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伙人一把碎了几百块硬盘,只是想告诉你数据安全到底有多重要
科技
科技 > 数码 > 正文

这伙人一把碎了几百块硬盘,只是想告诉你数据安全到底有多重要

杭州这边的天气,真的是狗的可怕。

上周还是人人短裤的艳阳天,这周直接一个前进四,朝冬天看齐了。

表弟我本来就不怎么暖和的手脚,被冻了个冰凉。

可能是担心我着凉,托尼这狗东西在微信上戳了戳我,说要给我发点 “ 刺激视频 ” 。

然后我就被刺激到了 —— 浑身气的发烫的那种。

在这段视频里,大概讲了这么一件事:一伙人拿了一箱接着一箱硬盘出来。

有机械盘、有固态盘。

然后。。。

不由分说地,把它们全都给打碎了!!!

众所周知,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关系,供应链吃紧,电子元器件一天一个价。

这个节骨眼上碎硬盘,就是在碎白花花的银子,妥妥的不当人子行为!

尤其是那一块块印着英特尔 logo 的固态硬盘,目测是小 2000 块钱一块的 4610 。。。

这种硬盘就算是报废了的战损品,放出去也有大把的人收购。

前排占位,我 50 收!何必打碎了呢。

哎。。。血压上来了。

由于这段视频只是个节选版本,为了 寄刀片 搞明白怎么回事,我跟托尼去网上试着找了一下它的完整版本。

原来,这个视频是阿里云上传的一段日常,讲的是为了保障设施的稳定运行,阿里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从服务器上替换下来一批老旧的硬盘。

小伙伴们注意啊,这里换下来的旧硬盘并不一定都是坏硬盘,只是说他们运行的时长超过了保修期限,可能会影响到数据的稳定性。

所以阿里云完全可以把它们卖给二手回收商,回一波血。

然而他们不但没这么做,反而还造了个厂房,专门用来把换下来的硬盘全都碎成渣。

因为在阿里云看来,这些硬盘里曾经存储的都是阿里云用户的数据,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是阿里云的义务。

虽然不论从软件层面还是硬件层面,我们都有无数种方式抹除硬盘上的数据,让数据再也无法还原。

但是只有那些在物理层面上粉碎成渣的硬盘,才能真的保守住秘密。

而这,只是阿里云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无数种措施当中,微不足道的一环罢了。

云上的数据

千疮百孔

“ 数据上云 ” 的概念,估计差友们都已经不陌生了。

因为便捷好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把自己的数据从本地迁移到云服务商的设施当中。

而在国内的云服务商之中,阿里云是目前的行业老大,一个人就吃下了四成的市场份额,比腾讯云、华为云加起来还多。

估计咱们有不少差友工作的单位,选择的就是阿里云作为数据上云的方案。

但是。。。上云在有着种种优点的同时,它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质疑:

因为不同于本地存储的数据,数据在云端传输时,会经过宽带运营商的公网、和云服务商的内网两层网络。

但凡有人存了坏心思,都有可能通过拦截这两张网之间的通信,监听到你传输的数据。

而且,存放数据的数据中心也不能让人安心。

谁知道会不会有手脚不干净的员工,直接拷贝服务器硬盘上的数据,然后拿着这些用户的隐私出去卖钱?

利用内部权限盗窃数据

的例子屡见不鲜 ▼

而这些个环节当中的猫腻,假如云服务商自己不说的话。

我们作为云服务商的用户,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

虽然以前,云服务商们也经常会说 “ 把用户的数据安全放在第一位 ” 。

但是到底怎么保障、云服务商们都做了些什么?到底是一句承诺,还是一番敷衍的空话。

我们却很少有渠道去接触与了解。

百页白皮书

所以就在今年年初,阿里云发布了一本 “ 安全白皮书 ” 。

中用将近 140 页的篇幅,详细介绍了在数据上云的每个环节当中,阿里云都使用了哪些措施,保护普通用户的数据安全。

鉴于其中的内容实在是太太太多了,所以表弟我先花了几个小时把这篇白皮书看了一遍,挑出来了其中一些好玩的内容跟咱们差友聊聊。

我们先来说说前面提到的网络传输这层吧。

其实这层属于数据安全当中的基操,阿里云自然也早就考虑到了这点。

在数据联网传输的过程当中,阿里云使用了 TLS 加密、 IPSec 隧道等技术加密了数据通信,阻断了任何恶意第三方窥探数据的可能。

而在屡见不鲜的员工利用职权盗取数据这件事上,阿里云的“物理防范”就堪称慎重了:

每名阿里云的雇员都有一张专人专用的身份卡,访问数据中心需要刷卡,并且每张卡都有着对应的权限级别,对应着数据中心的固定区域。

张三干不了李四的活,李四也溜不到张三负责的区域。

而且每张身份卡还有固定的失效周期,需要定期更换。

这样的做法就避免了员工私下交换身份卡或者偷偷复制身份卡的行为 —— 等你复制完,卡早就失效了。

通过这些个“物理”操作,阿里云保证了不会有外人有权限窥探你的数据。

那么可能有小伙伴该说了,这样的确是把外人防住了,但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假如说负责你那片区域的阿里云员工起了坏水,怎么办?

这块就不得不提到阿里云的另一个波骚操作了:

数据在发往阿里云的时候,阿里云做了一件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事。

它把每份数据都分了几百上千的小块,然后把它们发往了不同区域的不同硬盘。。。

只有在集齐了全部硬盘上的数据,并且掌握了合成的算法之后,才能拼凑出完整的文件块。。。

而且只要用户想,这些个文件块还可以使用业界领先的加密方法进行加密。

即使拼凑出了文件块,也还要经过上千万年的暴力破解才能打开。。。

这不比集齐七颗龙珠还难???

这还没完,后来阿里云还自研出了一个名叫神龙的服务器,机器上集成了一块阿里云自研的、支持硬件加密加速的神龙卡。

以往的数据加密是服务器接收到完整的数据文件之后,才能调用 CPU 对数据进行加密。

但是在阿里云的这个神龙服务器上,神龙卡先是充当了网卡的角色,负责传输数据。

然后在开始接收数据的一瞬间,直接在神龙卡内就启动了加密的过程。。。

然后数据才会被发往服务器的硬盘当中。

也就是说,就算服务器的加密软件被人做了手脚,你的数据也不会被窥探到。

因为操作系统在第一层,而神龙卡作为服务器硬件的一环,在大气层。

数据的加密还没来得及没有通过系统软件,直接在硬件里就完成了。。。

以上表弟说到的这些个路数,其实还只是阿里云基于数据安全的场景,自己整出来的一套骚操作。

除了这些个骚操作之外,其他一些大家都在用的常规操作,阿里云也一个不少:

比如常规意义上的反病毒、定期多地备份、设施安全检测、处理器安全环境等等措施,别人有,阿里云也有。

这些措施聚合在一起,组成了需要用上百页文字才能讲明白的一件事:

阿里云到底为了用户的安全,做了些什么 ” 。

打碎硬盘

果然不值一提

从大局的角度来说,上云是咱们互联网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但是相对的,肯定很多的单位和企业也对上云之后的数据安全有着隐忧,毕竟其中很多内容以往都是黑箱操作的,具体在云端发生了什么我们并不知情。

除了这么一册完整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之外,阿里云智能的总裁张建锋也在云栖大会的主论坛发言上说了这么一句话:

“保护客户数据安全是阿里云的第一原则”

所以表弟琢磨着,在阿里云这次的表态之后,相信不少公司的运维小伙伴都能睡个好觉了。

虽然表弟的老师曾经跟表弟说过: “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 ” 。

但是在读完白皮书、看完粉碎硬盘的视频之后表弟觉得,阿里云连续六年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事故报道的背后,也是有着它的道理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