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透视拼多多上市后首份财报:哪些欢喜哪些忧?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观察 | 透视拼多多上市后首份财报:哪些欢喜哪些忧?


凤凰网科技 管艺雯

“话题之王”拼多多已经上市37天了,在过去26个交易日里,12天上涨14天下跌,最近的一个交易日(30日)收盘价17.99元,低于发行价19美元,当日股价重挫14.94%,市值跌下200亿美元大关。

今日美股盘后,拼多多发布了上市后首份财报。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算是拼多多上市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此次财报发布的是拼多多在第二季度的业绩,时间上是在上市之前的各项指标数据。不过我们依然可以透视这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拼多多在过去的增速有多快?接下来是否已经出现一些隐忧?


图解财报数据:

各指标高增长,隐现增长放缓

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GMV和月活用户数的大幅增长,充分证明了新电商模式服务最广大用户的潜力。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持续提升平台的影响力与用户体验。我们将始终致力于技术投资,致力于平台的长期发展。”

拼多多财报电话会上,与会高管表示:“本季度公司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不断提升用户的参与度。目前,平台拥有强劲的现金流,财务净亏损符合我们的预期。未来,我们将继续投资开发具创新性的技术,聘请最优秀的人才,以确保公司的长期可持续性增长。”

第二季度,拼多多各项数据指标可以称之为亮眼:营收27.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89%;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12个月,平台GMV为26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3%;活跃买家数为3.436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45%;Q2平均月活用户数为1.95亿,较去年同期的3280万增长495%;活跃买家平均年消费额为762.8元,较去年同期的385.0元增长98%。截至公司IPO前的2018年6月30日,拼多多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计90亿元。

当季,拼多多的费用支出高达89.6亿元,其中包括平台研发支出1.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47%;市场推广支出成本为29.71亿元,上述因素使得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公司营业亏损为8.16亿元。

而对于行政费用方面,本季度支出高达58亿元,去年同期仅为600万元,主要归因于员工数的增长以及股票薪酬支出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平台累计净亏损为78亿元,GAAP和Non-GAAP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将股权激励纳入企业运营成本,拼多多在上市后首份财报中一次性计算了此前面向全体员工发放的股权激励。

就活跃买家维度来看,尽管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量在近两个季度都保持了单季5000万的高速增长,但环比增速在放缓,2017年的后三个季度,环比都实现了50%的增长,这一百分比在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仅分别为20%和17%。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用户平均年度支出、GMV等维度的数据上,尽管绝对值的增长依然惊人,但都多多少少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态势。

若将阿里与拼多多进行比较,7月28日阿里更新了其2018年财年的最新年报,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阿里的年度活跃买家达5.52亿,移动每月活跃用户数6.17亿,该财年总GMV为48200亿人民币,其中淘宝GMV为26890亿元人民币,占比55.79%,天猫GMV为21310亿元人民币,占比44.21%。

与之可以对比的是,7月26日刚刚上市的拼多多,由于其招股书披露的最新数据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的,为进行有效对比,我们看拼多多招股书中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数据,其中显示,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2.95亿,APP月活1.66亿,该财年GMV达到1987亿元,和淘宝对比,淘宝的年度GMV约为拼多多的13.5倍。

再来计算这两家电商平台每位活跃买家的平均年度消费支出,即用年度GMV除以年度活跃买家数量计算得出,拼多多平均每位活跃买家的年度消费支出为673.9元,而阿里的数据是8731.9元,是拼多多的近13倍。

在2016年,拼多多创始人、CEO黄峥曾说过这么一番话:“我们这个团队可能跟阿里团队差了20 年,我觉得我们也许有机会在新的流量分布形式,新的用户交互形式,和新的国际化的情况下,能够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阿里,当然这句话可能当前看起来有点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过去,也不见得没有机会。”


上市以来的质疑

几乎没有一家公司像拼多多这样,在经历上市高光时刻后迅速坠入舆论的旋涡,批判拼多多似乎成为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

首先是山寨假冒商品倍出。假的太过明显的电视、手机、盗版书层出不穷,声讨的舆论太强,以至于拼多多不得不在上市后仅4天,紧急召开了一场面向媒体的假货答疑会,首先派出的是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和法务负责人杏子,或许是对达达略带情绪的回应不甚满意,拼多多在群访结束后又杀了一记回马枪,创始人黄峥忙完事务后匆匆赶来,与还没来得及撤离的小部分媒体进行了深度沟通。

8月1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称,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检查。

8月22日,拼多多发布了“双打行动”阶段性说明,公司在监管部门的全程指导下,展开打击销售侵权和假冒产品的“双打”行动,对社会持续关注的“傍名牌”等现象进行了靶向治理,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商品,并开设专门的举报邮箱copyright@pinduoduo.com,以加强清理涉嫌假冒侵权商品的精准度和全面性。

拼多多在声明中表示,“深知存在于过去的问题不应该继续存在于未来,有担当的企业应该通过创造性地解决存量问题来寻求发展,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但美国律所似乎并不买单,拼多多发布首份财报前夕,再次遭多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发起集体诉讼调查。其中,位于美国加州的律所Robbins Arroyo和Levi & Korsinsky在8月底分别通过各自官网发布公告,直接向拼多多管理层开炮,认为拼多多打假无能,由此引发投资者损失。

截至目前,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拼多多已经面临10家美国律师事务所的集体诉讼、并且上市第五个交易日即闪电遭遇首家律所集体诉讼调查,创下中概股IPO后最快被诉、最多被诉的“双纪录”。

而拼多多业绩本身而言,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的销售营销费用从2016年全年的1.69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17年全年的13.45亿元人民币;2017年第一季度销售营销费用为7390万元人民币,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仅单季的销售营销费用就高达12.18亿元人民币,逼近2017年全年;2018年第二季度,这一费用支出继续飙升,达到29.7亿元。拼多多的销售营销费用主要是由于广告费用和促销活动相关费用的增加。

进入2018年,拼多多明显增加了营销与市场投放,从比重来看,2018第一季度其营销与市场费用占总费用的92%,这一比例在2017年第一季度仅为37%,2017年全年为83%。

资深媒体人关健认为,与很多速快增长的初创企业一样,拼多多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营销拉动特点,而上市后的拼多多应该会经历一轮成本费用结构的调整,即提升研发费用在总成本费用中的比例,降低营销费用率。研发费用中也包括一部分技术员工的工资支出。

有意思的是,一位接近拼多多的人士向凤凰网科技透露,事实上,糟糕的舆情对拼多多的业务营收和增长并没有带来太大影响。

时间维度上,经历了拼多多负面舆情爆发的第三季度财报颇值得关注,据凤凰网科技了解,Q3财报将在11月份左右发布,拼多多的业绩走向如何,Q3财报的数据将会说明一些问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