在太空零重力环境下工作时,不能洗澡常常是一件令宇航员非常沮丧的事情。在地球上洗澡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洗澡水从喷头中喷出而后听话地流进下水道,但在零重力状况下,一切却成为不可能。在空间站上,宇航员使用一种水枪喷水,用这种方式洗澡和洗衣服。此外,他们还用一种特制的免洗洗发香波保持头发清洁。帕耶特说:“我们洗澡和洗头就好像正在进行一次远征或者参与露营一样。”狭促的生活空间加之个人卫生难搞,有谁希望在空间站度过整整6个月呢? [详细]
红绿灯图片

50%以上宇航员会犯太空病

航天适应综合征(SAS)或者称太空病会影响过半的宇航员,它主要是由零重力、失重和其它与重力有关的改变所引起的。双眼所见和身体所感受之间的不匹配使得科学家认为太空病可能与晕车类似,表现为从轻微的头痛到眩晕和恶心。

太空病在进入太空后3天开始缓解,尽管个别宇航员可能随后会复发。今年1月美国宇航局宣称正在研究一种快速、反恶心的喷鼻剂。此外,由于零重力环境的影响,反恶心的药物只能通过皮肤药贴或者注射的方式服用。[详细]

返回地球:太空铁人变“失重病人”

骨骼密度下降、肌肉质量萎缩、眼球压力改变,回到地球21天后才能开车
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Chris Hadfield)从空间站的铁人形象转变成需要接受治疗微重力效应的病人。近日哈德菲尔德谈到他在国际空间站生活的5个月里超人般的力量瞬间:利用手指挥动冰箱,或者简单一翻转就能翻筋斗。

“就在我着陆之后,我能够感受到嘴唇和舌头的重量,因此我不得不改变说话的方式。” 哈德菲尔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道。“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我利用着无重的舌头说话。”说话仅仅是一方面,对于长期在轨的宇航员来说,其它健康影响则是更加紧迫。他们的骨骼密度正以每个月1%的速率降低。肌肉质量也开始萎缩,眼球压力发生改变,大约1/5的宇航员称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视觉问题。

哈德菲尔德还需要进行其它地球活动以适应他的状况。他刚返回地球时洗澡都是坐在浴缸里。哈德菲尔德还穿着他的G-suit服装运动以保证血压能到达大脑里。飞行驾驶员也不得进行大多数成年人经常做的日常活动:开车。哈德菲尔德和其它长时间的太空飞船宇航员都不能开车,至少需要等到着陆后21天。[详细]

红绿灯图片

未来探索:太空辐射是最大风险

美国西南研究院的卡里·蔡特林等人根据对“好奇”号火星之旅的研究,第一次给出了人类进行深空探索可能受到的辐射水平:即便在有飞船和防护服等屏蔽辐射的环境下,人体所受的辐射水平相当于每5、6天接受一次全身CT扫描。

对太空中的宇航员造成威胁的辐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称为银河宇宙射线的高能粒子辐射,现有飞船无法屏蔽;另一种是飞船可部分屏蔽的太阳高能粒子辐射。长期遭受辐射将增加患癌风险。研究表明,辐射剂量达1希沃特时,患癌风险增加5%。美国航天局规定,在地球低轨道工作的宇航员,这方面风险的可接受范围是不超过3%。 [详细]

太空生活,挑战的不仅是宇航员的身体极限,还有心理承受力。在未来,如果人类真的将移民外太空,那也预示着我们需要具备更强健的身心。
050
凤凰网科技频道出品 编辑:杜苗 张馨文

相关报道

网友评论
更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