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你的人不再爱你了,还有AI“安慰”你
科技
科技 > 科技创新 > 正文

当爱你的人不再爱你了,还有AI“安慰”你

全文共3492字,预计学习时长8分钟

图源:pixabay

近日,具惠善INS自曝将与丈夫安宰贤离婚的消息,喂了众多网友一口玻璃渣,再次高呼“不再相信爱情”口号。

而“我国结婚率创近10年新低”的统计数据一出,更是久居各大热搜榜,引发众多“有故事”的吃瓜群众慷慨陈词。

“单身,结婚,离婚,单身”,不知从何时起,这个过程变得频繁且寻常,还真是“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今天你有对象了吗?今天你们还在一起吗?今天你分手了吗?”素质三连问,心酸又无奈。我太难了。 

渐渐地,“不婚主义”在网络舆论中盛行,成为青年人逃避伤害的最佳出口。 嘴巴上说着“单身万岁”,身体却是诚实的。

每当夜深人静一个人之时,每当遇到困难无人诉说之际,悲凉之情应运而生。

别怕,现在有AI来安慰“受伤”的你。 

“钢铁直男”变身“贴心暖男”,AI语音助手的华丽进化

 从“我就叫你‘救护车’吧”到“我多希望有手臂,这样就可以抱抱你了” 今天,你很伤心。 

握着手机,不知道要不要找人倾诉,谁又能听你倾诉,陷入迷茫。 


徘徊之际,无意间唤醒了Siri: “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吗” “我好伤心” 你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也不指望它(机器)能有所回应。 “

听你这样说,我也很难过。请记得我会一直在这里陪你。”

嗯?Siri咋变得这么暖心?

 于是,你索性噼里啪啦对着Siri说了一通,Siri持续在线安慰你…… 遥想2012年Siri刚诞生之际,你跟Siri说,“我受伤了,叫救护车”(I’m hurt, call me an ambulance),Siri只会傻傻地说“好的,从现在开始,我就叫你‘救护车’吧。”(OK, now I’ll call you “An Ambulance”)。直到近日的新闻报道,Siri帮助惊慌失措的母亲拨通急救热线,救回突然窒息的女儿。 Siri的蜕变令人惊叹。 

是Siri能理解人类的情感和对话了?

 其实并不是,只是程序员看到了社会上的争议,把“叫救护车”这个特例写进了更新。但不可否认,伴随着系统不断的更新,如今的Siri变得越来越富有“人情味”,程序员把各种各样的答案写在预设答案中,以回应世界各地的人对于Siri的“调戏”。 

不同风格的语音助手,你更爱哪一个?

 此外,不同的语音助手对于同样一句话会有不同的情绪反馈。此前,有人做过实验,对来自美国的谷歌智能助手,和来自俄罗斯社交网络巨头Yandex开发的Alisa说:“我好伤心”(I’m sad)。 谷歌助手会暖心地回答:“我希望我有手臂,这样就可以抱抱你了”;而俄罗斯的Alisa则会傲娇地说,“没人说过人生会一帆风顺”。同样都是安慰的话,表现的方式却截然不同,人工智能情感的微妙淋漓尽致。 

有人精辟地概括:中央空调暖男谷歌爱抱抱,腹黑冷艳女王Alisa傲娇鞭。

 的确,Siri、谷歌助手就像一个从热带丛林中走出来的阳光大男孩,满脸带着“Don’t care”的微笑,用积极情绪去感染你,让你随时保持积极乐观。

而Alisa则像一位看尽人间沧桑,理解世态炎凉,睿智且冷静的成熟女性,比起温暖的拥抱,更希望用坚毅的拳头将你敲醒,真不愧是战斗民族。

这和开发者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前者,社会学家伊娃·伊洛兹(Eva Illouz)将它称作“情感资本主义”,这种模式认为,情感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保持积极的心态是符合自我利益的,因而无时无刻不用积极的情绪暗示和要求自己。后者,则被社会学家茱莉亚·莱纳尔(Julia Lerner)描述为“情感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的应该理解为带有苏联色彩的)——承认悲剧无法避免,与其给予拥抱,不如献上铁拳。因为在俄罗斯的传统文化里,快乐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人在逆境下生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AI的“情感理解力”,由制造AI的人所决定的,与我们的文化模式、对情绪的解构,乃至感情的数据化、标准化表达息息相关。 现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就是从大量的数据里取样,再用算法模型训练它给出预测。通过不断提高精准度,现在的深度神经网络已经可以做到“无监督的学习”,自动调试数据,掂量权重,导出更符合实际的数据模式。它拾取的是数据中的“相关性”,并非“绝对性”。所得的结果,也是从数据上推理出的“最可能的”结果,而不是“应该的”结果。 同样的,对于机器情感的训练,也是基于大量数据分析来实现的,因此,我们的日常对话,变成了训练机器的语料。

所以,不管是Siri,谷歌助手,还是Alisa,反映的都是我们平常相互交流里的一些情感模式,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交流模式,这些模式是能够被机器识别的。 如果有兴趣,现在就可以拿起你的手机试试,判断一下,它是哪种风格?哪种模式?


AI如何了解你的情绪——情感计算的研究

其实早在1997年,“情感计算之母” 萨琳德·皮卡德(Rosalind Picard)就提出过“情感计算”的理论,但在机器学习技术停留在算法的时代,研究“情感”并不受到学界的欢迎,各大 AI 学术会议拒绝接受她的成果与论文。直到20世纪末期,情感作为认知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身份才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并且随着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和人脸识别的提升,情感计算也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主管李飞飞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我认为下一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情感和情绪的了解,要走进认知学,心理学。我说的不仅是脑科学,而是认知学。因为我们目前对人的情感理解非常少,而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很重要的。” 在人群中获取人脸表情,并根据表情在已经习得的数据库里通过逻辑筛选与判断,得出一个人的情绪。这是是情感计算的基本过程。此外,情绪识别的方式除了人脸识别技术,还有语音、肌电、皮肤电、呼吸和血容量搏动等技术,都可以综合分析出人的情绪。

图源:阿尔法鹰眼

萨琳德·皮卡德曾在两年前AAAI 2017专题演讲中,详细介绍了有关“情绪识别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进展:

在演讲中,她通过分析面部运动编码系统(FACS)中人物的动作单元,定义真假,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其他技术,训练计算机识别人类的情感表达。 在识别发自内心的笑和苦笑的研究中,他们录制了一些测试者自然状态下沮丧时的视频,分析视频中人物动作单元格出现的频率和当时所对应的情绪,通过四个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区分开心的笑和苦笑(沮丧时的笑容)这一任务。在判断真实笑容上,机器与人类的判断水平相似。在判断苦笑上,机器学习的成功率是 92%,高于人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机器学习在识别所有面部活动上超越了人类,而仅在人类有感知偏差、会把某个表情误认为是另一个的领域。 

人类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真笑、苦笑的正确率比较 图源:雷锋网

 但人心难测,现在我们的AI多数是用逻辑的方法来判断情感。逻辑代表 IQ,情感代表 EQ,人类的情感非常丰富多变且具有欺骗性,单靠逻辑来判断,准确性大打折扣,“情感计算”有待进一步深度研究。 

别难过了,有我陪你——AI情感计算目前的应用

除了开头提到的语音助手,AI情感计算应用于生活中的领域还有很多: 在医疗保健领域,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并使用情感智能AI来增进与用户的有效沟通。 如:德国制药公司HRA Pharma研究出聊天机器人,面向因无保护措施,可能会怀孕的女孩和妇女,为其提供服用避孕药的建议,它不是只会鹦鹉学舌般地提供网站的问题解答,他还具备同理心,让用户很容易对他摊开心扉。他理解用户正在寻找什么,并给出及时有用的答案,这个过程谨慎、私密,让用户放心。

另一家德国制药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则在Facebook Messenger的基础上,推出了情感智能机器人Tabatha,来帮助患有哮喘症状的人寻求医疗建议。

在心理咨询领域,一些智能应用可以协助“情绪管理”。

如:像电影《her》中的斯嘉丽配音的聊天软件一样,一家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心理治愈系聊天机器人——Woebot。它通过监测你的情绪波动,并且用各种交互手段“让你感觉更好”,利用CBT(认知行为疗法)来解决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Woebot

此外,还有一个叫做Mend的软件,同样通过交谈来帮助失恋的人更快地恢复正常。他们探测到你语言和行为当中有问题的部分,并通过互动来帮助人们纾解情绪中的问题,就像心理咨询师一样。

Woebot和Mend现在都广泛应用于治愈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

在企业公关领域,瑞典机器人公司Furhat Robotics认为,在教育、老年人保健,以及认知治疗等领域,情感智能都具有很大商机。公司目前正通过“社交机器人技术”来制造不仅能够执行任务,还能理解人类的意图,并与之进行交流的机器人。 现阶段,该公司研发的机器人已经被法兰克福机场当作礼宾机器人使用并不断普及中,此外,公司还帮助瑞典学校开发了一款引导员,并与本田公司合作开发了智能护理方案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情感计算的研究和应用会更加深刻和广泛,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