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京东健康CEO:已实现百亿营收,下半年会做独立App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对话京东健康CEO:已实现百亿营收,下半年会做独立App

在BAT涉足医疗产业五年后,京东健康姗姗来迟。

2019年5月10日,京东在其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宣布成立“京东健康”子集团,直到7月17日,京东集团才公布人事任命,宣布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辛利军担任京东健康CEO。

最近一周,辛利军见了三波媒体,在京东待了七年,辛利军从来没有像这样大规模和媒体交流过,他坦言,“整个团队在京东比较低调。”

据京东健康内部员工透露,京东健康拆分独立的计划从去年就已经开始。2019年1月初,京东在宿迁上线宿迁互联网医院时,辛利军便出现在现场,并首次对外分享了京东医疗健康的业务布局。彼时,京东医疗健康相关业务还隶属于京东生活服务事业群。

“(京东健康)这一块业务独立融资已经证明了重要性,不然不可能拆出来独立融资、独立IPO。”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辛利军如是说。

目前,京东健康获得了京东、CPEChina Fund、中金资本和霸菱亚洲等投资者超过10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近500亿元人民币,融资完成后,京东仍是京东健康的控股股东。

但辛利军认为“我们的估值不高”。

京东健康想要做的是健康服务管理平台,辛利军曾提及美国最大的连锁医疗机构HCA(美国医院集团公司),市值已经超过3000亿,“但现在中国还没有出现美国、欧洲那样一个超过几千亿市值的健康管理公司。”

目前,京东健康的团队规模约为800—900人,辛利军告诉钛媒体,组织架构也将以四大业务为指导思想进行设置,京东集团内部涉及到医疗健康的相关业务都将会被纳入到京东健康。

即便从2016年便开始做医药电商,但外界对于京东布局医疗健康仍所知甚少。外界好奇的是,京东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拆分出京东健康?要做什么?又会对行业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而这些也正是京东健康正式成立后想要对外讲述的。

7月24日,带着一长串疑问,钛媒体采访了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或是曾做过老师的原因,辛利军在回答问题时喜欢解释行业背景,也并不避讳提到友商,在面对营收规模的追问时,他不会避开但仍会比较谨慎。

辛利军透露,京东健康实现了百亿元的营收规模,并且已经盈利。在被问及是否有对标企业时,辛利军直言,“没有,大家都在摸索。”

京东健康初长成

辛利军透露京东健康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做一款独立App。“因为之前京东健康没有独立,所以整个思考逻辑还是零售逻辑,现在是服务逻辑,就是要提供医疗服务和问诊服务,所以会有更多的患者有更便捷的路径找到我们。”

目前,京东健康的整体服务入口仍设在京东App上,打开京东,首屏有十个栏目,向左划一下会在第二屏里看到“看病购药”栏目,点进去之后,即可进入京东互联网医院界面。此前,京东曾发布“药京采”App,该业务为提供B2B药品批发的平台。

“任何一个业务主体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京东健康一定会呈现在一个独立的App里面”,辛利军告诉钛媒体,“相信很多用户会用一个单独的App来管理自己的健康,因为健康是非常非常大的事情,如果这个App能从你跑步,到未病,到生病,整个医疗流程都进行清晰管理的时候,你一定离不开他。”

京东健康App将会是各类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面向C端用户的统一入口,辛利军告诉钛媒体,App也会为医生、医院等B端服务提供入口。

这个入口背后则是京东健康目前所布局的四大业务:医药健康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智慧解决方案。

京东健康四大业务布局,钛媒体付梦雯制图

医药健康电商版块,目前京东健康有药品零售(B2C)、药品批发(B2B)、非药类泛健康商品零售(B2B2C)等业务。

2016年1月,京东药品上线了三方零售模式;同年5月31日,京东大药房正式上线,京东商城正式进入药品零售。

事实上,京东布局医药电商的时间并不晚,阿里健康是在2016年8月完成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后,将其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健康大药房”),并启动了医药电商自营业务。

2017年3月,经过北京地区试运营后,第三方药品批发平台“药京采”正式上线。截止2019年7月,覆盖全国19个省级行政区、47个城市;下游采购商家近10万家,年活跃率近70%。

京东健康内部做测试时发现,老百姓买药不到20%的药是应急药,80%以上的药品是家庭常用药和慢性病药。

今年下半年,京东健康预计会在全国超五十个城市,实现在京东上下订单,通过LBS识别线下药店,经过认证和确认药品质量没有问题后,在一公里范围内做到一个小时内配送。年底,京东健康会在全国做到55%以上的京东用户实现药品订单当日达。

互联网医疗版块与京东健康电商版块打通,围绕着患者需求,开展在线挂号、问诊开方等医疗服务。

在京东主站里,患者可以跟医生问诊,适合线上问诊的医生出具电子处方,京东大药房完成药品配送;不适合的由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挂号和预约功能,帮助患者在线下找到对症的医生,到线下面诊、复诊。

目前,京东健康线上签约医生约3万人,自建医生团队规模仍很小,辛利军告诉钛媒体,“未来会逐步扩大自营医生团队。”

京东互联网医院于2017年12月便上线试运营,2019年1月16日,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宣布上线,首次打通了医药电商线上医保支付。

健康服务版块为用户提供包括体检、医美、齿科、基因检测、疫苗预约等在内的消费医疗服务。

这一业务此前并未出现在京东的医疗版图中,辛利军告诉钛媒体,“健康管理中间包含健康服务,这个是治未病的前端服务。”

智慧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客户,如线下实体药店、医院、政府部门等,向其提供基于互联网+科技的信息化、智慧化解决方案,共享多场景智慧医疗能力。

比如京东健康基于AI能力,携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开发人工智能药学知识图谱“PharmCoo”。希望在未来投入临床应用时通过合理用药的干预审核,预计能够拦截至少30%的不合理用药处方。

这四块业务中,辛利军透露,最成熟的是医药电商,而更多的资源将会投入到互联网医疗、智慧解决方案等新领域中。辛利军相信一两年之内,这些业务板块都会开花结果。

参考平安好医生,其App注册用户数 2.65 亿,月活跃用户数 5470 万;而钛媒体观察到,阿里健康将不同业务入口按照不同场景散布在阿里集团内部:比如医药电商业务的主要入口是淘宝、天猫,互联网医疗业务的主要入口是支付宝,医生、医院的入口是在钉钉。

关于京东健康的商业化,辛利军坦言,对于企业,在考虑公益的同时,还得考虑利益,不管是短期、中期、长期。“公司希望我们偏公益的做健康,可以不考虑短期利益,但是中长期利益还是要考虑的。”

京东健康将来会围绕个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获得收入。“我们要帮助提高医生阳光收入,希望医生通过问诊介入用户的健康管理,更多的是希望赚健康管理的钱,我们不希望赚就医的钱,就医用药也是医保支付,我们帮助他们降低费用,降低费用的同时赚取合理的收益,希望未来逐渐引导到健康管理上来。”

“来得晚不代表做得慢”

对比京东健康的四大业务板块,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其业务布局与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有些相像。

阿里健康目前形成了追溯平台、医药电商、消费医疗、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等五大业务版块;平安好医生则是四条业务线:家庭医生服务(线上咨询、挂号服务)、消费医疗、健康商城(医药电商)、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广告)。

在被问及有没有对标公司时,辛利军直言,“没有,大家都在摸索。卖货可能是对标的,大家都在网上卖健康相关的产品。”

但辛利军也补充道,“这个时候,所有在大健康里的玩家,其实都是友商,我们共同来帮助中国消费者形成健康管理的习惯。”

辛利军认为医疗产业足够大,以至于“也许过五年、十年,我们和友商都在大海里游,或许谁都碰不到谁。”

科技公司里,阿里、腾讯、百度都已经从2014年开始试水医疗,探索路径存在较大差异,过程也并不顺利:

阿里巴巴集团和云锋基金于2014年收购“中信二十一世纪”,后将其更名为阿里健康(00241.HK),并在五年时间内从医药电商逐步发展为一家综合型的线上医疗平台;(详细可查看钛媒体文章《详解阿里健康 2019 财报:阿里的“大健康生态”五年长成了什么样?》)

腾讯从2014年投资医疗企业开始,到自己做腾爱医生、智慧医院、觅影、腾讯医典,直到十个月前,腾讯成立CSIG事业群(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全面聚焦产业互联网后,对于医疗产业的探索,腾讯才开始有了清晰思路;(详细可查看钛媒体文章《对话腾讯副总裁丁珂:商业不是腾讯医疗的第一步》)

百度于2015年1月成立了百度医疗事业部,虽然在2017年2月9日该事业部被裁撤,但2018年4月份,百度又成立了AI创新业务部(百度灵医)发力医疗AI,隶属于百度AIG事业群(人工智能事业群)。(详细可查看钛媒体文章《百度再探医疗AI:成立“百度灵医”,向基层捐赠AI眼底筛查一体机》)

“互联网医疗不是只有BAT,在互联网医疗创新的公司数量远远超过BAT”,辛利军认为到今天为止,能够剩下的创新的公司,“不超过五分之一。”

除了BAT外,京东健康的四大业务还面临着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医药电商第一股“111集团”,此外,还有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企鹅杏仁、丁香园、微医等。

“大健康是一个非常大,也非常有意义的产业,所以做得晚一点也没关系,前人犯过的错,踩过的坑,我也可以尽量避免掉,做得晚不代表慢。”辛利军告诉钛媒体。

虽然正式站到台前的时间稍晚,但辛利军透露,京东健康目前的营收规模超百亿元,而且已经实现盈利。

规模百亿元是什么概念?参考目前行业内的几大参与者,阿里健康2019财年年度营收为50.96亿元、平安好医生2018年营收为33.38亿元、111集团全年营收为17.9亿元。而这几家企业中,平安好医生、111集团都还仍未实现盈利。

如果从营收规模来看,京东健康所披露的百亿营收规模确实超过行业内其他选手。京东健康是如何做到百亿营收规模并实现盈利的?

辛利军坦言,营收大部分来自于B2C医药电商业务。京东健康官方披露的数据中,京东大药房2016年-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年活跃用户近3000万。

对比阿里健康来看,阿里健康2019财年82.95%的营收来自其医药自营业务,范围包括自主经营的B2C零售、相关广告业务和B2B集采分销业务。阿里健康在财报中提到,其线上自营店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2700万。

粗略对比,京东健康自营业务的活跃用户数是3000万,阿里健康自营业务活跃用户数超2700万。京东健康百亿规模营收中,自营业务贡献了“大部分”(并未透露具体占比),阿里健康自营业务的营收为42.27亿元,贡献了82.95%的营收。

但为何用户规模差别不大,营收规模却出现了几十亿的差距?

面对钛媒体追问,辛利军坦言,“我们没有披露数据,所以没办法对比,收入结构(确认方式)不一样,只谈收入来对应用户是有些偏颇的。”

从拆分逻辑来看,京东健康是从京东集团分拆出来的,阿里健康前身是港股“中信二十一世纪”,被阿里集团收购后更名为阿里健康(00241.HK);因为京东健康未透露更详细的收入确认方式,因此从收入确认方式来看暂时无法对比。

“我始终认为企业的竞争从来都是输给自己,不是输给对手,从来不是。”采访最后,辛利军主动对来访的媒体们说,“半年后可以我们再聊一下,因为半年才能看到(具体的新进展),医疗是个长周期的事情,能够做医疗行业的都值得尊重。”(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付梦雯)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