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金融就不是汽车好电商??
科技
科技 > 区块链 > 正文

做金融就不是汽车好电商??

近日,鞭哥收到一篇投稿,其中一些观点鞭哥认为值得探讨,在此分享出来,请大家共同赏析。

钟神秀,二十年陈的科技互联网媒体人。期间两入bat,两次创业,媒体、企业、投资圈三重视角,草根+高管两重身份,洞达业界眼光独特,月旦风评秉笔直书。

前天听到一个过时的小道消息,说几家二手车电商的3.15都是不眠之夜,每家手里都备好了紧急《声明》,写好的“第三方”稿件等等,可谓是枕戈待旦。

幸运的是谁也没有被曝光,据说第二天真有去喝酒庆祝的。

然而,那些为它们和它们为别人备好的“料”,窝在手里终归可惜,于是还是在4月陆陆续续的散了出来,其中麻烦最集中的,是关于汽车金融业务的部分。这部分不仅投诉密集,而且家家都有把柄在别家手里。

于是,笔者就听到一种奇谈怪论,说有志气的二手车电商应该是离金融业务远一点,或者说,金融业务太多的汽车电商企业就不是电商。

持这种观点的说,请看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哪家好的电商平台是以金融作为支柱业务的。

然后,又有人的更“真”,说之所以这些二手车电商企业所以介意自己被认为是一家电商公司,是因为在资本市场上,电商公司的故事更动听,杠杆率也更好,比金融类公司高的多了去了……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是似而非的说法。若无心,是对这个行业不了解;而若有心,则是因为有意为之的的因果倒置。

汽车电商的c端收入结构中,有很大占比的金融成份,是汽车电商这个行业的业态决定的!

事实是,淘宝京东拼多多平台上消费的主力很少有大宗商品,它们对金融的需求天生就低于汽车和房产等领域,比如你买个蓝牙耳机,或者屯三个月的卫生纸,你需要金融工具吗?

另外,你以为你买蓝牙耳机或者卫生纸就不用金融工具么?错了,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拥抱金融,不过是更为隐蔽,在财报中也未必单独列出。比如在淘宝买东西用花呗分期,在京东买东西用的京东白条,本质上都是金融工具,只不过是较小额的消费贷而已。事实上,金融已经渗透进任何一种电商形态。

而二手车市场则是金融业务的最典型应用场景。须知,二手车的潜在客户,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的客户,一方面是对价格高度敏感,另一方面支付能力不够强;而汽车又是一个单价高,一次性支付门槛高的商品。从目前看,这两个特征都是无法改变的。

也就是说,没有金融工具的二手车电商,就打不开市场,一个金融工具占比过低的汽车电商,至少是c端业务没有做好。

我们可以看看成熟市场的数据。Experian数据在2018年的报告显示,美国,新车和二手车的汽车金融渗透率在过去的10年间一直稳步上升,8成的美国人用金融工具买新车,超过5成的美国人用金融工具买二手车。

再看看中国市场的数据,J.D.Power的研究显示,国人只有3成6用贷款买新车,只有不到1成的人用贷款买二手车。

数据的意思就是,中国二手车市场的金融渗透率只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左右,未来这个领域的发展欣欣向荣取决于金融工具更好,更广泛的被应用。

在中国乃至世界,做二手汽车流通的,基本都不是因为卖车而挣钱的——因为这是一个过度饱和市场,新车的利润尚且薄如刀锋,遑论二手车也?所以,家家都是亏着卖,靠什么挣钱?答案很简单,金融、保险、维修、车务和其他后服务,这不是公开的秘密,是公开的事实。

任何一家中国的二手车企业,无论是一线的优信、瓜子、人人车、大搜车还是二线的天天拍车、车置宝,只要有2c业务的,大力推进金融渗透都是其发展的重要战略。

金融的确是麻烦,金融的确是投诉密集,但是,笔者可以说,一家金融收入占比过低的公司,才不是一家好的汽车电商公司。

Ok,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判断一家公司到底是不是电商呢?平台化绝不是,58赶集是很大的平台,但只是撮合信息;关键的底层逻辑是,是否用互联网思维来获客,是否进行了供应链端改造。

所以笔者以前说过,有些C2C二手车电商在早期其实根本称不上电商,在升级“保卖”一类环节后,才算是有了点电商味儿——因为你改造了供应链嘛。至于优信大搜车一类的,电商味儿则更浓一些。

OK,那既然金融是二手车电商(也是将来新车电商)的堂堂正道,为何麻烦纠纷还那么多?

这是因为,选择金融业务来支撑电商交易,是一个非常苦逼而且容易惹事而的办法,但没有别的办法。

二手车电商的主力金融应用群体,和标准意义上的“好客户”的画像是不同的。

中国在传统意义上是一个没有借贷消费习惯的国家,真正进入个人金融消费,最早也不过就是2010年之后的事儿。而且,这个行业还被一群做P2P的搞的乌烟瘴气……

对于汽车金融服务来说,这里面的特点就是,如果机构的征信标准高于银行,那就无生意可做;如果降低征信标准,那后期自然就会出现较多的违约和纠纷。

再加上汽车流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高度分散、行业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这就等于让一群本身无论是能力还是道德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升级改造完成的销售人员去做一个技术含量很高、中间又有很多不完善的环节和bug的活儿,不出问题才奇怪了。

所以,笔者觉得,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大部分用户的征信水准不高,大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而各家企业之家彼此的积怨却太高太高。

所以我们在探讨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没有金融做不起来,有了金融麻烦太多,那到底怎么办?

结果只能是——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你们不是大平台么,不是还要靠金融渗透率的增加来吃饭么?那就要有一家企业该有的良知和责任,就要对平台上大大小小的车商的行为负责,就要拿出更高的管理水平,杜绝更多的“个体事件”,不断的升级自己的服务标准,不断的省察自己的监督能力。

如果事事顺心、痛点全无,还要你们做啥?还要数百亿美金投资的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干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