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芯者,事竟成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有芯者,事竟成

有芯者,事竟成

撰文 /   唐煜

编辑 /   赵艳秋

01

高估值独角兽遭质疑

在芯片行业干了将近20年的吴健,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因为AI的出现,这个“冷门”的行当,变得跟共享单车一样火热,资本和对手都在疯狂地涌入。

过去几年,以中科院为中心画一个圆,方圆20公里,有大小几十家AI芯片公司,占据了中国AI芯片的大半壁江山。围绕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和云端芯片,互联网公司、AI算法公司和传统芯片公司一拥而上,开始AI芯片的疯狂竞赛。

让吴健捉摸不透的,还有一些初创公司屡创新高的估值。2018年6月,初创企业寒武纪,B轮估值达到25亿美元;仅仅过去半年,2019年初,另一家创业公司地平线宣布完成B轮融资,估值达到30亿美金,并一举成为全球最值钱的AI芯片独角兽。

“我不太理解。因为从落地的情况来看,他们显然不是做得最好的。”一位AI芯片公司CTO对AI财经社说,“可能有些人说,高估值看的是他们的技术,但对业内来说,都在行业泡过10年20年以上,你说技术上有很大的差距,我觉得是在羞辱人的智商。”这位CTO接着说,总会有人愿意为这个事情买单,那就用时间去验证吧。

而一位投资人针对寒武纪的估值说:“我认为这是中科院的虚荣心。”这家企业由中科院孵化。另一位投资人则说,估值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今天我只要找到一个人用25亿美金或者40亿美金投你,你的估值就是这个了。它不需要市场的充分认可。”据他所知,这些AI芯片独角兽正在筹划下一轮40亿美元估值的融资。

“如果看收入和盈利,很多AI公司的估值都是虚高的,为什么投资公司愿意给出估值,是因为他们在赌未来,赌的就是寒武纪这样的头部企业能赚大钱。”一位AI行业人士说。“外界一般觉得投资圈投一家公司,可能是认定它80%能成功,他们眼中只要有20%的可能性,投资人就敢赌。”

有芯者,事竟成

来源/图虫创意

“为什么全世界其他国家做AI芯片的企业估值都不高?为什么这些都出在中国?你要反思的是这个。”吴健说,“这就好像当年滴滴打车这些企业,他们用的是中国互联网的思维,谁有钱、谁烧钱,就能把其他人给耗死,大家以为谁就会赢。但在一个真正商业化的世界里,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还是比拼你能不能给消费者做出合适的产品。”

但一位芯片行业从业者不太认同上述说法,他对AI财经社分析说:“地平线和寒武纪的timing(时机)非常好。地平线是国内第一个推出AI芯片的企业,那是在2017年底;而寒武纪与华为的合作从2016年就开始了,那时市场上的AI芯片公司好多还没有成立呢。”

他认为,另一个让投资人能给出高估值的原因是这两家公司老大的格局和魄力。比如,地平线余凯博士投资研发的车规级芯片,不是一个挣快钱的产品,但余凯有魄力去投。“还有一个细节,地平线从上一轮10亿美元估值的融资,到下一轮直接做30亿美元估值的融资,当时业内都不太相信,大家认为,你怎么能和寒武纪这样的国家队一样呢?但这恰恰体现了余博士的一个雄心,或者是他的一个眼光。”

02

“寒武纪们”的硬仗

2016年在中关村成立的寒武纪,因为被华为选中,为华为旗舰手机芯片麒麟970 提供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处理器IP,而吸引了无数聚光灯。

寒武纪也一直将和华为的合作高调宣传。中兴事件之后,“无芯之痛”引发的对芯片的巨大关注和新一轮AI投资热潮中,寒武纪也被盖上“民族芯片希望”的光环,融资和估值水涨船高。

华为无线终端芯片业务部副总经理王孝斌对AI财经社说,华为在规划芯片时很早就关注到端侧AI的趋势,当时寒武纪是能满足华为需求的合作伙伴。为催熟带AI功能的手机芯片尽快落地,双方在芯片、软件、场景多个层面配合,投入了很多艰辛的工作。

但时隔两年,这段合作就发生了变数。2018年10月,华为宣布了自己的AI芯片,该芯片采用了华为自研架构达芬奇。随后,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开回应说:“(达芬奇)是基于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我们的需求自然而然产生的。寒武纪的也很好,但是没法支持我们所需要的全场景。”

有芯者,事竟成

来源/图虫创意

一夜之间,媒体上出现了“合作伙伴变竞争对手”、“华为与寒武纪彻底切割”等舆论,一向低调的寒武纪CEO陈天石不得不出面辟谣,称华为下面还将陆续发布多款集成寒武纪IP的新机型。“根据公开报道,麒麟980(华为新一代手机芯片)仍然采用了寒武纪的技术。

但有行业人士直言,寒武纪完全失去华为这个大单只是早晚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寒武纪一边与第三方手机芯片企业展锐以及电视芯片企业M-star展开合作,来弥补终端市场出现的滑落,一边在2018年推出了两款针对云端的芯片,这些芯片在云平台上提供加速计算。

但对于AI芯片创业企业来说,无论是终端还是云端,这两个市场都不好做。

在终端市场,一位芯片人士向AI财经社分析,以视频监控市场为例,这是一个大家都瞄准的赛道。这两年,视频监控摄像头逐步带上了AI功能,能直接识别人脸和车辆。但在这个市场上,华为是所有芯片企业都绕不开的槛。

华为去年推出带AI的摄像头芯片。不仅如此,其他AI芯片公司要提供视频监控方案,都要外挂一颗华为的小芯片,名为ISP,“这颗小芯片技术上不难,但需要不停调优,这一过程要几年时间,华为是因为早年收购了一家ISP公司不断调优才有了今天的成熟产品。”

如果大家一面跟华为竞争,一面又要从它那里采购一颗配套芯片,方方面面都无法和华为抗衡。

终端市场不好做,云端市场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转战互联网云端市场,AI芯片创业公司面对的是英伟达这样的国际巨头,而互联网公司自己,也在开发云端芯片。

2019年的AI芯片创新峰会上,寒武纪副总钱诚分析云端市场时说,很多(互联网)企业一年的需求量是1万块加速卡,目前成本最便宜也要1亿元,需求量处于井喷状态。寒武纪希望在这一市场“把占有率从0提升到30%”。

他还透露,目前寒武纪正和很多互联网头部企业做技术评测。

但一位芯片大厂人士对AI财经社分析:“他们进入BAT的机会基本是零,进入TMD(头条、美团和滴滴)也很难。”

“这些芯片公司的难点不仅仅是芯片,还有相应的软件、工具和库。”该人士说,“无论是tier1还是tier2的互联网大厂,都强调自主可控,他们都有自己的模型,这些模型都不可能开放给第三方。没有模型,这些芯片企业就无从提高自己的工具和库。“

而一位曾在创业AI芯片公司工作的人士对AI财经社道出了创业者的另一种无奈和困境:“巨头们的策略是先按兵不动,看着这群创业公司在前面趟路填坑。一旦这条路走通了,他们自己就进来了。”

但华兴资本新基金执行董事尹弘认为,云端对于AI创业公司的机会比较特殊。云端市场的复杂性相对较低——客户就那么几家,只要抓住一个,就能保证公司有收入。同时,有的大厂本身也投资了一些创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会联合开发,而且一些典型任务不一定需要开放全部的数据和模型。

有芯者,事竟成

来源/图虫创意

一位分析人士也对AI财经社分析了寒武纪们的优势——互联网企业是有降成本的需求的,英伟达太贵了。而英伟达的芯片原本是为游戏而生,歪打正着被人工智能采用,它不得不在游戏和人工智能间平衡,这也出了问题。比如,英伟达新一代产品价格提升了近一倍,但性能集中在提升游戏体验上,AI的用户花更高的价钱,却得不到性能提升。这些是AI芯片创业公司的机会。他告诉AI财经社,寒武纪已获得互联网公司的订单。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场硬仗。一位同样在做云端AI芯片的人士对AI财经社说,“现在我们是在虎口夺食,因为他们(英伟达)实在是太厉害了。”

03

谁会吃掉谁?

除了近忧,还有远忧。实际上,AI芯片创业公司与通用芯片大厂之间的争夺战已经上演。

2018年,国内AI芯片明星创业公司深鉴科技被美国大厂赛灵思收购。“深鉴科技是懂行的,专用的AI芯片要站起来很困难,最好是融入大的通用计算平台里去。”一家创业芯片公司CEO对AI财经社评价说。

巨头收割的故事已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早在2016年,AI芯片初创公司Nervana被英特尔收购,公司创始人向媒体吐露心声:“作为芯片初创公司要生存下去实在太难了,最终的出路只有投入像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怀抱。”

在芯片市场上,全世界像英特尔、英伟达、赛灵思那样做通用计算平台的巨头只有10家左右,但做专用AI芯片,也就是为语音、图像识别等芯片的公司有上百家,而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属于后者。

前段时间,赛灵思总裁Victor Peng站出来泼冷水,他认为,很多初创企业没有资金去开发和量产AI芯片,因为研发成本巨大,它们应当专注于创新算法和架构,而非设计芯片。纵观芯片发展历史,“有几家初创企业是因为做ASIC(专用定制芯片)取得成功的?”

大家最终比拼的是“未来计算平台”。“除非这些AI芯片创业公司自己能进化为一个主芯片厂商。但这很难,就好像猴子变人,通常都是主芯片巨头吃掉这些芯片创业公司。”

收购还是一种不错的结局,毕竟变现了。更多芯片创业公司跌倒在巨头的降维打击下。当市场需求积累到一定程度,巨头会把绝大多数AI技术都集成进去,单独的AI专用芯片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这就像当年发生在手机芯片企业身上的故事,GPS定位芯片、铃声芯片、摄像头芯片都被高通这样的主芯片集成了,逼着那些专用芯片的企业转型或消失。

上周在深圳举办的中国电子消费博览会上,日本半导体公司瑞萨展示了一种空调等家电上的主控芯片,上面已经集成了语音识别算法,从而让消费者和家电实现语音交互。AI财经社获悉,越来越多的通用芯片大厂将在明年底之前推出带有AI功能的主芯片。

有芯者,事竟成

来源/图虫创意

而在另一边,云知声、思必驰等AI创业企业已推出了语音专用AI芯片,用在了空调等产品上。

云知声副总裁李霄寒对AI财经社说,集成的趋势必然发⽣,但他认为是AI芯⽚“吃掉”空调上主控芯片。原因是空调上的这颗主控芯⽚非常便宜低端,想在上面添加复杂的AI功能比较难。

“两者会并行一段时间,因为要证明AI芯片的稳定性。但这个并行时间不会很⻓, 我觉得是两三年。”李霄寒进一步补充说。

在展台上,长虹一位工程师说,对于AI这个新事物,究竟谁会“吃掉”谁,肯定要从性价比等综合因素考量。

华兴资本新基金执行董事尹弘说,关于被集成,就现阶段的产业来说,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从2016年开始,他们和产业链下游厂商接触,发现大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AI芯片,很多有好的算法但是没法跑到终端,或者跑到终端上性能不好,只能用FPGA等通用芯片来替代,但是价格非常昂贵,很难长久持续。“大家现在没有看到很多应用,恰恰是因为没有芯片才没做起来,未来有多大的市场我们都不会吃惊。”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副秘书长赵建忠也认为,大公司开一颗芯片目标至少是得有10亿美金的收入。随着各种智能硬件数量的增多,以家电为主要应用场景的专用AI芯片会起重要的引领作用,“未来不可能只有一家独大,只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创业公司在小的细分市场里占老大也可以走下去。”

“我们不要谈巨头色变,以物联网这块市场为例,大家都是问号,所有团队都是在摸索。”云知声CTO梁家恩对AI财经社说,“如果在一个既定市场里,跟巨头打一般是很难打的,但在一个变化市场,巨头不见得真的有优势。同时,在新兴市场里,其实不是面对巨头去打,而是面对巨头里一个做新兴市场的团队去打,而我们是全部把精力都压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上。”

但不少创业AI芯片公司在思考,面对芯片巨头,如何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通过创新来把握自己的命脉。

在去年无芯之痛争论中,对中国自主处理器为什么一直发展不起来,曾有过很多反思。总结起来,这是一个大生态的问题,并不是一颗单纯芯片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中国自主指令集的高端芯片(如CPU)能够有机会做起来。AI财经社在中关村看到创业公司华夏芯用5年时间开发了自主指令集的高端芯片。也就是说,芯片里的CPU、DSP、AI处理器的IP都采用华夏芯自己设计的统一处理器架构。

能否打造中国自己的AI芯片生态呢?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过去在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甚至手机等强生态领域,确实ARM具有生态优势,但今天的形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像现在的人工智能应用,主要的计算任务已经不运行在CPU上面。人工智能的计算生态还在形成当中,这给了像华夏芯这样的中国芯片公司群体自主创新的机会。据AI财经了解,今年基于华夏芯自主IP的芯片将实现量产。

那么做自主指令集的芯片有什么好处呢?AI财经了解到,想要做一款支持创新的AI应用的芯片,如果采用ARM的授权,需要等到ARM推出这类IP以后才可能去设计,那时可能是红海了。同时,人工智能未来比拼的已经不是CPU这一种计算架构了,而是多种计算架构的组合。此趋势在美国特别明显,即现在大家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了芯片设计架构的创新,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迎头赶上、换道超越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展示给外界的形象也不再仅是一家AI芯片公司,2018年,地平线相继推出自动驾驶平台和边缘AI计算平台,向平台型公司转变。

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说,应用创新已经很难有机会,但是计算机框架正在迎来一个黄金时代。“如果简单去拷贝华为怎么做、高通怎么做或者谷歌的TPU怎么做,我觉得不可能创造机会的。简单的集成不会创造机会,只有在构架创新上才会创造机会。”

2000年左右,中国曾经出现过芯片创业潮。10多年过去了,诞生了两个百亿元规模的企业——华为海思和展讯。在这波AI芯片创业潮中,未来是否会诞生新的芯片巨头?

“现在还没有答案,我们是擅长炒作的,但最终要看用户的感受。在我的理解里,AI需要时间的积累,不会像现在宣传的那样,可能要从底层做起。”一位芯片行业老从业者对AI财经社总结说。

(文中吴健为化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