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主权货币再掀热议,吴忌寒深度解构比特币的设想与挑战
科技
科技 > 区块链 > 正文

超主权货币再掀热议,吴忌寒深度解构比特币的设想与挑战

在刚刚落幕的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区块链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围绕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讨论持续升温。在首场“塑造中国未来金融业”的主题讨论中,超主权货币的话题再掀热议。事实上,加密货币的鼻祖比特币诞生的初衷即是创造一个无国界的超主权货币,但这一美好的设想却在实践中遭遇到不小的挑战。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吴忌寒去年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也曾输出这一核心观点。

2011年,吴忌寒进入比特币社区,开始接触区块链技术,并翻译了中本聪《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经典论文;2013年,联合创立比特大陆,公司在加密潮流的顺势助推下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矿机服务商。而作为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和创业过程的资深从业者,吴忌寒对比特币的最初设想与面对的挑战做了专业解构。

如他所说,比特币最初的设想一是发行总量恒定,二是点对点交易形式,让其赋予了可成为更自由、更开放的货币的理想,随后成功吸引到人们注意,越来越多人开始存储并使用它,比特币价格也越来越高。首当其中的挑战,就是比特币价格的不稳定所带来的支付挑战。

“不稳定的币值使得人们在使用它进行日常支付时,遭遇到很大挑战。”我们也看到了,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比特币就两度登上微博热搜,一则是比特币价格破万,另一则是比特币跌破一万。仅2019年5月以来,比特币周末的涨幅就约占了今年总涨幅的40%;而7月伊始,较6月26日近1.4万美元的高点又下跌了近30%。比特币这种强波动属性也决定了其很难被作为一种支付工具。

吴忌寒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比特币社区对此提供了这样的答案。从数据统计上来看,过去几年随着比特币市值的不断增长,波动性在持续下降。如果把相关性进一步延伸,我们会得到一个简单结论,那就是:

“当比特币的市值发展得足够大,币值的波动性就会降低到足够低。如果比特币币值的波动性降低到和美元、欧元或者其它主流国家货币一样,那么比特币用于日常储存和支付的问题就不会太大。这是第一个答案。”

而第二种答案,“比特币不能被用作支付工具,而只能作为一种价值储存工具。”吴忌寒认为,这本身其实也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近几年比特币价格的不断上涨,比特币社区陷入了一种为炒作而炒作的状态,更多人把它当做投机工具。这一观点与传统金融界和科技巨头对待比特币的看法也恰巧一致。

“比特币归零”,“比特币一文不值”,“要区块链不要比特币”等等唱衰比特币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些人又是在传统金融和科技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币圈内外两大阵营,产生明显割裂。但对于从比特币底层提炼出来的区块链技术,却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一致认可。

对于这一底层技术的未来,吴忌寒的看法是,无论比特币能否达到相对稳定的波动成为一种支付工具,在技术层面都会影响其发展路径:“如果未来比特币的市值还在增长,波动性相对稳定,并且被用作支付工具,那么人们就会积极推动比特币扩容; 如果比特币没有被用作支付工具,甚至投资价值也很低,那比特币就不需要扩容,这也将引起技术上巨大的变革。”

除此之外,比特币在数字货币上的先发优势也正受到严峻的挑战。比特币是最古老、品牌效应最大的数字资产,在多年发展的积累效应里,已经走进了用户和平台心中,这为它构建了很强的竞争壁垒。作为早期的比特币爱好者和投资者的吴忌寒用数据向人们展示了比特币的所谓的“网络效应”正在衰减。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比特币在数字货币的市值占比在90%-95%以上。但如今,比特币市值占比已经从90%下滑到40%多。如果它真的具有网络效应,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那就不应该出现眼下这样的困境。”

吴忌寒坦言,认为点对点的电子支付不需要发展的观点是个巨大的错误,这也给了后来的竞争者留出了巨大的机会。“一些在技术和社区治理上拥有重大创新的新兴数字资产,它们会赢得未来大部分的增长。市场不会再欢迎拒绝发展网络支付,拒绝发展网络容量的保守技术路线、意识形态式的数字资产。”

走到今天,加密货币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然在发生变化。按照吴忌寒的观点,即使比特币有如此强大的网络效应,如果犯错,变迁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发生。那么,对于不断涌入的后来者也未尝不是一种借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