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为什么有底气剥离电视业务?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TCL为什么有底气剥离电视业务?

TCL为什么有底气剥离电视业务?

想亲手打造百年企业的人不少。

马云曾经给阿里定下一个著名的目标,要发展102年,横跨三个世纪。

但能做成百年企业的公司并不多,在科技行业,更是屈指可数——爆炸式发展的行业中,别说百年了,二十年以后的公司会做什么,没有人知道答案。

拥有125年历史的GE,给出的答案是:战略放弃自己的现金牛业务,该调头时就调头

GE的前CEO,卓越的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曾在其20年任期内,将GE打造成了一个产业金融集团,业务包括贷款、金融咨询、保险等,业务范围遍布全球。2014年,金融业务为GE贡献了高达42%的利润。但金融业务的不稳定性让GE管理层非常不安,并做出在金融领域“瘦身”,回归工业的决策:2015年,GE就出售了超过1260亿美元金融资产,并计划在2018年时,将金融业务所占利润,降低至10%。出售资产的同时,GE在工业上进行了大手笔的投资。

而在终端消费者更熟悉的领域里,同样已过百岁诞辰的IBM也曾经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转型,其中最后一次,便是2004年底,IBM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其中包括著名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

“蓝色巨人”曾经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的创世主。而在出售PC业务时,IBM给出的报价仅仅只有12.5亿美元——当年IBM的年收入是900亿美元。IBM“贱卖”了自己最有标志性的业务,全面转向企业服务。

如今,在中国的科技行业里,也有老资历的企业在谋求转型。

已成立37年的TCL集团,正在推动的重组方案,计划将年营收超500亿的终端业务从上市公司中剥离,转向专注半导体显示及材料领域和产业金融投资,也是这样一次根本性的转型升级。

一、造电视赚钱越来越难

在上世纪80、90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是老百姓眼中对美好生活的最起码的要求。TCL赶上了电视从奢侈品到家庭必备的娱乐中心的历史时刻。

1992年,第一台TCL“王牌”大屏幕彩电面世。到1995年,凭借经营观念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TCL的彩电销售额超过10亿元,利润8000多万元,超越了许多国内老牌彩电企业。

TCL为什么有底气剥离电视业务?

图为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

25年过去,回顾以TCL为代表的国产电视发展史,不难总结出这个行业的一些脉络:

  • 随着电视基础技术的升级,从显像管电视到液晶平板电视再到最新的量子点、OLED等显示技术,国产电视品牌逐渐追上了国际一线厂商的技术换代节奏。
  • 在电视的智能化方面,国产电视甚至走在了全球最前沿。
  • 随着产业链的逐渐完善,电视制造的模式相对固化,早早呈现出红海市场的竞争特性: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成了决定一个电视品牌能不能压低价格、抢占市场。价格战一方面导致终端业务利润下滑,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厂商的研发投入。

依托人口和市场红利,国内的家电企业缔造了一个辉煌盛世时代。红利期一过,再赶上家电互联网化的浪潮,传统家电厂商又有了新的挑战者。

直接地说,造电视赚钱越来越难。

根据主要国产电视品牌上市公司在2017-2018年间公开的财务信息,电视厂商们在2017年的经营利润均出现了大幅度滑坡,某典型品牌的财报表明,2017年,电视业务的毛利率仅有21%,相比上年减少0.58%百分点,而整个集团的年度经营利润相比2016年锐减56%。

传统电视品牌不好过,这不仅仅是电视的原因。随着电视市场竞争饱和,传统家电品牌们早早就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生产的产品从电视到白电、小家电到数码产品,至于其他业务,多涉及金融、房地产等,甚至环保也成为传统电视巨头财报中亮眼的新兴业务。

多元化是柄双刃剑,它既能帮助企业平稳度过主营业务因市场周期带来的经营效益波动,但多元化也对电视制造品牌们的市值带来负面的影响,投资人往往只能按照综合性公司中市盈率最低的业务来计算整个公司的市值。

虽然电视不赚钱,但电视零件可以。

手机行业尽管从年龄上看更像是电视的“小弟”,但在这点上,手机行业更早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如今终端整机的产品创新,更依赖核心元器件、核心软件供应商的创新。

今天的手机宣传中,来自高通的顶级处理器、索尼最新的摄像头(也包括摄像头中双像素对焦等新技术)、三星的大容量存储和显示面板等,成了手机性能宣传的重中之重,而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的屏下指纹等,技术来自核心供应商汇顶等。国产手机厂商喜欢内置的美颜功能,也出自虹软等算法供应商之手。

行业会变成这样,一切都源自消费者希望“买得更便宜、用得更爽”的基本需求。

在电视上也是如此,消费者希望电视不仅要做到低价,还要尺寸更大、画面更清晰、颜色更鲜艳更准确——直接的结果是,电视机便宜了,但便宜的电视机们却选装了更好的显示面板。根据TCL介绍,如今一台主流价位的电视,显示面板的成本占据了整机BOM成本的60%以上。

向产业链上游走也是一门好生意。

还是以手机行业为例,2018年,高通仅销售芯片就带来了173亿美元营收,尽管手机行业呈现整体衰退,高通的芯片业务仍然有5%增长;以手机摄像头为主营业务的索尼半导体业务,为索尼贡献了全集团利润的20%,仅次于游戏娱乐部门,并且是索尼稳定的经营现金流来源。

TCL想做的,就是从整机巨头,变身成为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巨头。但这条路并不好走,产业链越向上,意味着越“核高基”,重资产、重研发的经营管理逻辑,与制造业完全不同。

《中国企业家》杂志曾撰文指出,

“在产权制度改革中,为了避免触碰国有资产流失红线,李东生力主只动增量,不动存量,实现了中国最具范本意义的改制方案”。

而今天TCL主动剥离主营业务转型,可能会再次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成功范本。

二、十年前的投资,TCL的未来

2009年,TCL投资成立华星光电,定位是专注半导体显示及材料领域的创新公司,目前投产及在建产线上计划总投资达到1891亿元。

这次TCL的转型,核心就是保留华星光电和产业金融,剥离智能终端制造、销售业务。十年前的这笔投资,成了今天TCL确定的未来方向。

事实上,早在去年,TCL就曾尝试让华星光电单独分拆上市,但因为监管规则限制没能推动。而到了今天,TCL选择将其他业务剥离只留下华星光电。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透露,在推动重组过程中,他曾与机构投资方沟通,投资人没有一个不支持TCL拆分的,甚至还有人表示,“你早该这么做了,哪怕是一块钱也得卖了。”

问题是,留下的华星光电,有没有能力承载一个市值300亿的大集团的转型?

李东生给出了很简单的答案:可以。

在近日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李东生亲自介绍了华星光电的发展现状。TCL认为,华星光电已经实际上成为了上市公司的核心主业,最近三年时间,华星光电净资产在整个集团占比超过了80%,净利润超过了90%。

TCL的财务数据表明,华星光电的面板业务,不仅很赚钱,而且很稳。在重组剥离终端业务后,上市公司归母净资产将从295亿上升到318亿,净利润率将从重组前的3.17%大幅提升至10.5%。

面板能赚钱,这与华星光电从立项起就追求的高效益运作是分不开的。

据李东生介绍,华星在半导体上的投资,并不是一开始就将全部资金投产,而是选择稳步发展,每两条生产线间均保持至少两年的时间间隔,用于技术迭代。

以华星目前的大尺寸面板为例,目前有四条生产线,较早的两条G8.5代线已经满产满销,而另外两条全球最高世代的G11代线中,一条已经试产,产能全开要等到2020年,而另一条,则希望在2021年起开放40%产能用于生产8K超高清显示面板。

稳妥的投资带来的是较低的工厂折旧费率和行业最高的EBITDA利润率。根据行业预测,大尺寸面板在近两年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而在2020年后,新建项目明显减少,部分产线老化,供需逐渐趋于平衡,届时华星光电的两条G11代线也将量产。

这次分拆,除了让上市公司更赚钱,还要帮行业造出更好的产品。

作为供应商的逻辑是,有技术才有客户。

华星光电有一支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极强的团队。现任华星光电CEO是曾经LG显示的副社长,曾负责LG显示G3.5至G7.5代线建设。

TCL为什么有底气剥离电视业务?

图为华星光电公司大楼

目前华星光电在大尺寸屏幕上聚焦OLED和电致发光QLED材料的研究和印刷显示等工艺的开发,并推出mini-LED分区动态背光,在亮度、色域、寿命、性价比上有明显优势。

而在小尺寸面板领域,华星光电首条量产线直接选用了曾经被iPhone采用多年的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目前已向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供货。李东生认为,未来小尺寸面板的经济效益与在营收中的占比,还会有更快的提升。

技术供应最终落地于产品,就是消费者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更好的手机、电视。TCL认为,此次公司重组,将华星光电与TCL的终端业务完全分割,会让行业中的其他制造商更愿意采用华星的产品。

TCL等企业深耕供应链上游,成为所在行业的核心供应商,还会对中国制造企业出海带来更大的便利:中国科技产品向欧美输出时,既要面临来自全球的产品实力竞争,又要规避技术专利等限制,而自主研发的高品质元器件,也成了破出海局的关键因素之一。

诚如此前虎嗅撰文所说,在一定程度上,营销和渠道只是表象,全球化比拼说到底还是技术的比拼。

“科技领先是TCL在世界舞台上和世界巨头竞争的根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