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商业运载火箭细则背后:中国版SpaceX终于被国家认可
科技
科技 > 科技创新 > 正文

首个商业运载火箭细则背后:中国版SpaceX终于被国家认可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记者沈怡然6月10日,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发布《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2019〕647号(下称“《通知》”)。这是中国商业航天开放后,首个对商业运载火箭进行细则指导的官方文件。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技术副总裁张琦,在6月11日对经济观察网表示,《通知》内容主要面向民营商业火箭公司,说明国家层面终于认可了这个群体,同时也在政策上为该群体松绑。

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相关文件中提到,“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这是国家认可民间资本进入航天业的开始,商业运载火箭作为卫星的发射载体,也是商业航天的关键构成,目前市场上有十几家民营公司致力于此并获融资,部分创业者正在尝试发射成立以来的首枚商业火箭,并被投资人称为“中国版马斯克”,但监管部门一直没有对这些公司出台过指导细则。

张琦认为,这次《通知》是第一次将相关方的诉求明确提出,并落实成文件。公司曾在去年10月作为民营火箭公司代表之一,参与了该《通知》的意见征集,先后参加4次内部交流会,并且提出过相关诉求。参与者包括国有航天系统的商业火箭公司,以及民间火箭公司。

当下处于商业航天的萌芽阶段,《通知》囊括了第一批火箭公司所采取的不同技术路径,并针对企业研制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出解决措施。“该文件内容纳入了监管层和第一批民营火箭公司多次讨论的结果,也为后来者创造了更好的入门条件”,张琦称。

《通知》对民营火箭公司的指导意义主要集中在两点。《通知》提到,将武器装备许可优化为科研和生产两个阶段,商业火箭企业须在获得科研许可后,方可从事相关科研试验、研发试制等活动。

对此,一位曾参与《通知》意见征集的民营火箭从业者表示,将申请资质分为科研和生产两个阶段,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民营公司的入行门槛,对于民营公司来说,武器装备科研科研生产资质,对企业研究基础、资金实力要求很高,申请周期长、难度大。

张琦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民营火箭公司尚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仍处在从零到一的阶段,即能否成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形成完整的技术验证,包括方案设计、产品生产试验、地面试验、飞行试验以及发射服务。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攻克难点,就当下阶段来说,将火箭的发射作为一种实验行为,这部分定义为科研阶段,是更为准确而且贴切的。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在市场刚开放的时间点,产业链的相当一部分包括火箭发动机,仍然存在于央企自有的体系中,是否能形成一条完整、高效、低价的供应链体系,决定商业能否在航天领域从无到有地生长出来。

《通知》中再次强调了国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试验仪器开放的问题:鼓励商业火箭企业在科研生产活动中,充分依托和利用军工重大科研、生产试验设备及厂房,以及国家发射场、试验场等设施开展科研生产和发射试验活动。

张琦认为,在试验仪器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运载火箭的大型试车台,这是火箭研制的关键阶段,如果自建该设备需要数十亿元的资金,民营公司这样做并不经济。上述民营火箭从业者表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很多公司在火箭零组件方面都回原系统采购,同时也从航天之外的领域摸索到了供应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