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甜饮料或纯果汁,需警惕癌症风险升高

知识分子
2019-07-24 08:00 来自湖南省

从左至右依次为鲜榨果汁、可乐、蔬果昔、运动饮料、果杂饮、巧克力奶昔和能量饮料及其对应的含糖量。图片来源:British Dental Association

-编者按-

最近,一项含糖饮料的研究让公众刷新了对纯果汁的认识。与其他含糖饮料一样,看似健康的纯果汁也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知灼见?中国对含糖饮料的政策如何?请看《知识分子》的深入报道。

撰文 | 李 娟 陈 然

目前正值暑期,男女老少人手一瓶饮料几乎是假期外出的标配。然而,市售饮料里多多少少都含有添加糖,包括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咖啡饮料等。

近日,在《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向了包括纯果汁在内的含糖饮料与癌症风险的关系 [1]:每天饮用100毫升含糖饮料,与总体癌症风险增加18%、乳腺癌风险增加22%有关;每天多饮用100毫升纯果汁,与总体癌症风险增加12%有关;饮用越多,癌症风险增加越高。

研究者指出,由于含糖饮料的高血糖指数、高血糖负荷与高胰岛素血症、2型糖尿病以及全身炎症有关,这些都可能促使糖尿病相关癌症包括乳腺癌的发生。除了糖的影响,焦糖色饮料(比如可乐)中的添加剂(4-甲基咪唑)、纯果汁中的残留农药也都可能与癌症风险有关 [2,3,4]。

“这项研究是详尽可信的,血糖效应、激素反应 (包括但不限于胰岛素) 和炎症标志物升高等因素,均可能独立或互相依赖地增加癌症风险。另外,高糖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也可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耶鲁大学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健康公益宣传组织 True Health Initiative 创始人 David Katz 评论说。

无论胖瘦,都要小心甜饮料

研究者调查了10万多名法国健康成年人的数据,其中79%是女性。通过膳食问卷,研究者对参与者日常摄入的3300种食物和饮料进行分析,并做了平均5年多(最长9年)的随访。期间,近2200例癌症确诊,其中包括693例乳腺癌。在所调查人群的日常饮品中,纯果汁占比为45%,其他含糖饮料占36%,人工甜味剂饮料占19%。

研究还发现,低糖饮料也与癌症风险有关,这可能由于人们对低糖饮料的摄入量要高于高糖饮料。此外,由于数据不足,该研究并没发现人工甜味剂(甜菊糖、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饮料与癌症的关联。同时,该研究也没发现水、不加糖的茶和咖啡与癌症的关系。

研究者强调,这是一项观察研究,并不说明含糖饮料或果汁引发癌症,还需更多研究去探索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不过,此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含糖饮料或果汁的确不利控制体重,而超重或肥胖又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可部分解释含糖饮品与癌症风险的关联。但是很多BMI(体重指数)正常、不超重的的人仍然会罹患癌症。

研究者观察到含糖饮料摄入越多的人,其内脏脂肪(比如肝脏或胰脏的脂肪)的堆积也越多,而内脏脂肪堆积已被证明与癌症风险有关,研究者推测这也可能是最终导致癌症的机制之一。

David Katz 指出:“研究作者并没有对所调查人群的总体饮食质量进行观察。那些喝含糖饮料较多的人,可能吃的加工肉类也更多,或者压力更大,或者整体健康意识较差,总体饮食质量较低,这是极有可能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很可能说明 1)含糖饮料与癌症风险有因果关系。2)含糖饮料代表总体饮食质量较低,而这的确是增加癌症风险的原因。我怀疑两者都是真的。”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现含糖饮品与癌症风险增加的关系。单就果汁来说,之前有研究观察到饮用纯果汁与甲状腺癌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 [5],以及柑橘类水果和果汁与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 [6]。

今年4月份,加拿大发布了最新版本的膳食指南,其中也不再推荐每日饮用纯果汁。果汁无法替代全水果的健康益处,除了升糖指数高,将水果榨汁的过程会因氧化作用失掉大量的维生素C和多酚,同时也失掉了不溶于水的膳食纤维、钙铁等矿物质。在多国膳食指南中,水是唯一推荐饮品。

中国亟待推广控糖政策

世卫组织建议,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每天摄入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2017年一项针对北京海淀区市售饮料的调查显示 [7],93种饮料的平均含糖量高达9%,更有79种饮料的含糖量超过英国设定的红色警戒标准(11.25克/100毫升)。也就是说,一瓶市售纯果汁或甜饮料的含糖量就已超过最佳推荐量。

2018年,英国开始针对含糖量超过5%(5克/100毫升)的饮料进行征税(简称“糖税”),以减少糖的消费,减轻公共卫生负担。其他征收糖税的国家还有墨西哥、法国等。

根据一项中国27个城市居民的调查,有近一半的10岁以上居民每天都会喝含糖饮料 [8],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2012年,中国9个地区的调查显示,农村儿童饮料平均消费量高达每周1400毫升,城市儿童为每周587毫升。2014年的调查显示,3~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城市儿童远远高于农村儿童,且呈上升趋势。另根据2017年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中国5岁儿童龋齿率高达70%,含糖饮料难辞其咎 [9]。

伴随含糖饮料的流行,同期,中国成人和青少年肥胖增长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2016版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已明确强调“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这一项 [10]。

《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图中儿童身跨水壶跑步

2018年,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写的首部《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中,提出建议开展中国儿童含糖饮料及添加糖消费状况的专项调查,建立消费监测和评价系统,了解不同人群的消费行为,进而根据数据评估并制定相关政策。

近日,中国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计划 [11],其中减糖是膳食“三减”(减盐减油减糖)行动的重要部分。除了进一步明确对添加糖摄入量的控制目标,该计划同时提出:

  • 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标准限制高糖食品的生产销售;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低糖或无糖食品的生产与消费;

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增加蔗糖等糖的强制标识;

鼓励企业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

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

鼓励商店(超市)开设低脂、低盐、低糖食品专柜等。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