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不慌?无人驾驶的命案都在这儿!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慌不慌?无人驾驶的命案都在这儿!

作者:陈潇慕

11月21日,也就在昨天,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公布了去年发生的一起Uber致命车祸案件的调查结果。

这起广为人知并牵动了所有关注无人驾驶的目光的案件,在时隔一年后终于画上了句号。调查结果显示,主责在驾驶员,Uber的自动驾驶系统所担责任并不主要。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人定胜天。

但是大众和行业人士等待的并不仅仅只是这样一个调查结果,更多的,是期待一个指引无人驾驶未来发展和引导的方向。

作为无人驾驶的最大助力,5G的商用越来越近。而摆在大众和行业人士眼前的问题是,如何让无人驾驶能够切实地保障行车安全,并且有效降低目前人为驾驶的车祸概率,让无人驾驶真实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一方面是无人驾驶的概念和公司的宣传日益陡增,另一方面是政府监管部门和公众对于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广泛质疑。二者意识流的不断冲突,其实是在促进整个无人驾驶行业的向前推进。

那么,无人驾驶在今后的时间里,将会朝着何方前进?

1.

命案何起?

2018年3月9日晚,美国亚利桑那州一条普通的公路。

一起并不寻常的车祸就这么发生了:一名女性在过马路时被一辆SUV撞到并最终死亡。它不寻常的一点在于,这辆撞人的SUV事发时是处于无人驾驶状态,而该无人驾驶系统由Uber开发。

尽管车内当时有一名安全驾驶员,但是车祸还是这么发生了。事发后,亚利桑那州警方要求Uber停止其无人驾驶项目。受到该影响,Uber在坦佩、旧金山、匹兹堡以及多伦多都停止了他们的无人驾驶项目。

这起事故,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起自动驾驶汽车撞人死亡案件。

事故一出,对于无人驾驶可靠性的争论又一次摆上台前。无人驾驶究竟是否能够满足要求?为何事故频出?作为无人驾驶系统的开发商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NTSB在一年半后终于给出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并不完全。

NTSB调查认为,事故主因由于车内司机(即安全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前的几分钟内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手机上的节目。过分的关注手机导致她在行人出现时无法及时反应做出规避动作,最终导致惨案的发生。

目前的无人驾驶系统在运行时需要依靠车内有人充当安全驾驶人,起到监督作用。“监控驾驶环境和自动驾驶系统的运行”,这是Uber在无人驾驶系统的使用手册里明确写明的。

但是当人开启无人驾驶后,系统并没有响应措施检测安全驾驶人是否在履行职责以及相应的减速停车措施。

因此最终NTSB认为司机承担主要责任,但是Uber也有责要担,需要进一步改进系统。换句话来说,当前的无人驾驶系统存在着非常多的漏洞。

NTSB某成员表示:“在我看来,Uber把技术进步放在拯救生命之前。”Uber对于无人驾驶没有安全计划和指导文件,也缺乏安全部门,没有专人负责安全部分。

在事故发生前的几周,Uber将无人驾驶开启时的安全驾驶人数要求从2降为1,其系统在车祸发生时也没有检测出行人的状态。

事故总是惨痛的。

在付出了人命的代价后才发现,监管部门在目前无人驾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中起到的作用过于被动。只有在出事之后,才能起到调查事故的作用。

这起事故将无人驾驶系统的开发公司缺点暴露无遗。开发公司没有履行在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监管职责,仅仅是在不断地意图削减系统成本以及降低使用局限。此举带来的后果,就是安全性能的不断下滑。

Uber等众多公司没有在开发过程中加大投入,以多次上路实际测试来检验开发的无人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在没有相应法律的约束下,科技公司的行为体现地更多的是一种“良心”意识。

无人驾驶“撞死人”的调查结果,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2.

频发的车祸

根据NTSB的调查,Uber的无人驾驶系统汽车在该事故发生前的18个月里,总计发生了37起车祸。

鉴于如今无人驾驶是否安全的讨论正处于风口浪尖,37起车祸这个数字无疑是反对派抨击无人驾驶的最好理由。

虽然在今年3月,亚利桑那州的法官判定Uber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在事故发生的过程中,Uber的无人驾驶系统明显出现了判定太晚(撞车前1.2秒才判定出是人体)、安全驾驶人没有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没有后备安全措施等失误。

Uber其实作为无人驾驶系统领域的后来者,车祸的数量已经是较少。而作为该领域的先行者,特斯拉无疑最具焦点。

早在2016年,美国的一辆特斯拉Model S汽车在途经十字路口时,自动驾驶系统未能准确地识别出在路口左转的白色卡车,导致特斯拉直接撞击而上从卡车底穿过,司机当场死亡。

事后特斯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最终给出结论:主要是当时的情形特殊而导致的车祸发生。在强烈的日照条件下,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都未能准确地识别出卡车的白色车身。日光的强烈反光使得Autopilot没有启动刹车系统,最终导致Model S直接从卡车底穿过。

这起车祸致死案件可能是第一例无人驾驶致死的车祸事件。

但这并不是特斯拉的唯一一次车祸。

就在Uber系统出事后的两个月,特斯拉的Model X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由于未能判定出公路上的隔离墩,导致Model X直接撞上,司机随后命陨公路。

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该起车祸的主要原因在于车主在发生碰撞前,足足有6秒钟时间没有握住方向盘,在系统警示后车主选择了无视。在Autopilot系统说明中,也明确写明了目前在高速行驶中可能无法识别出静止物体。

没过几天,一辆特斯拉在美国加州地区撞上了一辆巡逻警车,当时特斯拉正处于Autopilot系统控制中。所幸只是轻伤,没有人员伤亡。

但是这些事故都体现出哪怕是业内顶尖的无人驾驶系统开发者特斯拉,也在系统的智能性上存在重大问题。

无独有偶,各家自动驾驶公司事故层出不穷。

2018年1月,福特投资的Argo AI 公司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测试自动驾驶车时,与一辆货车发生碰撞。

5月份时,谷歌的Waymo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市测试过程中,与一辆小轿车发生撞车事故。车祸造成无人驾驶车司机轻伤,车辆出现一定损毁。但该起事故完全由对方车辆担责。

谷歌在测试Waymo中错误百出。一辆测试车在时速只有2英里的情况下撞上了一辆巴士。这是一起无人驾驶车百分百担责的事故。

根据报告显示,在去年,谷歌的Waymo每9600公里就会发生一起事故,名列各家无人驾驶系统之首。

8月,苹果的自动驾驶系统测试时也跌下马来。其被一辆轿车追尾造成损坏。

回到国内,在蔚来正式上路后,苏州、广州等地区车祸频发。对于蔚来的主动安全和自动防撞系统是否真正有效,不论是使用者还是看客都十分怀疑。

细观各家无人驾驶系统发生的车祸事件,一部分是由于其他客观原因,但是也凸显出无人驾驶系统如今的主动安全性堪忧。

3.

扑朔迷离

无人驾驶系统在近两年开始频繁上路后,开始密集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

无人驾驶其实相对于人为驾驶,具有诸多优点。高度智能化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系统性的规避掉绝大部分车祸的发生,保证在绝对安全的范围内驾驶。并且这也符合未来智能化社会的发展规律。

但是摆在各家开发公司面前的困局是,在大环境如此针对的情形下,如何才能继续发展?

在Uber发生车祸命案后,彼时美国各地的无人驾驶车都被愤怒的民众恶意破坏。公众对于无人驾驶目前还处于怀疑状态,而各类车祸事件的发生更是加剧了这种怀疑。

无人驾驶开发公司如今在面对开发系统时,面对的窘境不止于此。无人驾驶系统没有大规模铺开的原因,既有目前系统成熟度还有待检测,另一方面是加装成本高昂,大部分公众无法负担。

以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为例,如Model 3车型在国内加装Autopilot系统的费用为4.8万元左右。这一数字对于很多购买者是无法负担的。

Uber在此次事件中被广泛批评的点也正在于对于设备成本的削减。将安全驾驶人的数量由2减为1,削减车身配置摄像头、传感器数量,降低雷达和红外线设备的等级。这一系列的措施,目的即在于Uber千方百计想削减当前无人驾驶系统的安装成本,否则价格太高没有车主装载,仅仅依靠投资人不断投资,开发之路会难以为继。

无人驾驶系统已经逐渐进入密集测试和上路阶段,但是频发的事故让监管部门对其日益关注。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针对无人驾驶在拟定第四版相关规则,而我们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也只有持之以恒的投入和监管,才能让公众对于无人驾驶日后的应用放下戒备的心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