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至终,中国商界领域的态势就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哪里是风口、哪里是热点,企业就会蜂拥而至并集体掘金。一直到决出胜负,或者把整个风口“做烂”才罢休。很典型的案例就是电商领域已经呈现几大巨头垄断态势,共享经济则全面“爆雷”。
而如今,文化产业又成为了新风口。数据显示,中国文化产业在2012年仅有1.8万亿增加值,到2016年则超过3万亿。5年增长逾七成,且每一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几乎都远高于GDP增速。这样高歌猛进的趋势,直到现在依然持续着。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文化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些文化产业基金成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准备在文化领域“捞金”。而最快速的方式,无疑是围绕IP进行多维度开发。毕竟当下,是一个“IP为王”的时代。IP就像是一副“灵丹妙药”,对其开发似乎是一项稳赚不赔的生意。但要注意的是,很多IP其实都是“伪IP”。
就目前来看,业内对有价值的IP还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IP应该有三个特点:第一符号化、聚焦和可转移。有的人则认为,IP要有自己稳定持续的精品化的内容生产能力,且能够形成一定的粉丝聚集效应,也必须看到未来的成长空间。
但即使是强IP、顶级IP,在变现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工信部今年三月发布的《2018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中提到,围绕打造精品IP的逻辑,泛娱乐产业正在采取全新的IP开发策略。未来的泛娱乐产业会形成综合型的文娱集团,以集团式作战的方式将产业上下游全链路打通。
不过正所谓知易行难,IP变现仍然困扰着很多文化产业基金。IP变现不是将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游戏、动漫即可,也不是将游戏经过改编搬上大荧幕、推出周边等那么简单。目前国内有很多红极一时的IP,但却都没有真正持久的生命力。能像西游记、水浒传等那样有着时改时新且深入人心的IP,实在是太少了。此外行业内人员专业素养的参差不奇,也对产业影响较大。
即使是想捞快钱,也要注意多种因素。而一个变现成功的IP产业链,要集合天时地利人和,且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一批买账的观众。因此,在当下人们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IP变现还是得多想点“聚精”的招数。毕竟在如今“强IP”为王的时代,如果没有对IP的深刻理解以及与消费者的强烈共鸣,文化产品想要走得更远并非易事。(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