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 6800深度测试:苏妈把AMD带向巅峰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RX 6800深度测试:苏妈把AMD带向巅峰

今年下半年是AMD的丰收年,从锐龙5000系列 CPU 发布开始便一路高歌猛进,而且似乎在CPU市场掀翻霸业已经风雨飘摇已久的Intel并不能让AMD真正过瘾,所以苏妈在相对稳定的显卡市场又盯上坐拥霸业的NVIDIA。

今天就带来AMD RX 6800 XT & RX 6800测试报告。

产品规格变化:

作为一代全新的架构,这边有必要做一些详细的介绍,细节的规格都列在下表中。

其中最特殊的变化是AMD RX 6000系列显卡并不需要如大部分旗舰级或高端显卡一样堆很凶猛的显存位宽和很高频的显存,反而只需要256bit+GDDR6这个非常中端的组合就可以满足要求。

这主要还是得益于架构上的重大改进,四两拨千斤,这是化劲。

AMD 6000系列显卡采用了全新的RDNA 2架构,将上一代RDNA 1架构中基于GCN的流处理器彻底清除,同时又对前端做了非常大幅的改进。

这边找到一张比较清晰的核心区分图,图中是不是有非常亲切的感觉?两组CCX,超大且分为二组的L3,满满Zen 2的既视感。

看来Zen这个架构不仅可以用于CPU,还对GPU架构的开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显存需求的大幅降低,应该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Zen架构对内存调用优化的经验。

产品外观介绍:

这次用到的就是两张公版的AMD RX 6800 XT & RX 6800显卡。

显卡的基本造型是三风扇风冷,整个显卡由金属质感的导风罩包裹。

AMD RX 6800 XT和 RX 6800的外观基本是同一个模具生产,区别就是在于显卡的厚度。

这里有个值得一说的地方,由于显卡整体只有上下两端是开孔的,所以实际使用中与四面漏风的传统三风扇方案有很大的区别。

显卡的热风可以比较定向的从上下方吹出,这倒是对现在流行的竖插显卡,玻璃侧板装机方式颇为友好,尽可能减少热量在显卡周围淤积的量。

所以这里教大家一种可以快速分辨不同型号AMD 6000系列显卡的方法。

这次的外接供电口统一为2*8 PIN,从外观上看,两张卡的PCB很可能也是相同的布线。

PCI挡板处就可以看到与绝大部分显卡不同,为了更好保持吹出热风的风压,PCIe挡板也采用全封闭设计。IO接口为1*HDMI、2*DP、1*USB TYPE-C。

显卡前端这次也增加了可安装支架用的固定螺丝孔。

从之前主机的参数中就已经知道这代A卡的频率可以拉的非常高。这焊满一个豆腐块的MLCC电容绝对是为了护航高频。有当年ATI公版堆料那味了。

显卡的整体长度倒并不是很长,27厘米长度可以带来很好的兼容性。

显卡的高度也控制的很好,比正常PCI挡板高出2厘米,约14厘米。

显卡厚度同样很有节制,RX 6800是标准4厘米厚的双槽,RX 6800 XT是比双槽略厚1厘米,达到5厘米,所以从装机的角度,这代A卡显然更容易适配机箱,特别是ITX机箱、如果有针对性地去利用好显卡上下吹风的特性,整机的散热也会原好于一般的开放式散热方案。

以下为测试平台的详细配置表。

整体测试规划:

首先简单说一下整体的测试规划,从测试平台上大家就可以看到,这次的测试比之前复杂的多,光测试平台就有3个芯片组。

这次的测试主要包含四大部分:

- i7-8700K对应与之前显卡测试的横向对比。

- 采用i9-10900K 与R9 5900X 来对比AI两边平台的结果。

- 通过三个平台的细节对比,测试解析AMD 6000系列显卡的新特性。

本次测试主要用到5张显卡,对比组是RX 5700 XT、RTX 2080 Ti、RTX 3080、RTX 3090。100%标杆依然是索泰GTX1070 Ti。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测试大多采用非公版的显卡,所以显卡的性能需要结合运行频率一起来分析。这边30系列显卡都是采用首发驱动测试,应该会是近期内30系列显卡的巅峰状态。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GPU理论性能、GPU基准测试、游戏性能测试、硬件加速测试、功耗测试。老规矩,数据量会比较大。

显卡性能测试与分析:

GPU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可以很明显看到A卡现在已经脱离了练死劲堆算力,更注重效率问题。

3D基准测试,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件。

3D游戏测试,表格中将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戏进行了分类,这样会更加清晰一些。由于性能测试时间上有先后,所以测试项目上会有所不同。

这里需要说到的是由于RTX 2080 Ti的测试时间比较早,后续比较新的DX12游戏缺位较多,对RTX 2080 Ti的4K性能评价会有一定的降低。

游戏性能按照世代来看,AMD 6000系列显卡在DX12游戏中表现较好,在DX9游戏中表现尚可,但是DX11游戏中有些弱。这个倒是符合AMD这么些年以来一贯的表现。

按照分辨率来看,1080P暂时是AMD 6000系列显卡的重灾区。RX 6800 XT和RX 6800大致是把RTX 3070夹在中间,不过好在RTX 3080也没办法拉开太多。具体到世代来看的话,DX12的优化其实还是挺好的,就是DX11拖了后腿。

4K下的对比,A卡的表现就正常很多了,包括DX11下都可以还原整体的对比格局。不过也可以看到RTX 3080在DX12 4K下确实是挺强的。

OpenGL的加速性能测试简单看一下就好了,AMD还是把传统的主场给找回来了。

先说整体性能,RX 6800 XT会落后于 RTX 3080 6%,同时领先RTX 3070 15%。RX 6800则稍稍领先RTX 3070 3%。

(快科技注:此处测试结果与本站测试有较大出入,持保留态度。)

理论性能测试,从这个项目就可以很明显看到A卡已经不是GCN时代那个死堆算力的落后架构了,总体算力上还会低于同级别N卡。所以说GCN那种练死劲的没用,只会把颈椎练坏。

跑分性能,RX 6800 XT和RX 6800表现都相当不错,RX 6800 XT甚至可以比较稳定地领先RTX 3080。RX 6800的领先幅度也会拉大。200多斤的老黄也折不动。

游戏性能,相对来说AMD 6000系列的游戏性能还是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如果比较简化地表述就是1080P下表现较差但是4K下相当不错。甚至部分游戏出现RX 6800 XT会打不过RTX 3080,但是4K下表现相当不错,部分游戏已经可以胜过RTX 3080。

OpenGL测试,这个测试历来是AMD的强项,但是AMD也已经开始不占优。再考虑到NV通过CUDA产生的优势。30系列在生产力上应该会吊打过往AN的一切产品。

功耗测试,AMD 6000系列显卡的表现同样很不错,时隔多年之后AMD终于可以在旗舰级将能耗比反超N卡了。看起来老黄是提前得到了消息,在 30 系列上猛超了一把埋伏了一手。

显卡功耗测试:

A卡这次终于甩掉了热水器的帽子,能耗比优化的相当不错,特别是RX 6800可以在更低的功耗下打赢RTX 3070。N卡倒是显得比较核弹。

实际运行参数:

AMD 6000系列与之前的显卡有个颇大的区别,他会更为积极地调整核心频率。为了在一个时间段内更好地控制功耗与发热,AMD也打破了显存满载就会满频的常规,频率也可以小幅波动更好控制功耗。

这点与锐龙5000系列CPU比较类似,看来AMD对移动端有个大计划。如果打开狂怒模式,RX 6800 XT可以比较稳定地运行在2.3GHz以上,显然训练有素。

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A卡这次公版的温度和噪音控制都相当不错,绝对不是乱打的,值得表扬。

平台搭配对比测试:

这边主要针对对比的是I9-10900K和R9 5900X 两款CPU,算是双方游戏性能的老大哥级别产品。

AMD这次提供了一个新功能叫做Smart Access Memory,原理上可以让 CPU 直接访问显存,提升效率。

Smart Access Memory首先需要保证主板是500系列,并有适配的新版 BIOS,CPU则需要准备5000系列。

刷好 BIOS 之后首先保证CSM已经关闭,打开“Above 4G memory/Crypto Currency mining”选项,然后就会出现“Re-size BAR”选项,同样开启即可。

AMD这次还为RX 6800 XT提供了狂怒模式,也就是类似PBO的自动超频。实测中可以让RX 6800 XT更多地停留在2.3GHz的最高睿频下,对功耗的影响相对比较温和,不像PBO那么极限。

狂怒模式的开启也很简单,在驱动界面的性能下面,选择模式就可以看到狂怒模式了。

首先是RX 6800 XT的搭配测试,RX 6800 XT对CPU的需求与RTX 3080较为相似,建议是使用i5-10600及以上Intel CPU或R5 5600X及以上的AMD CPU。

RX 6800的建议也比较类似,建议使用i5-10600及以上Intel CPU或R5 5600X及以上的AMD CPU。

目前看起来SAM和狂怒模式带来的变化似乎并不是很大,这里再抓了一组游戏测试的最低帧数据。

SAM暂时来说还是比较挑游戏,普适性还需要更多的驱动优化。

狂怒模式整体看也是起小幅优化的作用,这也说明A卡默认的模式已经优化的比较好了,但是狂怒模式毕竟可以更好地稳定频率,对于帧数稳定性需求比较大的游戏还是可以考虑打开。

显卡天梯图:

到了喜闻乐见的天梯图时间,对比一下我这段时间以来测试过的显卡。对A卡来说这个位置已经阔别许久了。

简单总结:

关于显卡的性能:

RX 6800 XT和RX 6800的出现,彻底宣告了老黄的“显卡假日时代”终结,目前已经可以与N卡相应定位的产品打的有来有回。特别是要注意一点,目前的驱动其实还存在不少优化不足的地方,而N卡则因为发布后的一系列事件导致驱动策略变得比较保守,暂时不会有大的突破。甚至可以说目前测到的是AMD 6000系列的下限,N卡这边则接近短期内的上限。所以等待几个版本驱动之后,双方的排位可能还会有变化。

关于显卡的功耗:

RX 6800 XT和RX 6800的功耗控制相当不错,不仅仅是大幅超越了AMD自家的前代产品,也超越了NV的竞品。

关于显卡的散热:

这代AN两家在散热上都秃了不少头发,NV堆出了极致规模,温度表现超过很多非公。AMD这边虽然比较小巧,但是温度不算高且设计的相当有章法。建议在装机时能配合显卡的风道,以取得良好的整机散热效果。留给AIC和AIB发挥的空间,那就跟马老师的耗子尾汁一样越喝越少了。

关于显卡的CPU搭配:

CPU搭配上建议尽量选择高频和多核的产品,基本与RTX 3080的选法相当,建议是INTEL 10代I5或AMD 5代R5以上的产品。

关于显卡的DXR性能:

对DXR的支持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不过这次事件关系,就没有来得及整理一套对比出来。

总体来说,对AMD来说,在Raja淡出之后,RDNA经过两轮的更新,终于让A卡重新回到了旗舰级的竞争格局之中。

就如同Zen 2至于AMD CPU一样,RDNA 2也完成了相应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将产品完善到可以回到竞争格局,让产品具有明显的购买价值,并为后续的研发探明道路。

对于NVIDIA来说,30系列这把烈火雄心般的超频也应该是提前了解到了A卡动向,知道了苏妈有备而来,所以大家可以欣喜的看到所谓的“显卡假日”时代走向终结。

当然在今年这个什么数码产品发售都点到为止的猴年,我们不仅希望苏妈有备而来,更希望苏妈要有备货而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