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信时代相比,网络时代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即使远隔万里,也能随时视频连线,分享手机两端的点点滴滴。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传情达意。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网络语言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
最近,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对于年轻人出现语言贫乏的问题,70.9%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互联网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65.4%的受访者归因于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
人类发展的历史,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和渠道,更蕴含着一种文化,是我们可以继承过去与实现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字,可想而知,我们将认不清自己的过去,未来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可以有所创新,但也要融入我们一脉相承的文化血脉当中。否则,网络语言也终将只会昙花一现,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庆幸的是,一方面是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另一方面,75.2%的受访者建议年轻人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所以,强化语言逻辑素养,大多数人还是认同的。
要做到这些,对个人来说,学会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十分重要;对社会来说,创造一个鼓励多元化表达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大家多读经典之作,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也都将为网络语言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对于网络语言,没有必要一味地排斥,毕竟它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简单、直接地表达也是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土壤之上成长出来的。
同互联网一样,网络语言也是新兴事物,也需要更多引导,让它走在正确轨道上,便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网络语言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我们期待它能涌现出更多拥有正能量的流行语,丰富人类的语言体系,为人类文明的长河做有益的注脚。
(本文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4月1日第8版,原标题为:网络语言可以更有内涵)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