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Apple Store评测:优等生的敷衍之作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三里屯Apple Store评测:优等生的敷衍之作

文丨雷科技(leitech)

昨天上午十点,苹果的新中国旗舰店——三里屯Apple Store终于拉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从2008年,三里屯Apple Store作为苹果首个大陆Apple Store正式营业后,它已经陪伴北京果粉们走过了12年的岁月,接待了和整个北京常住人口相当的顾客量。而这一次,苹果另起炉灶,在旧店十余米开外的地方建立了新旗舰店,可见苹果的重视程度。

作为三里屯Apple Store的老主顾,小雷今天就带着大家深入探索这家新旗舰店,找到苹果的设计思想。

一如既往的“Jony Ive风格”

作为在苹果工作超过26年的设计师,首席设计官Jony Ive虽已离职,但他的“设计遗产”依旧深远地影响着苹果。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就是他一手操刀设计的苹果新总部Apple Park以及第二代 Apple Store。

在此之前,Apple Store最为标志性的设计就是“玻璃盒子”,从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再到上海、无锡的Apple Store,苹果一直贯彻着高端化的设计风格。为此,苹果甚至不惜代价,在南京最繁华的商务中心新街口“挖掉”了一栋大楼的一角,来强行适配苹果的设计风格。

可以说,除了部分标志性建筑外(譬如纽约的中央车站),苹果都是用一种“财大气粗”的方式来强行进入到他人的视野中。

但就在2015年,苹果宣布,将推出全新的Apple Store设计风格,并对原有的Apple Store进行改造翻新,时任苹果零售业务主管安吉拉·阿伦茨表示:

我们正在重塑我们零售店以及店员在社区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希望零售店像城市的广场那样,让大家欢聚在一起。

从之后陆续翻新的Apple Store来看,一贯高冷的苹果正在走向亲民风,店内的不锈钢墙壁和冷色调的岩石地板,正在被绿色植被、石灰石墙壁和暖色调的水磨石头代替。Jony Ive希望将“温度”重新带回Apple Store。

本次的三里屯Apple Store也采用了来自Jony Ive的新设计。三里屯旗舰店的地板是来自中国山东的芝麻白花岗岩,店外二层供人休息的“天才林”则采用了中国的市树国槐。

除了建筑基材的不同外,原有店铺内的摆放设置也进行了大变样。苹果将原有的产品展示—天才吧的二元结构进行细化,新增了“互动坊”、“视频墙”、“景廊”等新设计,最标志性的莫过于琳琅满目的配件墙。

三里屯的新店铺要比老店铺的占地面积高了一倍,这也让它成为了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Apple Store,一二层的天花板至少有五米高,让整体视野变得非常开阔。

除了店铺面积本身之外,产品展示桌面也进行了扩大,在小雷的粗糙测量下,一张桌子达到了3.6×1.5左右的惊人面积,这也让展示的iPhone数量增加了好几台,避免了像西单店那样的拥堵问题。

从小雷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普通的工作日下午,三里屯的Apple Store的人均空间会更大,拥挤程度要好过西单店不少。虽然由于疫情原因,苹果也在严格把控客流量的进出,但只要你想来,并不需要等很久。

除了产品展示,苹果也在二楼设计了休闲区域,大尺寸荧幕必不可少。苹果也奢侈地将整个二楼都变成了文化发展中心:你可以在这里上课、咨询店员、也可以在这里适当的休息一下。

此次的Apple Store,在环保上也花了大力气——这是中国首家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店铺,在屋顶上配备了太阳能阵列,贯彻了苹果的环保理念。

可以说,从硬件来看,三里屯Apple Store完美执行了新款Apple Store设计的“表”:更加通透的设计、更舒适的体验区、Today at Apple等活动一应俱全。但遗憾的是,这个“亚洲最大苹果旗舰店”,并没有抓到Apple Store设计的“里”。

令人失望的“地区化”

虽然三里屯Apple Store的总体设计优秀,但小雷此前给予厚望的地区化设计,并没有在此次的Apple Store中体现出来。

首先就是开店T恤的缺失,全球数百家Apple Store,绝大多数都会在开店当天赠送纪念T恤,就算没有T恤,也会有其他相关的小礼品。从微博上可以看到,不少人在早上五点就匆匆起来排队,但三里屯的Apple Store却并没有任何赠品。

如果苹果不赠送T恤,还可以解释称是疫情原因,为了控制排队人数的举措的话,此次苹果的店外装潢,也并没有达到以往苹果开店的高水准。

以曾经亚洲最大的苹果店——杭州西湖店为例,在开店前的装修围栏上,就使用了书法家王冬龄创作的苏轼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装饰。(可惜这家店也没有发送T恤)

不仅是西湖,在其他的Apple Store上,我们也能见到强烈的“地区特色”。

以日本近两年新增的Apple Store为例,你可以从Logo设计上就看到苹果设计的用心——新宿的现代霓虹,京都的轻质木架和特殊纸张、涉谷的年轻潮流等地区文化,都与Apple logo进行了完美融合,并且苹果都为这些logo制作了一个小短片。

相较之下,此次的三里屯Apple Store,采用的是相当稳妥的“景泰蓝”,历史厚重感有余,但缺乏了相应的地区特色。

从之前的台北与内地其他店面的logo设计来说,苹果对汉字与苹果logo结合设计很有心得,但这些优势都没有在此次的Apple Store中得以展现。

这些设计的缺失,让三里屯Apple Store蒙上了一层阴影——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地区广场”的设计。

从之前的Apple Store旗舰中,我们可以一窥苹果的设计功底:

在卢浮宫地下一层的法国旗舰店,和贝聿铭设计的“倒金字塔”一起,造就了卢浮宫“现代和传统交织”的独特美感。

英国伦敦旗舰店的拱形设计,也做到了和周边建筑及文化的完美融合。

米兰的旗舰店设计,则完美地践行了“城市广场”的概念。

澳门金沙的大理石夹层玻璃,让现代风格一下变得传统。

而Apple Store的现代设计更是不胜枚举:迪拜的太阳翼奢华设计;成都太古里的外墙一体化;陆家嘴的标志性圆柱体;甚至就连老的三里屯旗舰店,都比新的旗舰店更加“有人味”,更加能融入到三里屯的建筑氛围中。

作为疫情后的第一家Apple Store,也是苹果在中国的又一个开始,比起“震撼”和“惊艳”,三里屯Apple Store的设计更像是一个优等生习惯性的交出的一份作业,但唯独缺失了非常重要的“地区情感”,这恰恰和近几年来,苹果产品给大众留下的印象相一致。

而这份情感,才应该是Jony Ive设计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个苹果的老用户,小雷的第一台智能手机——iPhone 3GS就是在三里屯Apple Store购买的。时光荏苒,苹果在中国经历了爆发、衰退与回潮之后,也选择将三里屯Apple Store作为再出发的起点。

坦白来讲,小雷在评价三里屯Apple Store的时候,不免沾染上了一层回忆滤镜,过去过于美好,以至于对现实产生了些许不适应。但对于苹果来讲,这样的“循规蹈矩”未必不是一种出路——只有先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硬件),才能积极拓展自身的软实力。

巧合的是,力推Apple Store新设计的主力:倡导“地区文化、宾至如归”精神的阿伦茨和Jony Ive,恰恰也是如今苹果高价战略、设计过于激进的两位主推手。相较此二人,务实的库克恐怕选择了最稳妥,但也是最正确的方案。

两个月后在此发售的iPhone 12,恐怕也会和这家店面一样:创新不足,但仅有硬件就足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