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赚钱的激光雷达,让智驾公司为难了
科技
科技 > 车研所 > 正文

能赚钱的激光雷达,让智驾公司为难了

顺应时代的需求,智驾时代来临的同时,国内外也涌现了不少激光雷达独角兽企业。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明珠,激光雷达是高安全性、高成本的代名词。然而纵观整个行业,哪怕是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头部厂商,2024年也没有实现盈利。

车载激光雷达行业尚在发展初期,研发、生产、销售投入太高,而且由于成本和价格高昂且对算力要求较高,搭载激光雷达的产品主要为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覆盖面较为狭窄,对其销量也产生了制约作用,以至于暂时无法盈利。

图片

不过从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的财报数据来看,激光雷达厂商距离告别亏损可能只差一步了。这些企业状况的转变,也说明自动驾驶领域即将迎来新篇章。

01

春天不再远了

今年第一季度,速腾聚创以116097颗ADAS应用激光雷达装机量位列行业第一,市场份额高达51.6%。该公司财报数据披露,第一季度营收约3.6亿元,同比增长149.1%,毛利率12.3%,相较于去年同期4.1%的毛损率,改善了16.4个百分点。

经调整后速腾聚创净亏损约8000万元,同比收窄11.5%,尽管距离盈利仍有距离,但销量、营收、毛利率的增长,以及亏损幅度的减少,都让我们看到了速腾聚创盈利的希望。

图片

此外,今年第一季度速腾聚创研发投入为1.5亿元,同比增长97.4%。结合研发投入的增长来看,速腾聚创已呈现稳步向好趋势。5月20日财报数据公布后,速腾聚创的股票连续多日保持增长态势,到今天股价涨了大约三分之二。

图片

禾赛科技财报数据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591亿元,同比下降16.5%,好在净亏损1.06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收窄10.08%。禾赛科技透露,营收下降的原因是Robotaxi业务需求放缓,但企业整体表现不错。

最后是华为,虽然并没有公布激光雷达的营收和利润情况,但余承东此前曾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华为车BU和智选车BU均扭亏为盈。与速腾聚创、禾赛科技不同,华为智选车业务旗下的品牌就有问界、智界等品牌,能够大幅减少营销和销售成本。

对于自身经营情况,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都显得极为自信,其中禾赛科技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就可以实现盈利,速腾聚创则认为明年能够实现盈亏平衡。与汽车销售情况相同,一般一年中的一二季度属于激光雷达销量淡季,三四季度则属于旺季。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利润情况大幅好转的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确实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图片

头部激光雷达厂商能否盈利,不仅仅与企业经营情况的相关,也能说明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状态。若速腾聚创、禾赛科技能够顺利实现盈利,表明国内激光雷达普及率达到了一定程度,更安全的高阶智驾有机会惠及更多消费者。

然而从整个行业的现状来看,激光雷达的普及和厂商距离盈利当前阶段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02

挑战在前方

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测量角度大的激光雷达,相较于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无疑具有绝对优势,是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有力保障。一些无激光雷达方案的支持者,验证车辆也需要激光雷达,问题是激光雷达高昂的成本却导致越来越多车企成为了纯视觉方案的拥趸。

车企对于纯视觉方案的支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彻底砍掉所有雷达,依靠类似人眼的双目视觉摄像头收集信息,其中的代表是特斯拉;另一种则是只去掉了激光雷达,保留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以确保智驾功能的安全性,代表车企是极越汽车。

图片

由于纯视觉方案对于算法的要求更高,过去车企自动驾驶技术对于激光雷达的依赖度较高,如今车企逐渐抛弃高精度地图和激光雷达,支持纯视觉方案的车企逐渐多了起来。就连国内智驾领域的翘楚华为,也在前段时间推出了纯视觉智驾方案HUAWEI ADS基础版,支持快速路、高速高阶辅助驾驶与自动泊车。

对于消费者而言,纯视觉智驾时代的到来有好有坏,好处在于没有了高成本的激光雷达,智驾功能有可能快速下放。例如小鹏汽车即将发布上市的新品牌MONA,定位10万元-15万元价位,支持基于纯视觉的高阶辅助驾驶。坏处则在于,失去激光雷达后,智驾的安全性可能会下降。

图片

为了确保安全性,华为、木牛科技、博世、几何伙伴等企业启动了4D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工作。4D毫米波雷达在传统毫米波雷达收集水平方位角、距离、速度三个维度信息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俯仰方位角的测量能力,大概能够达到16线到32线激光雷达的水平。不少从业者对于4D毫米波雷达抱有极大期待,甚至称其为“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严格来说,4D毫米波在点阵密度、测量精度等方面依然远不如激光雷达,但低成本优势已经令激光雷达厂商感受到了压力。于是,激光雷达厂商们也拿出了武器——降价。

图片

以速腾聚创为例,今年第一季度ADAS应用激光雷达装机量达到了11.6万颗,同比增长542%,但营收增幅却仅有149.1%,主要原因就在于激光雷达的平均价格从去年第一季度的约4000元/颗降低到现在的约2600元/颗。华为与禾赛科技同样致力于通过技术迭代,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和价格。

通过降价反击纯视觉方案和4D毫米波雷达的激光雷达厂商,能够在智驾新时代取胜吗?

03

属于激光雷达的时代,即将到来

前段时间电车通评测了国内纯视觉方案领导者极越汽车旗下的产品极越01,发现该产品智驾功能较为全面,表现也不输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结合特斯拉FSD Beta V12.3版本的口碑足以说明,即便取消所有雷达,依靠摄像头搭配算法也能实现高阶智驾。

问题在于,大雾、黑夜、光源复杂等情况下,摄像头依然存在容易被干扰的情况。智驾系统要的不只是能够代替我们开车,更关键的是万无一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互有优劣势,但搭载激光雷达的汽车,一般也会有多个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融合所有传感器于一身,让激光雷达为安全兜底,或许才是未来智驾的最好方案。

图片

2020年,时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的王军曾表示,华为的目标是把激光雷达的价格压到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24.4元)以内。360董事长周鸿祎也曾在2021年预测,激光雷达一定会降价到100美元以内。

毫无疑问,降价是激光雷达的趋势,当激光雷达降价到100美元以内,与4D毫米波雷达价格相差不多,难免会对纯视觉方案的支持者造成冲击。毕竟更高的安全性摆在面前,在成本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选择呢?车企在乎成本,但更在乎产品的安全性,更何况激光雷达也是有力的营销噱头。

现阶段全球车企对智能驾驶的称呼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依然属于L2级辅助驾驶,未来智驾技术和法律法规成熟、L3级自动驾驶商用,为确保车内乘客的安全性,现在支持纯视觉方案的车企和智驾公司也有可能回归激光雷达阵营。

另外,今年国内Robotaxi曝出了不少消息,似乎即将迎来商用拐点。Robotaxi不但需要激光雷达,而且需求量极高,一辆车一般需要装载5-8颗激光雷达。例如广汽基于AION LX量产车打造的Robotaxi,就配备了6颗激光雷达。

图片

截至2023年8月31日,国内网约车司机已达到605.9万人,假设其中十分之一司机被Robotaxi替换,对于激光雷达的需求量就能达到300万颗以上,大约是2023年国内激光雷达出货量的4倍,Robotaxi无疑将是未来激光雷达的最大需求增长点之一。

价格不断降低、能够为高阶智驾提供安全保障、Robotaxi必不可少,激光雷达前景一目了然。让激光雷达企业从扭亏为盈到赚得盆满钵满,所需要的契机可能只是一纸新规——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能够全面落地商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