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射频供应链 华为是如何去“A”的?
科技
科技 > 数码 > 正文

重塑射频供应链 华为是如何去“A”的?

集微网11月9日报道(记者 张轶群)经历美国“禁令”危机后的华为,正在积极通过供应链的调整规避风险。这个业内称之为“去A”的举措以美系厂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弱化,大陆、台系、日系、欧洲厂商的导入为特征。

从更长远角度看,华为则希望能够尽可能做到供应链的安全与可控,使其转向国内。这一趋势并不会受到未来禁令解除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美系厂商产品仍然会为华为采购,但在供应链的地位已有所改变,禁令加速了华为供应链国产替代进程,本土产业链也迎来发展机遇期。

射频作为智能手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高程度依赖美系厂商的领域。华为在射频供应链上的调整策略能够为审视华为供应链的重塑提供一个视角。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全球性的产业链,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地建立自己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需要强调和重视国际合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想割裂这种状态,一国试图通过领先技术去制裁封锁打压另一国企业的手段并不可取,也不会达到目的,反而会对全球经济以及自身的发展不利。

射频设计架构破局代工是痛点

9月底,华为最新发布了遭遇禁令后的首款旗舰手机Mate30系列,被外界视为重塑供应链的代表。

其中,射频领域变化较为明显。根据最新的Mate 30 Pro 5G拆解报告,除滤波器使用日本村田外,PA、低噪放、开关等射频核心器件均采用华为自研。而在Mate30系列其他产品中,据集微网了解,国产厂商包括唯捷创芯(PA),卓胜微(开关、低噪放)、信维通信(天线)、硕贝德(天线)等都进入华为供应链。

可以看到的是,华为自研+国产+日系构成明显的“去美化”特征。在射频部分已难觅Skyworks、Qorvo等美系大厂的身影。

对于华为而言,射频部分的关键部分在射频前端模组,Skyworks、Qorvo提供的“PA+滤波器”的模组方案在性能上具有优势。目前华为只是在分立PA以及滤波器方面能够实现替代,其中PA有海思自研和唯捷创芯的产品,而滤波器国内厂商能力较弱,主要依靠日系厂商。

一位射频行业人士向集微网透露,在射频方面华为主要采取了三个动作:一是借助“备胎计划”,大量海思产品“上位”;二是同村田等日系厂商加强合作,用自研PA和日系企业的滤波器配套,共同开发模组。三是设法规避“PA+滤波器”的模组形式,在系统架构上采取不同的方案,如独立PA+滤波器和天线开关整合的方式。

据集微网了解,这种不同的设计架构曾在部分三星手机中被采用,而华为正在借鉴这一思路。

“工程技术条条大路通罗马,PA和滤波器的模组形式实现不了,也还有其他方法,只是需要一定时间。华为目前的思路可能是通过利用硬件上的冗余以及系统优化,去克服单体器件上的性能差异。这也是目前局面下华为试图破局的一种手段。”该人士表示。

华为重塑供应链给国内射频芯片设计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据集微网了解,华为现在开始开放规格给设计厂商,如果厂商认为产品能够达到要求,并不存在IP等问题,华为可以提供测试的机会。同时,华为的投资部门也在密切调研,寻找有潜力的企业予以扶持,也在促成和一些科研所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技术路线向前发展。

与射频芯片设计领域相比,射频代工领域是华为重塑供应链的一个痛点。目前砷化镓工艺的射频代工主要集中在稳懋等台系厂商,而SOI、锗硅工艺代工主要来自TowerJazz和格罗方德,大陆并没有优质的可替代资源。

据集微网了解,在射频代工方面,华为目前采取的规避美国供应链的策略是:不会选择Towerjazz和格罗方德的美国工厂,而会选择在以色列、日本、新加坡的工厂,而海思的低噪放和开关等射频产品会选择ST的法国工厂进行制造。大陆代工厂商方面华为已经开始同三安光电展开PA代工合作,但目前三安的能力离华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相对于设计和代工,封测领域因大陆资源较多,因此推进国产化的难度较小,华为通过加强同大陆封测厂商的合作,进行一些资源上的投入予以扶持。

一位封测厂商人士告诉集微网记者,在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发布之前,大陆封测厂商的机会很少,华为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台系封测厂商,而现在华为会通过向国内封测厂驻派人员等方式去投入人力做技术上的指导。

“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没有的。而华为的产品对于测试端的要求更高,因为不仅要满足芯片侧的性能指标,还要符合系统侧的性能要求。”该人士表示。

国内厂商迎大考愿投资源当“备胎”

除了同一级别的供应商至少保证两家以上外,还会针对国别和区域进行第二选择。在招商证券研究中心电子行业分析师方竞看来,这是经历“禁令”事件后,华为供应链管理策略上呈现的另一变化。

“以前可能更多从产品性能上考虑,现在则需要对供应商所在的区域做备份,全部集中在某一区域也并不安全,最好能实现多地区的分布来降低类似美国禁令的风险,当然这也会对华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方竞告诉集微网记者。

随着华为开始对国内供应链投入资源进行扶持,更多国内供应链厂商被导入华为体系,方竞表示,目前国产厂商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国产厂商将面临 “大考”。

一位国内PA厂商人士对此表示认同,他向集微网记者坦言,华为现在向国内射频设计企业开放规格,提供测试机会,但测试不是目的,能够真正被华为用才是目的。因为华为的高规格要求以及订单数量巨大,国内设计厂商能够达到华为的要求还存在难度。但目前的确提供了一个机遇期,这将对企业的创新速度,特别是产品量产的品质和性能等方面都将带来挑战。

“一千人的公司在华为眼中是小公司,华为没有小案子,但凡一个都很大。因此如何保证性能、达到量产要求是国内公司目前普遍要提升的地方。”该人士表示。

如今,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华为正在凭借一己之力去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链调整。那么,如何看未来的前景?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乐观,并称华为方面也抱有信心。

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因为华为和海思的关系,会导致很多本土厂商和华为配合上会存在顾虑。比如在射频方面,从理论上说每一个组成部分海思都具有自研能力,这让本土厂商会担心将来面对与海思的竞争。

但也有不同的行业人士观点认为,目前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对于华为提供的机遇都在积极响应。甚至有公司会明确表明华为需要什么宁愿铺资源,当“备胎”去做,因为能够早日进入华为的供应链体系无论是对于产品技术的提升还是未来订单收益以及行业背书而言,都将带来巨大的利好。

“对于海思而言,华为也只是将其视为供应商之一,一直以来华为的供应链都非常重视供应商的选择,并不会出现为了扶持海思而使其占据特别大的份额的情况,比如在同等品质和性能的情况下华为会优先考虑其他供应商而并非海思。”一位熟悉华为供应链的人士告诉集微网记者。

华为带动国产替代浪潮本土产业链收获信心

半导体产业链绵长,以国际分工和全球化资源配置为特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建立自己完整的产业链。

但无论是中兴、华为的禁运事件,还是日本对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事件,都似乎表明针对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封锁正逐渐成为企业和国家之间博弈的手段。

特别是对于华为这样具有忧患意识的企业而言,建设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是其必须要未雨绸缪的工作,海思的“备胎计划”本身就体现出了华为的居安思危。

加速向国内转移,扶持国内产业链并不意味着华为要打造封闭的供应链体系,而是一项长期策略,任正非也多次强调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如果禁令解除会继续同美国厂商保持合作。

行业分析人士也强调,半导体领域的产业链很长,涉及又宽,即便是面对封锁,也更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不能因此而丢掉。要加强“补短板,长长板”,从而提升未来面对竞争和博弈的资本。

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在某一项领域的领先优势打击竞争对手和左右国家间博弈的做法也并不可取,也并非能够达成目的。

比如日本对于韩国的半导体材料禁运后,韩国方面通过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寻找可替代的材料来源,通过一些工艺上的改变等方式,已经基本实现了对于日系材料的替代。同时,三星等企业也在发展独立于日本材料的技术,最终导致的是日系企业在韩国市场上损失。

而这样的局面同样发生在美国企业身上。业内人士告诉集微网记者,即便是在目前Skyworks和Qorvo宣布恢复供货的情况下,这两家公司也不会成为华为供应商的第一选择,份额将在30%以下。

多名行业人士看来,经历了禁令事件后,美系厂商在华为供应链的地位将相对弱化。这一趋势未来将不会随着禁令解除或中美贸易纠纷缓和而改变。

在更广的层面上,对于供应链的重塑和调整不仅是华为一家的行动,因为中兴、华为事件,以及随后的大疆、海康等相继遭到禁令,国内企业也都开始出于自身供应链安全角度的考虑积极寻求同国内厂商合作。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集微网记者,目前包括长电在内的国内大的封测厂现在都处于满产状态,就是因为接到了来自更多的国内客户的订单,包括华为、OPPO、vivo在内。

“以前大家会觉得国产芯片不行,现在各大厂商都愿意提供机会,积极导入国产供应链,这是一个好起点。原来海外的市场现在转移到国内,也拉动和扶持了中国本土产业链的发展,使得整个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本土产业链也在逐渐收获信心。”该人士表示。(校对/一求)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