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9 坚持的性价比,真的错了吗?
科技
科技 > 手机 > 正文

小米 9 坚持的性价比,真的错了吗?

小米 9 今天 20 号下午,在北京发布,但是从 1 月开始,小米内部高管’mcn’矩阵,已经在微博上开始一系列的爆料并且不断的暗示提价的预期,最终基础版本的小米 9 6GB+128GB 储存的小米 9 售价 2999,相比前代小米 8 的 2699,提升了 300 元,而高配透明版本,则从 3699 涨至 3999 元。

提价 10%,到底涨没涨价?

300 元的价格提升,主打性价比的红米独立,以及发布会前高管的涨价吹风,几乎坐实了小米涨价。但是认真分析下成本就不难发现,小米 9 几乎没有提价。手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以美元结算。仅美元汇率,小米 9 研发和备货的周期的美元汇率,相比小米 8 同期已经上涨了 7%,而核心零部件的价格微微抬升以及手机工艺的进步基本上就可以抹平这个差额。

所以这 300 我们真的不能冤枉小米,如果提价势在必行,小米 9 绝对是打响的第一枪,而是坚持性价比的最后一枪。

会后,雷军与媒体的表态,也证明,小米 9 的定价只是最后关头的个人坚持。

最后一刻,为谁不涨价?


2018 年小米的销量成长,很大部分来源于海外尤其是印度市场的增量。而在整个国际市场,通过小米性价比路线活的最好的,并不是小米自己,而是 OPPO 孵化的一加。

在 2018 年,一加已经成为印度市场销量最好的高端手机,全球的累积销量均过百万,这本该属于小米系列的荣光,被 OPPO 的子品牌无印插柳的海外进程夺走,显然是小米在国际化进程上的巨大失误。

不仅如此,在作为 2018 年财年增速最快的印度市场,不仅面临着 OPPO/VIVO 的追赶,OPPO 再次孵化了针对印度低价市场的第二品牌 realme,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将销量冲到了第四。

所以 OPPO 在印度的实际销量,已经位列前三。小米作为小米 2018 年增速最快的市场,正在上演着华为和荣耀超越小米的路数。国内巨头在印度的疯狂扩张,并没有环节国内的竞争环境。

在小米 9 发布会前宣发贴的最紧的品牌,已经不再是联想、魅族,而是 VIVO 成立的互联网品牌 iQOO。依托丝毫不逊于小米的供应链与 VIVO 的技术储备,这是一个 2019 年携带着更大威胁的「一加」,这是一个完全不亚于荣耀威胁的火苗。

就在锤子努比亚等等一系列品牌消声灭迹的 5G 前夜,临时说服高管,放弃 3299 的定价,选择生死看淡的 2999,更多的是想摁灭另一个巨头试图在小米后院燃起的小火苗。

而小米 9 可能真的是最后一部性价比手机了,哪怕这是第一部 855 的旗舰手机,此刻,在线下几乎有着绝对的定价权。

涨价箭在弦上,性价比怎么了?


雷军曾不止一次对小米性价比路线的坚持的核心思路,通过是用 低毛利倒逼高效率。并且搬出了 Costco、无印良品以及优衣库这样低毛利高效率的公司作为榜样。

但是到了 2019 年,这三家偏向传统行业的公司,优衣库已经开始了转型,而且无印良品则步入了没落,而股价仍在爬升的 Costco,在遵循低毛利的同时,还有着小米一直在尝试,但远不到普及的付费会员制度。

传统行业都无法证明效率与高毛利之间的有着明确的相关性。而苹果与华为则不断用新高证明着科技行业,对创新的大量投入发挥着比效率更为重要的作用。前辈和榜样都不是小米放弃性价比路线的理由,在上市破发的第二年,小米的性价比模式显然遇到了更大的问题。

性价比的边界 


不仅手机,小米用性价比的屠刀同样夺下智能家居领域的宝座。但是随着 618 和双十一屡屡第一的小米背后,有人发现了一些问题。低毛利高性价比的优势可以快速积累销量。

但是,当电商平台开始同比销售额和毛利时,小米对品类对利润贡献,甚至销售额贡献,甚至相比小米进入前,还出现了下降。而一旦发现赚了吆喝却没有挣到钱,电商的流量自然倾斜于毛利与销售额更为漂亮的新品牌。

而小米内部而言,毛利倒逼效率就意味着,小米也需要不断的跨过曾经大力扶持只有设计和产品定义能力的生态链公司这样的中间商,而把资源投入到具有厂房和生产线的工厂,这种极致的效率追求,在手机业务上已经走到一个极致,但是,我们仔细观察 2018 年的销量,就不难发现,如今这个体量的小米,遭遇了一个比性价比更无法撼动的铁律。

如果说小米 9 的产品没有竞争力,面对发布会后知乎、微博、弹幕的真香警告,显然是不公允的,但是小米在手机口碑上的销量始终没有取得与产品力接近的表现。2018 年小米的销量排名第六,已经远远甩开第二梯队。并且在行业趋势向下的背景下逆势增长并且线上销量排到了第二位。

但是堪称靓丽的销量背后却蕴含着结构的失衡。如果将 2018 全年的线下与线上销售比例拆分来看的话。有且只有小米的线上销量与线下几乎持平,与华为的电商品牌荣耀接近。换句话说,作为一家电商公司,小米几乎已经摸到了中国手机线上销量的天花板,但是作为一家独立手机品牌而言,小米的线下占比显得极为不合理。

2018 年年底独立拆分出了红米,与其说这是让红米专注线上的业务,不如说松绑小米的中高端产品线。让在中国销售和毛利最高的 2000 到 3000 元档获得小米产品应该有表现力。而这一切,都要遵循线下的玩法,抬高售价,驱动过去无法驱动的售卖效率。

对于渠道,毛利是每一个一线销售人员的现实扭曲力。甚至为了在线下铺平道路,小米 9 的主打的曲面设计语言和设计师也是来自对线下市场把握更为精准的 OV 系。

在 2018 年的销量排名上,小米向后一步,便是年销售仅百万的一滩死水,在线上流量价格已经称得上昂贵,且争夺几近饱和的情况下,线下是小米可以向前腾挪最后的空间。

涨价与综合毛利不超过 5%


当我们在讨论小米 9 的时候,并不想用把这件事,简单的概括为,手持性价比倚天剑的杀掉恶龙的少年,自己变成了恶龙的故事。性价比的路线可以调整,但很容易就让人把 去年雷总的那句 「5% 的综合毛利率」的口号,当做年少轻狂的一句「爱过」。如果按照雷军在媒体面前一贯的坦诚,发布会前对小米 9 定价方案 Plan B 的 3299 就显得内涵颇深。

线下销量贡献超过 90% 的 OPPO 和 vivo 一直坚持着与渠道四六分成的传统,小米 9 300 的元溢价也无法与 OV 的分成相提并论。如果小米 9 的备选方案真的是 3299,那就意味着,小米这 300 的涨价空间,大部分是只留给渠道的利润。

这种用涨价换利润,再用利润换销量,除了渠道分走的 300 元的大多数,小米未来提价的机型,很有可能保持着和小米 8 一样综合利润 5% 的承诺,但是在这种激励一旦传递到利润面前人人平等的线下,就很快能反映在销量上。

性价比真的错了吗?


今年几乎没有消息的锤子倒下时,体面一个词从新拿到了台面上来讲。这家公司一方面把巨额门票收入捐赠给开源组织,一方面又无法妥善的安排好来公司门口拉横幅讨要货款的供应商。这背后衍生出了一个极为有趣的问题,当一个公司有了股东,有了董事,有了员工,有了用户,当它倒闭时,究竟该优先照顾谁的利益?

2018 年小米虽然算不上顺风顺水,但是账面上充裕的现金远远没有让小米需要面对这个残酷的选择题。但是作为一家曾经把性价比作为精神内核的公司来说,面对股价的破发,竞争对手的花式竞争,明明真香的产品却因为低毛利导致线下几乎市占不了拳脚,最终导致销量被巨头和各种分身前后夹击时,你会不会真的怀疑,你所坚持的东西,大多人并不在乎?

历史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它不光惩罚那些误入歧途的可怜人,也偶尔绊那些跑得太快的人一脚。

撰文 / MR.厉害

编辑 / 恺伦

责任编辑 / 纤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