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总是没有现货?极致性价比带来的恶果
科技
科技 > 手机 > 正文

小米为什么总是没有现货?极致性价比带来的恶果

原标题:小米为什么总是没有现货?

雷军在小米9 的发布会上信誓旦旦的保证小米9 现货。但小米9 今天开售,在短短53 秒间就售空了,让不少人口诛笔伐。

其实就最近小米过的并不好,根据IDC 的数据,小米在2018 的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4.9%。第四季度一般是手机一年出货的高峰,小米如此表现确实不如人意。

小米内部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不论是拆分红米,还是最近小米的营销风格骤变,这一系列动作都不难看出小米急需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小米9 可以说是承担着使命而生的,按理说这样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手机,应该尽可能多的供货,担起小米增长的重任。可为何还会出现短时间售罄的情况?

极致性价比带来的恶果

小米有三把杀手锏:互联网营销、供应链管理、小米生态。而这三个特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性价比。

小米最大的特质就是互联网营销,通俗点讲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除了节省了渠道方面的成本,在硬件上也把利润压的非常低。既然卖硬件不赚钱,那赚钱的方式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

「开源」方面就是利用软件赚钱,表现在小米手机上,就是大家诟病已久的MIUI 广告。小米初期就是利用手机的低价吸引用户,等到用户达到一定量时,就开始投放广告。实际上小米广告推广的利润,已经与手机的利润不相上下了。

正是因为小米的用户足够多,可以通过广告投放来赚钱,雷军才会硬气的说出「硬件利润永远不超过5%」这样的豪言。

「节流」就是利用摩尔定理(处理器的价格会随时间下跌),时间拖得越久,在不降价的情况下,一部手机能赚到的钱就越多。处理器作为手机元件重要部分,占着手机总价格比例很大。不仅是处理器,其他的元件也有一部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价。

以前1999 时代的小米确实会出现前期亏损的情况,现在应该每部手机的定价都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所以每卖一台都会赚钱,我更愿意相信是厂家生产不出那么手机。当然,手机元器件随时间跌价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经济学上来看,小米的「性价比」手机销售属于卖方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卖方(小米)是站在有利位置的,可以限售、惜售。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就会出现超额需求。

由于这种不平等,就让很多人有了钻空子的几乎,比如说黄牛。

不仅仅是专业的黄牛,在小米这里,甚至变成了全民黄牛,只要抢到就能获利。真正想要买的用户却变成了受害者。

现在小米9 在闲鱼上能看到很多加价200 多出售的卖家,甚至还衍生出一门生意——帮抢购。每次收费几十元不等。

这样的购买体验实在糟心。性价比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用上更好的产品,却变成了黄牛的狂欢。厂商不赚钱,真正的粉丝买不到手机。抢购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小米手机「包袱」太重

导致量产上不去

从小米1 发布开始,小米数字系列的使命就是「用一半的价格卖旗舰的配置」。这个特质让小米吸粉无数,同样也让小米背上了重重的包袱。

为了这个这个包袱,小米每一代不仅要比上一代更好,还要达到友商旗舰机的品质。粉丝的预期已经被拉高,想要回去就很难了。在没有掌握核心科技之前,小米每一代要做的事就是抢卖点。

小米不像华为、苹果,有自己研发独家硬件,比如麒麟处理、A 系列处理器。所以小米就要去抢高通处理器的首发,首发就意味着技术刚刚出来,还不够成熟,想要达到大规模量产需要一段时间。

正如雷军吐槽荣耀V20 一样,为了抢索尼IMX 586 4800w 像素传感器的首发,由于该传感器还没有进入量产阶段,导致长期不能发货。而如今雷军也为了抢骁龙855的首发,导致前期的产能不足。

三星的旗舰系列,每月出货量以百万计,与小米发布时间差不多,同样用的骁龙855 ,为什么就可以做到现货呢?

首先,跟三星比起来,小米确实算个小公司,三星S9 系列去年首月出货量就达到了800w,小米8 的整个生命周期可能也不过这个数字。如此大的需求量,高通当然会选择优先去供货三星。

除了高通的原因,小米公司的决策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小米公司基因决定

如果上面两点是小米没有现货的客观原因,那公司的决策就决定了小米缺货的本质原因。

小米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如果你看的比较仔细,我上面多次将提到「粉丝」二字,没错小米就是一家以粉丝起家的公司。正是这个因素,也造就了小米。

当粉丝的量越来越大时,需求就越多,所以就会有各种类型的产品。也就有了小米生态链。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小米出品的东西,大多数都是要抢的,不论是高尖端科技的手机,还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剃须刀。

除去零部件供货不足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米的模式决定的。即便供应链有足够多的产能,小米也不会下太多的单,第一批产品属于试水产品,一旦不受市场欢迎,就会被砍掉,以减少沉没成本,反之则不断加单。

而加单的量也不会一下子就起来,为了保证资金链不断裂,慢慢加单就造成了产能爬坡,间歇性供货。

另外一项制度,在小米IPO的招股书中可以找到小米的存货周期是45 天,这意味着小米手机从生产结束到变现只需要45 天,周期越快就代表着,同样1 块钱的投入,小米只需要45天就能看到这1 块钱的收益。

存货周期短也是极致性价比的体现,可以快速回笼资金不说,还能增加股票收益,使投资人对公司盈利更有信心,自然就能更好的融资,进一步扩大生产。

这应该是小米还处于小公司阶段的制度的延续,因为货物的堆积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是致命的,不仅要付出高昂的仓库费用,还要承受手机不断贬值的费用,最重要的是一旦堆积,就是数以亿计的损失。对于一家小厂商来说就是致命的。

为了性价比——砍掉线下中间商、砍掉明星代言(前期)、砍掉仓储费用、通过大量订货获得供应链议价空间……而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线下市场,以及用户糟糕的抢购体验。

最后

如果小米作为一家小公司,缺货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代工厂订货需要2000 一台,订货10w台就需要2亿的资金,而这10w台手机也不是一天就能做出来,也就是卖完了才能回款,才有钱订下一批货。为了保证公司不死在库存上,弄清需求,一批批放货是小公司无奈的选择。

但如今小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小米9 首发天猫现货不到1w台,到现在还找不准用户的需求,去用第一批货试水。这次小米9 线下的货比以前多了,可见小米真的开始重视线下市场了。据说每家店都有3-4 台,比起传统厂家依然有差距。

甚至依然在用53 秒售罄这种营销方式,53 秒卖完真的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小米需要抢购,归根结底还是公司的实力不足,产品的核心硬件高度依赖上游供应商,没有自己独有的竞争力,不像苹果和华为,不用去抢首发的卖点。也没办法像ov那样的用户群。再加上出货量上与国际一线品牌仍有差距,供应链的话语权仍然不足。在性价比的枷锁之下,最终导致了小米手机每一代都要抢购。

公司的价值在于客户,小米在售价上做到了照顾每一位客户,在购买体验上却没有照顾到每一位客户。

撰文/ 月岛

编辑/ 月岛

责任编辑/ 纤尘

公众号视觉/ 又耳

© 爱否科技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后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