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款乳饮料横评:明明就是“糖水” 为啥非要装作有营养?丨凰家实验室

2022-03-03 18:14:43凰家评测 来自北京

凰家评测 凤凰网科技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出品

优酸乳和酸酸乳,你可能觉得它们没什么区别。然而按照国家标准,它们甚至都不是同类产品。

旺仔牛奶和O泡果奶, 它们不仅不属于同一国家标准,而且在关键的营养指标蛋白质含量上相差了无限倍。更让人看不懂的是,O泡配料表上这个脱脂乳粉到底加到哪里去了呢?

这大概是中国消费市场上最为混乱的一个门类了,有的名为营养却未必真有营养,有的可能被混淆为酸奶……连我们都很难给它们找一个准确的统称,只能含糊地把本期节目称为乳饮料评测。

👇戳此看视频👇

自动播放

成分

你小时候都喝过哪些乳饮料呢?反正在我们公司,对它们有童年滤镜的人是真不少。

那放下童年滤镜,就如开头提到的,这些果奶其实都不算同一类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它们可以分为三类:

调制乳,指的是以不低于 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饮品。旺仔牛奶就属于调制乳。

含乳饮料,大多数选品属于这一类。国标没有限定它的原料比例,但给出了一项关键的营养指标——蛋白质含量必须大于等于1%,乳酸菌饮料可以下调到0.7%。

达不到这项指标要求的酸酸乳和O泡果奶,就只能算作最普通的产品——饮料了。

不管分作哪个类别,这些乳饮料,有算得上是有营养的吗?

实测

我们把10款选品送入实验室,检测其中蛋白质、总糖以及厂商经常声称的钙和锌的含量。详细的检测报告可以在凰家评测公众号回复“乳饮料”查看。跟标称值相比,这些产品基本没有什么猫腻。那这个含量算是怎样的营养水平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我们还是找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在《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给出的不同能量需要水平下的平衡膳食模式所提供的营养素中,提供了一个不同热量下,应该摄入营养的参照指标。正常情况下,我国当代成年人每天通过三餐摄入的总热量在1800 kcal 以上。要做到营养膳食,每kcal 能量应该对应这些营养素。

当然了,所谓营养膳食,指的都是不同的食物互相搭配来达到均衡。单种食物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在某几项营养素上发挥突出,我们就会说它有营养。再次请出公认有营养的牛奶,每 kcal 热量对应着49毫克蛋白质和1.6毫克的钙,比标准中的推荐量高出不少。而同样是乳制品,乳饮料在蛋白质方面,是全部败下阵来,没有一款能达到膳食指南给出的推荐量。

在钙质方面,乳饮料倒是表现不差,只有O泡和爽歪歪没能达到推荐值,AD钙奶和果粒奶优的每 kcal 对应钙质甚至超越了牛奶的水平。

那当然不对,以每天需要的钙质 736 mg 来计算,你大概需要喝下7盒旺仔牛奶或者3瓶果粒奶优才够。与之同时,你就摄入了48克(旺仔牛奶)或104克(果粒奶优)糖分。而用牛奶补钙,你只需要喝两盒,对应的糖分大概30克。

这还不算,经过检测发现,乳饮料中含有的糖分跟牛奶中的乳糖还不是一回事,大部分都是游离的蔗糖,对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不过,也别被乳饮料的含糖量吓到。我们选品中,含糖量最高的O泡,也赶不上可乐。大部分乳饮料就只有快乐水含糖量的一半。把它们当作饮料,偶尔来上一盒不会有什么问题。

只是明明就是饮料,为什么厂商非要把它们宣传得很有营养的样子呢?甚至有一段时间让我们真的把它们当成了奶。这只能解释为历史的遗留问题。

乳饮料的兴起

上世纪90年代初,乳饮料开始在国内风靡,生产这种饮料的两个巨头,一个叫娃哈哈,一个叫乐百氏,它们在创业之初,都是保健品企业。

1989年,娃哈哈推出了它的第一款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它的早期电视广告堪称鬼畜,却丝毫不影响销售火爆,帮娃哈哈做成了亿元产值的明星企业。 娃哈哈老总宗庆后还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他们把娃哈哈口服液喂给老鼠之后,雄老鼠更能吃,还更能游泳了。

如果你觉得娃哈哈这操作有点野,那你应该看看他们当年的头号友商乐百氏。乐百氏的研究显示,幼儿饮用乐百氏保健液一个月,身高或体重的增长均占全年增长值的40%。

72岁离休老干部,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自从服用乐百氏,一周后疲劳症状全部消失,血压正常,食欲良好。 某中学,参加全国中学生篮球赛之前两个月,给队员饮用乐百氏,促使队员短跑、引体向上、滑步素质,以及血球蛋白等都显著提高,终于夺得了冠军。

那这么神奇的保健液是用什么做成的呢?乐百氏官方说法,是从鸡、蛇、兔提取具有生物功能的精华,你说这材料,小朋友们怎么能敢喝呢?

他们还真敢,因为乐百氏在1989年推出的首款保健液,其实就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款乳饮料——乐百氏奶。

也就是说,当年的乳饮料,不管是乐百氏,还是稍晚推出的娃哈哈果奶,都是打着保健品的主意出现在市面上的,不给你吹嘘包治百病,转而宣传自己很有营养,已经属于低调而务实,沉稳而内敛了。之后的AD钙奶、优酸乳、营养快线,都只是两大前辈的追随者了。

但这也是企业宣传的主观因素,让这类宣传能大行其道,还有一个客观背景:那时候我国真正的牛奶产业发展太滞后了。90年代,全国牛奶总产量约为600万吨,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就4、5千克。更要命的是,本就不多的产量分布还极不均衡,南方人口密集省份几乎不产牛奶,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根本不可能让大多数的家庭喝上液态纯牛奶。

所以,那个时候的家长,有着强烈的需求去寻找牛奶的平替。这也就给厂商留下了忽悠空间,让他们把手头仅有一点点奶味的饮料,给包装成为功效十足的营养品。一直到2000年以后,牛奶产业快速发展,纯牛奶得到普及,消费者也普遍能理解牛奶的营养指标了,那些钙奶、果奶才终于回归到饮料的本位上。

在做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们心里是有些别扭的,一方面,小时候对它们的喜爱是真实的,但另一方面,它们确实忽悠过我们的家长。那看完这些乳饮料的来龙去脉,你会感到童年滤镜的褪色吗?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以硬核态度,做有料评测,这里是凰家评测,有一群专业、有趣、有认真的小伙伴在等着你。

往期回顾:

责编:于雷 PT032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