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间变化明显!全球范围内血液胆固醇水平最高的地区 已从西方转向东亚和东南亚
科技
科技 > 科技创新 > 正文

40年间变化明显!全球范围内血液胆固醇水平最高的地区 已从西方转向东亚和东南亚

人体血液中的高血胆固醇现象,通常被认为在富裕的西方国家更普遍。但是,在全球分布范围内,饮食和行为因素驱动的胆固醇水平正在迅速变化。

各国都在以不同的速度使用降脂药物。这些变化会对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水平产生明显影响,这对人类健康有不同的影响。但是,全球范围内尚未报告过HDL和非HDL胆固醇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1

来自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联盟(Non-Communicable Disease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的研究人员们汇总了1,127项基于人群的研究,这些研究测量了1.026亿18岁及以上个人的血脂,以估计1980-2018年间200个国家的平均总水平,非HDL和HDL胆固醇水平的趋势。

从1980年-2018年,全球范围内的总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几乎没有变化,但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出现上升趋势,而高收入国家(尤其是欧洲西北部及中欧、东欧国家)呈现下降趋势,才导致了这种不正常的差异化“平衡”。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高的国家,如今已经从1980年的比利时、芬兰、格陵兰、冰岛、挪威、瑞典、瑞士和马耳他等西欧国家,转移到了托克劳、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国家。

2017年的数据显示,非HDL高胆固醇导致全球390万例死亡(95%可信区间,370万-420万例)死亡,其中一半发生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研究人员们呼吁,要改善全世界的营养状况并增加获得治疗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球范围内这一健康风险指标的整体下降。

血液胆固醇是缺血性心脏病(IHD)和缺血性中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关不同国家胆固醇水平和趋势的一致且可比较的信息,可以帮助确定解决非最优胆固醇方面的国家取得的效果,调查差异趋势背后的原因并确定最需要干预的国家。

先前的一项全球分析报告了1980-2008年期间总胆固醇的趋势,但并未分析重要的脂质成分(包括HDL和非HDL胆固醇),这对于理解与非最佳胆固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胆固醇的饮食和行为决定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变化,其中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肥胖增加。全球酒精摄入趋势不同,中等收入国家动物源性食物摄入量的增加,以及不同国家采用降脂药物的情况,也都存在很大差异。

自从进行最后一次估算以来的十年中,这些变化可能会极大地影响胆固醇水平。此外,与心血管疾病有相反关联的HDL和非HDL胆固醇对饮食和治疗的反应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具有不同的地理模式和趋势。有关这些主要脂质成分的信息(以前的全球估算中未包括)对于确定优先级和选择干预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们汇总了1,127个基于人群的研究,这些研究以供测量了1.026亿年龄在18岁或以上的人的血脂,并使用贝叶斯分层模型估算了1980-2018年的平均趋势,涵盖了200个国家/地区非HDL和HDL胆固醇水平。

总胆固醇的趋势

2018年,全球以年龄为标准的女性平均总胆固醇为4.6 mmol l-1(95%可信区间,4.5-4.7),男性为4.5 mmol l-1(4.3-4.6)。全球年龄标准化的平均总胆固醇在这近40年中几乎没有变化,女性每10年降低0.03 mmol l-1(-0.02–0.08),而男性每10年降低0.05 mmol l-1(0.00–0.11)。所观察到的下降的后验概率中,真正实现血液胆固醇下降的为女性= 0.90,男性=0.98)(图1)。

图1:按地区划分的1980年至2018年间以年龄为基准的平均总胆固醇的变化。a,年龄标准化的女性平均总胆固醇。 b,年龄标准化的男性平均总胆固醇。箭头的起点表示1980年的水平,而箭头终点表示2018年的水平。

非HDL和HDL胆固醇的趋势

2018年,女性的全球年龄标准化平均非HDL胆固醇为3.3 mmol l-1(3.2-3.4),男性为3.3 mmol l-1(3.3-3.4);女性的全球年龄标准化平均HDL胆固醇为1.3 mmol l-1(1.2–1.3),男性为1.1 mmol l-1(1.1–1.2)。

从1980年到2018年,全球年龄标准化的平均非HDL胆固醇几乎保持不变,女性每十年降低0.02 mmol l-1。女性的全球年龄标准化平均HDL胆固醇保持不变,而男性则略有下降(每十年降低0.02 mmol l-1,后验概率= 0.91)。

在区域内,高收入西方国家以及中欧、东欧的非HDL胆固醇显著下降。降幅最大的地区是西北欧(每十年> 0.3 mmol l-1;后验概率> 0.9999)(图2)。对此形成对照,它在东亚和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区和美拉尼西亚有所增加。其中,东南亚地区增幅最明显——每年增加大约0.2 mmol l-1(后验概率> 0.9999)。

比利时、芬兰、格陵兰、冰岛、挪威、瑞典、瑞士和马耳他的非HDL胆固醇水平最高,1980年(女性> 4.5 mmol l-1,男性> 4.7 mmol l-1),但经历了一些下降幅度最大。在极端情况下,比利时和冰岛女性和男性的平均非HDL胆固醇每十年下降约0.45 mmol l-1或更多,从而使他们的排名从1980年非HDL胆固醇排名的前10名变为在2018年排名较靠后——在西南欧国家/地区(例如法国和意大利)之下。

增幅最大的是东亚国家(例如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老挝)。在这些国家/地区,以年龄标准化的平均非HDL胆固醇每十年增加多达0.23 mmol l-1。由于这些相反的趋势,2018年年龄标准化的平均非HDL胆固醇水平最高的国家都在西北欧洲以外:托克劳,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所有这些国家的平均非HDL胆固醇均在或以上4 mmol -1。

中国是1980年非HDL胆固醇平均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但在2018年达到或超过了许多高收入西方国家的非HDL胆固醇水平。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2018年的平均非HDL胆固醇最低,在某些国家/地区仍像1980年那样保持低至2.6 mmol l-1。而高收入国家不仅非HDL胆固醇水平降低,而且平均HDL胆固醇水平也低于中低收入国家(图6)。

非HDL胆固醇导致的死亡

2017年,全球非IHD和缺血性中风导致的非HDL高胆固醇估计造成390万(3.7-420万)例死亡(图5),占这些原因致死的三分之一。从1990年到2017年,全球因非HDL胆固醇引起的IHD、缺血性中风而死亡的人数增加了约910,000。

净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的此类病例从95万减少到了48万,而整个亚洲则出现了大量增加。特别是在东亚,非HDL胆固醇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了两倍多,从250,000(230,000–270,000)增加到860,000(770,000–940,000),在东南亚则增加了一倍以上。结果,到1990年,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占非HDL高胆固醇致死人数的一半,而1990年则为四分之一。

结果表明,在过去的近40年中,全球范围内与脂质相关的风险发生了重大变化,胆固醇的风险模式已从西北欧、北美和大洋洲高收入国家的一种独特特征,转变为影响东亚和东南亚中等收入国家以及大洋洲、拉丁美洲中部国家的“亚健康”普遍状态。对于非HDL胆固醇而言,这种转变尤为明显,以前在全局分析中尚未对其进行量化。

西方国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始于1980年代,当时他汀类药物被广泛使用。这表明饮食的变化——其中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替代和反式脂肪的减少,是造成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

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国家中减少量的一半[19,23,24]。与高收入的西方国家相比,东亚和东南亚动物源性食品、精制碳水化合物和棕榈油的消费量则出现了显著增加,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仍然较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