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得得吐槽大会·实录】原上交所CTO白硕直面怼友,一场区块链学院派的顶级交锋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链得得吐槽大会·实录】原上交所CTO白硕直面怼友,一场区块链学院派的顶级交锋

原标题:【链得得吐槽大会·实录】原上交所CTO白硕直面怼友,一场区块链学院派的顶级交锋

链得得App注:链得得《无眠吐槽大会》是一档聚焦区块链领域的高质量吐槽节目。每一期将针对区块链领域较为热门的项目/话题/现象,邀请项目负责人/话题当事人做客现场,和社群用户进行有理有据、交锋激烈的高质量辩论,理性吐槽、科学互怼。


链得得旨在通过专业高质量的吐槽辩论,打造去中心化的项目评估平台,直面谎言和泡沫,为行业正本清源。同时,让主角和创造者回归给用户,让每个用户真正参与价值创造,传递知识,在“吐槽”中学习成长。

共识生于质疑、盛于理解,链得得喊你来吐槽!


8月15日晚,知名区块链技术专家、原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工程师”白硕做客链得得《无眠吐槽大会》,与群友们分享了对于“一切即交易”与“一切即挖矿”技术路径的看法。链得得App特别整理编辑了链得得“吐槽大会”之吐槽白硕实录。

1、链得得怼友(up@BiClub):作为可能是链得得吐槽大会最年长最资深嘉宾,您觉得行业目前存在哪些乱象?您如何看待这些乱象?项目方信息不对称对整个行业层面的长期影响会有哪些?

白硕:第一个问题很好。乱象很多,主要还是项目质量参差不齐,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不是千篇一律或是一刀切的现象,而是没有门槛儿,没有门槛儿的投资市场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要有门槛儿?

我的理解是:买卖双方总是会有信息对称的问题,如果太不对称就会被更新的技术给打破。我们现在就是处于这样一个项目方和资金方的信息很不对称的状况。这个很不对称的状况将来是要被打破的,代之以更加对称的关系。由信息的更加对称来引发市场的自动的淘汰更新。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良币驱除劣币,而不是相反。

所以在我看来,这么多乱象背后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项目方的信息不对称。

主持人李非凡:项目方信息不对称对整个行业层面的长期影响会有哪些?

这个影响是很深远的。首先会影响到大家对项目的评价,如果项目是一个含糊其辞的、几页纸的描述,大家很难对其进行评价,或者说根本就是无从评价起。那么一定会随着项目的不断落地、代码的不断出来,才有可能进一步去评价,这是其一。

其二,有一些链的纯底层技术项目在白皮书中承诺的指标、技术创新里面可能掩盖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这些比较重要的东西并不是说是这些有特色的指标,很多指标背后是有牺牲的。如果没有说出来牺牲的是什么的话,那么纯粹的指标也是骗人的。所以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对项目的评价和估值。再进一步,可能还会影响到项目的本身运作,包括财务状况、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认知。

2、链得得怼友(semperfi):您说目前大量懂区块链的极客没有配置到主战场上,这里的主战场主要是指哪些呢?

白硕:我现在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个区块链技术技术的极客没有配置到主战场上指的是什么。那我指的就是,一些有产业背景的,有真实资产对应的,然后一些自带资源自带流量的优质项目上。

这个主战场过去们可能比较狭义的指链圈,在这个今天的链圈,其实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纯链圈,这个往下运作有它的局限性。尤其是区块链本身这样一个以信任为卖点的技术,那么它这是不适宜。

不适应链圈的特点,主要是说,不能你卖一个黑盒子说,这就是我的区块链,然后让别人去信他,这样的场景是很滑稽的。在区块链领域跟别的领域不一样,开源似乎是一个刚需,这个有些项目暂时不开源,但是不开源一定被人吐槽很多,最后可能被迫也要开源,所以一定会开源。但一旦开源,那你就保护不了自己,就不能像乙方用技术的壁垒的保护自己。

所以,这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它保护不了自己,那么纯链圈的项目就吸引不到合适的人,这个是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纯链圈的项目,也进入不到大家的视野。我们讲的,有产业背景,有实际资产对应,自带流量自带资源这样类型的项目,一开始是非常之少的。

主持人李非凡:上周在三亚的时候您和我聊,您觉得今天的主战场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和乱象,主战场的这个现状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技术精英和传统优质资产在短期内进场吗?

主战场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大家还没有想明白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够把链圈的特点和主战场的特点深层次、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特点,形成融合的效应。如果是单方面,或者说很勉强的去把他们捏起来,也捏不出一个好项目。

第二、在这个主战场或者说我们就我们讲这个事儿就是有实体经济背景的这样一些项目。它怎么样进入币圈?这里边还有诸多的法律问题和合规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回到技术上具体的体现是:联盟链,或者许可链,和公链之间到底就是是一种什么样的架构关系啊,就是说。这个信息流是什么,然后这样的token流什么样的等等,这都是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去设计。

从时间上看是不是会短期内进场。我觉得也没有那么乐观,这个确实是需要有更多的项目。一个是他自己要做很多的准备;另一个,是把它的特点和区块链的特点结合起来的时候。这个结合点的选择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就是我们讲“一切挖矿”这个后面会展开。以后再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再细讲有产业背景的,它就有它的这个产业的流程。那么怎么样在流程当中嵌入挖矿,嵌入贡献者,嵌入对贡献者的激励。

3、链得得怼友(王友友@上链科技):白老师你好,很荣幸和WBO世界区块链组织首席科学家对话,我所认知的区块链技术不但改变了经济体内所有对象的生产关系,也改变了他们的金融关系,在分布式的通证经济,区块链是否彻底颠覆了现有金融系统,从而衍生新的链上金融体系,可否描绘一下分布式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具体形态。

白硕:第三个问题里面有很多自我假设的观点,这些观点我本人也不是完全认同,大家可以去切磋,但是我对于通证经济或者说区块链本身到底在什么地方改变生产关系这个问题,我有比较系统的看法。

生产关系本身是一种结构,生产关系发生改变也就是结构发生改变。在结构的组成部分有一个突变,具体地说,在我们的社会里,从数学上可以把这个东西抽象成某种距离,距离发生了改变,或者探索到一个临界点而突变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些业态的改变。

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就是网点,也就是一个实体的店。这个实体店要卖东西或做金融,大家只有到这个实体店里才能享受到金融服务。那么大家会跟着这个实体店的地理位置的分布来做决定,这等于决定了一种金融原始形式的业态。

之后我们看到交通发达起来了,虽然两个点的地理位置非常遥远,但是它们的交通非常方便,比如北京和上海之间交通就非常方便。交通的方便与否就可能就成为联系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么这种改变与传统很不一样,即我们按照交通的速度形成了新的活动半径,这个活动半径重塑了我们生产关系的结构。如果说之前的那个网点是坐商的话,那么现在就会有行商,就是说一些行走的、移动中的业务形态就会被开展出来。

再下面,比如说通信网络涉及到信息的交换和传播等环节,过去可能需要一些比较笨拙的方式,那么现在我们有了更加方便的方式。信息就进一步改变了大家的距离概念,即信息意义上的距离的远近跟地理上的距离的远近就又不一样了,最典型就是贵州的大数据。

贵州为什么可以把大数据产业搞得很好,这跟它之前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搞得怎么样,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有电、有网,那么实际上它就有搞信息的优势,而跟它之前的工业和农业有多发达其实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到后面又会出现信任距离的改变。之前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基本上是陌生人的时候,他们的信任距离是很远的,即使是面对面,信任距离也是很远的。当有一个他们都相信的实体时,这个实体就会拉近他们的信任距离,这个实体之前就是中介机构。

那么后来区块链出来实际上就相当于把中介机构信任的实体技术化手段给自动化了,变成了一个平台:即如果两个人都信任这个平台,那么两人距离就会拉近。如果说大家之前通过其他的方式建立了一种生产关系,为什么叫生产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距离关系。那么在这个新的区块链的情况下,就有一些人在这个重新塑造的信任距离的空间里会离得很近,就像我们币圈的一些人。

4、链得得怼友(王友友@上链科技):区块链通过资产上链保全所有者的产权,确保每一个主体获得应得价值,从而抛弃传统的组织形式,通过利益的一致性目标自由组合新的链上组织,请问白老师对目前要在企业组织形式动手术刀的“币改”、“链改”有何看法?

白硕:关于币改、链改有很多的说法,这些说法的背后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推动产业背景、有真实的资产、价值上链。然后再为这种资产上链,去提供各种各样的配套服务,我觉得是所谓币改或者链改的初衷。所有的讨论本质上都在围绕着这样一个事情展开。

那么这个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对之前的乱象,特别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这样一个现象的拨乱反正。这个是一个好事情,大家去反思这个事情肯定是就是正面的。但是反思主要是有些操之过急,还有一些是比较生硬,就是马上就要见效、马上就要去做一个惊天动地的改变、然后马上就要引入新的资产。如果都是这样一个很急的心态,我觉得也可能就是事与愿违。本来花很大的力度,希望让大家见到一股清新的一些力量,但是如果走的过急了,可能会事与愿违。

这个事情的会对整个币圈现已经形成这种业态会有一种新的冲击,这个具体的冲击可能体现在没有门槛,或者唯一的门槛就是钱,就是交一定的币。还要去做很多的审核,去看你是不是达到了这个门槛的要求,就是这种所谓的这种保健性质的工作。

这个工作其实涉及到方方面面,过去说尽职调查,在这个IPO当中会有很明确的尽职调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形成一些对项目方的尽调:这这个领域有什么特点是不同于IPO过去的尽调、还有什么是值得继承的等等,这样一些问题,我觉得都可以很好的进行讨论。

在尽调或者说是整个币改当中引入门槛儿的时候,也必然会要引入一些跟门槛相配套的一些技术,比如说白皮书。是否有超涉嫌抄袭,是否有新意,这些事情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做。你的代码,到底有多少改进,就是有多少进展,这些事情也是可以通过或者是人肉或者是一种人工智能的方式来进行评估的,诸如此类。

总而言之,就是说币改也好,链改也好,这个是对这个空气币的一种反抗,这是值得肯定的。它的出现会引起整个工作流程的变化,会引入一些新的环节,也许是旧的,就是说从传统资本市场借鉴来的。但是在币圈里,它是新的。

甚至说这个业务环节本身是传统的,但我们在现有的这个技术条件下,可以有跨越式的打法,直接引入AI,来进行一些这个涉及到币的审核、准入,这些环节直接采用一些人工智能技术才是可能的。

5、链得得怼友(CarlesZhang):法定数字货币CBDC与传统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的异同在哪?

白硕:这个异同首先不表现在技术上,还是表现在法律属性上,它们的法律属性有着非常鲜明的不同点。一个是受到国家支持的、有国家背书的,而且还要受到中央银行强监管强监控的这样一种货币。另外一种就是自身货币,即民间自我发行、自我记账、自我维护。从它们的组织形态来说,这些方面是很不同的。

第二个看它们在技术上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们不好千篇一律地说,因为央行就很明确地说过,在一些环节不一定要采用区块链技术,比如要做国家法定数字货币,但是这不一定会使用区块链技术或者说不一定全盘使用区块链。我觉得这也是情理之中,可以根据业务上特点,在技术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一些数字货币或者加密货币里面的很核心的东西可能会以某种形式在数字货币上走下去,第一个就是点对点:所谓点对点,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比如我们看中本聪的原始论文,他也叫点对点数字现金系统。这里面说的点对点,当然有更详细的解释,但是从使用者点对点的体验来看,即两个人对面也好或者两个私人之间瞬间转账、发红包等等,其实我们移动支付就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这个体验已经很难超过移动支付的体验了。点对点支付的体验背后走的是商业银行的体系还是数字货币体系,本来是非常不同的,但哪怕在背后的体系非常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也很难在用户体验上制造出一种差别,让数字货币的点对点体验要比商业银行绑卡的移动支付的点对点的体验更好。

所以说法定数字货币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要点对点,但是点对点不是最终的卖点,只是说首先要向这点看齐,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发行就可能会失败。

好,那么我们再看它的第二个属性,就是个人做主,即我的货币我的价值我做主。当然我们也看到动用银行账户里面的资金确实会有很多限制,而且这些限制很多人也有切身体会:比如要证明你是你,你妈是你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已经去世了,去世之前没有把密码交代清楚,那么他的亲属就要去银行办理一些遗产,遗产不多,但是能把人折腾得半死,我的亲属也有过这种直接的体会。

从第二个方面说,法定数字货币一定要体现出持有者能够具体做主的优势,这也是比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优越的地方。即只要有公钥,有私钥,就可以自己做主。当然你做主这件事情也是有监管的,因为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的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反洗钱。在反洗钱大的国家诉求面前,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体系的设计必须能够让监管者对数据有一种穿透。或者说,有一种后台的非常彻底的实名制。

第三个方面,就是可编程。可编程这样一个特点,其实是比前两个特点更加体现我们数字化世界的特色,因为前面的特点只是对我们的现金,对我们现炒的一种直接的模仿,从我的口袋里给到你的口袋里,或者从你的口袋里给到我的口袋里,否则这个钱就放在这个钱包里不动。

不动这件事情其实就是睡觉,这个就是我们传统的货币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如果我们搬到数字化的世界里还是简单的模仿这样一个状态,这是不够的。

想进一步怎么办?那就是说要让你的价值还能飞一会,所谓的飞一会就是希望它能够不受你的控制,也不受我的控制,但是可以让它去受我们两个都认同的一段代码的控制。我们把价值的控制权交给一段我们认同的代码。

这件事情我们叫可编程,数字货币的可编程这件事情实际上是真正能让数字货币活起来,如果我们讲数字货币是一个法定货币的话,那就是说要让使用法币的群体真正的进入数字时代去享受数字化的世界、数字化的一些科技成果带来我们生活的便利和翻新的花样。如果你不支持可编程就做不到这些。

在支持可编程这个问题上,不同的数字货币包括我们说的虚拟货币实际上能做到的这样一些程度还是不一样的,包括我们之前大家说的智能合约可能直接想到的例子就是遗产分配,但是真正遗产谁还换成虚拟货币,然后在虚拟货币的链上去分这个遗产,这个事情可能疯了。

所以这样一个场景,一定是法定货币的遗产的分配,一定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就是法定数字货币,然后再加说一个遗产分配可编程的应用里让它跑,跑出来的就是法币的再分配。

这才是最自然的,当然这个最自然的事情我们拿着虚拟货币说了半天,其实都不是真正的落地的场景,落地的场景就是法币做到这一点。

6、链得得怼友(CarlesZhang):白教授之前也是很关注Fcoin,那对于Fcoin近期的动态,社区公投,停止交易挖矿等,白教授有何评价?频繁的公告推送和新规则的反复尝试,作为交易所来说这样频繁的规则和公告变化是否影响体验和交易所自身的稳定发展?

白硕:我首次听到交易及挖矿这样的时候,感觉还是比较振奋的。虽然说它本质是一种促销,但是确实它通过这样一种改革,改变了治理结构。其实也激活了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把交易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的危机,用这样一种方式捅破了,让社区能够去关注它,想办法从各个角度改善业态。

交易挖矿停止还是不停止,如果我们把它理解成一种促销,那促销活动的停止和不停止,这是人家自家的事儿,想停止就停止,不想停止就不停止,我觉得没有那么多可评论的。

但是,如果交易即挖矿,被它激活的交易如果只是搬砖,那么它只是流量的再分配,而不是一种流动性的激活,跟资本市场富裕交易所,传统的功能,价格发现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没有什么过多的贡献,他就是贡献,就是说这样一些交易本身不包含积极的价格。

流量的思维和流动性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流量的思维是互联网的思维,流动性的思维是资本市场的思维。如果不能激活流动性,只激活了流量的一个重新分布,那么它的意义是大打折扣的。

主持人李非凡:频繁的公告推送和新规则的反复尝试,作为交易所来说这样频繁的规则和公告变化是否影响体验和交易所自身的稳定发展?

白硕:我很敬佩币改的这样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以非常高的执行力推出了一些举措,这些举措的,以公告的方式接踵而来,让我们看的目不暇接,这些公告说明一个事情,大家知道币改需要很大的执行力才能改,也就是说这个改进,有它的迫切性。但是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有些事新的资产的进入,良好的资产、包括良好的资金的进入,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要给我们整个市场这样一个时间,让大家喘口气。

7、链得得怼友(CarlesZhang):区块链行业的混乱大家有目共睹,白教授对于行业内的监管、自律有什么解决的方法与路径?

白硕:币圈的特殊性就是全球化。既然是一个全球化的币圈,那么在不同的监管区域内,同一个项目可能就会受到不同程度或者不同力度的监管,所以具体的监管是由它所在的法律管辖区决定的,这些法律是不同质的,而不同质的法律会给整个币圈的监管带来困难。

但是区块链本身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实有些事情可以不用等到全球监管取得一致或者达成法律协作的时候,等到那个时候才来谈监管就太晚了。

区块链本身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实我们可以先做一些事情。从技术上来说,第一个就是自监管,通过智能合约把你承诺的那些很规则化的事项变成代码,把这个代码放在链上、晒在链上。最后做到没做到不是凭良心的,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真正约束人性的就是强制力量,监管是一种强制力量,强制执行的程序代码也是一种强制力量。

我们希望强制执行的程序代码会成为一种我们自监管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承诺的事情、项目方承诺的事情不是一个口头或者书面的承诺,而是一种代码级的承诺。如果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可以看到以太坊有类似这样一些动意,其实我本人在去年夏天的时候我也提出过类似的主张,就是你不是做不到,大家都是搞区块链技术的,能做到但是当时的说法叫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第一个方面,叫自监管,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去自监管。

第二个方面,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给大家提供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赋能让社区监督项目方,是一种智能加社区的一种监管。

第三个是交易所,交易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实体,就是觉得叫它机构可能也未必,比较特殊的一种实体,这种特殊的实体目前职能太广泛。

我们经常讲,它从证监会、发改委、交易所登记结算,和券商无所不包都放在它的肩上。所以交易所这样一个无所不包的职能边界是需要改变的。当然说是不是,交易所自己想改变这种事情,可能是比较难,但也需要我们新的业态,不管是后起的这样一些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保荐机构也好,希望这些后起的机构,能够对先前的交易所的职能边界进行一定的冲击。然后,在这新的这样一种压力之下,不是简单的说我良心发现我要改,而是在压力之下,不得不改。

8、链得得怼友(李岳恒@TokenUP首席产品经理):白老师,如果一切行为都是挖矿,那么如何设计挖矿的Token经济模型?一些通用的规则或者常见的坑有哪些?

白硕:我确实是有这么一个主张,就是一切即挖矿,这个一切即挖矿并不是说漫无目的或者是一个不可证实的观点,不是这样的,我是有所指的,就是说什么样的东西适合一种挖矿的结构呢?是这种求解这个方向是难的,验证这个方向是容易的,这两方向存在着不对称的情况下,然后把求解的这个环节给开放出去,验证是大家可以在链上。开放出去的这部分也是让大家动用更多的资源、动用更多的智慧。

 比如大家如果学过计算机理论可能都知道P等不等于NP这样一个问题,都知道NP完全的这样一个问题类,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图灵机这样一个确定性图灵机的框架下,我们会发现它是求解非常的困难,但是验证非常的容易。

 这个特点就不仅仅是在理论的难题中存在,在我们产业落地的场景中也普通存在。

所以我提一切即挖矿其实我背后的含义是要在我们的落地的场景中找到这样的环节,找到这样的求解和验证双边难度不对称,不对等这样的环节,然后把这样的环节开放出去,把我们的贡献者引入进来,有贡献者然后大家很容易验证他们的贡献是否确实是真正的贡献。这样的话,挖矿的结构就成立。

那么,通常我们讲,就是比特币的挖矿,原来的这些数字货币挖矿,它是一种堆叠算力来进行记账,其实我们也看到用很多别的,用存储也好,用带宽也好进行挖矿的例子。

我们现在就是用产业里面的特定的流程,特定的环节来挖矿,这是我真正想提倡,倡导要做的事情。

对空气币,我本人是深恶痛绝,可能很多人都是深恶痛绝,但是在一个特定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的话,这个空气币还很猖獗,而且它们等于说之前这样一种模式,也把这个很多人的预期给带歪了,这个带歪的预期,你要想马上就正过来,这件事情是比较难的。

空气币,它自己泡沫破裂,它自己完成它的历史,终结它的历史,这可能时间还不要很长。

这个市场后期是不是一定是严冬?我觉得至少是比较严峻的,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因为我看到很多的优质的项目在进场,当然这些优质的项目成为场内的主力还需要更多时间,我们就需要这样一个时间。所以尽管乐观,但是还觉得不会那么快。

9、链得得怼友(牙哥):市面上有挖矿的币和不挖矿的币,不挖矿的币跟Q币除了上了交易所之外有什么差别?

白硕:币不是一定要挖矿的。币的增量是由什么来支撑?可以是由资源的耗费,由算力的耗费来支撑,像比特币这样,也可以由其它的东西,比如由一个实体的资产来支撑,甚至是质押在银行的一些法币。在这些法币在质押的情况下去发行相应的稳定币或者什么东西,这个都是有可能,挖矿肯定不是唯一的。

但是这个可信性比较难办,就是说实际上是一个资产的确权和资产的质押状态这样一个确权或者叫冻结状态的确权。这个确权很多不是在区块链内,而是在区块链外。那么如果你是挖矿挖来的东西,本身就产生于区块链,那么你对它进行冻结也好,对它进行什么样的锁定也好,这个时候没有问题,大家的可信性直接就可以建立。但是如果是在现实世界,资产做了现实世界当中的一些冻结或者是质押,或者一些什么东西,那个时候它的可信性就不是区块链能解决的。

10、链得得怼友(Acacia):“智子社区提供的项目评级系统,由知识提供者,即内容生产者(媒体,市场分析师,投资机构,区块链项目方等),提供 ICO 项目的基本信息,深度报告,源码分析等,经过社区提供的了深度文本挖掘,智能报告,知识图谱等各种智能工具深加工与加持,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投资评级和分析材料,提供最新的 ICO 项目全维度的评级服务,帮助投资者全方位把握 ICO 项目具体情况,帮助投资者做出高度知情的决策。”(1)项目评级抓取的信息来源于社区,那么如何保证社区的信息的可靠性与质量?(2)假如后面做成了,有一定的用户后,如何防止内部腐败?

白硕:很高兴我们有怼友对智子社区这样一个项目感兴趣,智子社区项目从它的背后理念看,其实跟我们在币圈发生的变化一脉相承。因为有更多的实体资产和以价值投资为目的的资金进来,我们才需要对这些资产进行甄别,对其项目的进展状态、基本面、投资结构,团队结构和产业链结构进行深度分析。这些分析需要人工智能工具,就是这些构成了智子社区项目技术的基础。当然这个技术说起来就是人工智能,但是人工智能它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没有数据的人工智能是无源之水。

社区会提供一部分数据,也会用爬虫在全网范围内进行采集,不会说仅仅根据一家之言。反过来说,既然它是社区,一家之言则是文责自负。所以技术平台不会把一家之言推定为唯一正确的,或者说唯一可靠的信息来源。第一个方面,防止因为个别信息来源的主观性,去影响整个社区的技术系统做出判断的正确性或者说可靠性。第二个方面,让社区去担负我们的资产上链时候更重要的审核任务,评级任务,或者其它基本面任务。

比如说我们讲投顾,实际上要有币的推荐任务,涉及到这些,责任非常重大。智子社区的出发点就是尽量客观,能自动化机器做出来的就尽量不要人为干预,这也是防止腐败的最好办法。机器的基础策略实现要有公开性,不含人为诱导、预设立场。

目前智子社区的国内团队提供技术支持,运行方面的运作本由境外团队来做。

11、链得得怼友(charle_cai):白老师您可以自由出境了吗?您最喜欢的公链是哪个?联盟链/许可链over公链有具体例子吗?AI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结合能说两句吗?谢谢。

白硕:我个人对技术底层的公链、对技术创新比较多的项目还是比较喜欢,但是喜欢并不等于说看好。

为什么?喜欢是说你愿意欣赏它的技术,但是很可能它不被看好,EOS可能就是这种情况。EOS的技术确实是很不错的,而且它的商业运作其实也是很动了脑子的,但是我觉得这样一个项目它高度收缩节点的同时,也高度收缩了风险。前不久360揭示了EOS的风险的情况,这件事情其实应该给我们都敲警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要提速,不提速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如果你总是在这几个少数的节点内记帐,那这几个节点就是黑客惦记的,被惦记就会有很多的风险。当然如果采用DPOS,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也注意到有另外的共识机制,它其实也是少数节点记帐,但是这个少数节点是不确定的,被随机方式所指定。

能够被选为少数节点的候选节点其实有很多,这个跟确定的少数节点是不一样的,确定的少数节点会重新引回中心化,重新引回中心化就意味着风险也在中心化,风险中心化就意味着黑客会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对付这样一个中心化的架构,大家都不踏实。

如果是随机的,侯选是多数节点,真正被选中的是少数节点,这样的话就会好得多。但随机本身要对抗恶意地对随机性的猜测,或者对随机性的破坏,这个也是很难的事情。像Agoround做成现在这个样子,别的随机算法很难跟它去媲拟,大概也是因为这一点。

所以,我后面真正关注的是经过严格理论验证的随机共识机制,但像样公链还没出来。

尽管在目前存在的这些公链里面,我比较喜欢EOS,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有真正基于随机的共识机制的公链出来,这个可能才是真正能够成气候的。我个人有这样一个期待,也很关注这方面的进展,但哪一个有影响的公链项目采取了这样的技术路线,到目前我还没有特别地看到。

12、链得得怼友(君五):关于项目评级:(1)评级对象是什么?分映射什么数据?参考案例:穆迪评的是主权国家或公司的债项违约率,morning star评的是基金的收益率,芝麻信用与FICO评的是个人的债项违约率,胡润评的是老板们的财富。他们的分映射评级对象的底层客观数据(而不是无实质内涵的偏好评分)(2)怎么评?(3)怎么验证?(4)BTC、ETH、EOS的评分是多少?智子社区的评分是多少?

白硕:回到项目评级的问题,项目评级是一个非常复杂也非常专业化的话题,说不完的话题,我们讲智子社区只是给评级平台提供数据和智能化工具支持,谁来做这个评级?这个希望社区里边的真正擅长做评级的社区成员出来做评级,而不是说他们的支持和策略结合到技术平台,再去做更加客观、中立、争议比较少的评级。目前因为评级相应的还在开发当中,所以并没有切实数据观察现有项目评级各是多少。

另外再说一点,我们其实更关注的是资本市场已有的投资产品,无论是债权还是什么,这些金融产品其实对应的资产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不是像区块链有很多工作待开展。这个待开展形成后,区块链的很多活才干得出来,还有很长的过程,这是不同的。所以说先买单后生产的特色一定要体现出来的,如果不体现出这个特色来,照搬传统资本市场评级各种各样的模型,肯定是不行的。

比如说一个项目的综合评分高,但是这是一个底层公共服务项目,而公共服务项目对安全要求就非常高,已被验证的重大安全漏洞对这个评级的影响所占的权重也会非常高,这也是跟其它不一样的地方。

君五:追问:这里的分是谁评的?第三方还是智子社区?

白硕:这个评分的主体是系统,系统里面包括基础数据和模型,模型由社区的专业人士贡献,基础数据是平台事先通过抓取等采集来的。

主持人李非凡:关于社区的信息/知识分享:(1)白皮书里提到到的内容评分与质量评分的定义是什么?(2)你们怎么甄别分享信息(比如某个媒体的新闻)的真伪?(3)你们怎么对信息做价值额度的计量评价?(4)同3,不同价值额度,理应对应不同的token激励,你们是怎么激励的?

白硕:说到信息的真伪,这个事情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为谣言满天飞,很难去识别谣言,但是我们注意到几个现象。

现象一:白皮书有很多雷同或套路化的特点,这种雷同和套路化的源头关系,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进行分析,这是其一。

现象二:经常有炒冷饭,就是一些过时、过期的新闻,去掉时间背景,然后又被拿出来说事,这个我们经常见到,而且它有很明确的一个指向,比如说砸盘。

像这样雷同的白皮书和炒冷饭的新闻,其实我们有很好的AI的手段去识别,至少我们在传播或者说从不同的路径抓取到信息的时候,我们对这一类信息持很强烈的保留态度,不会依据它做更多的事情。智子社区不做估值,我们不对项目做估值。刚才说的假新闻或者炒冷饭的新闻,或者是雷同的白皮书,如果有市场人士有需要,我们还可以提供点对点的有偿服务。

13、链得得怼友(YOUNGFREEDOM):(1)白皮书大概提到知识付费、白皮书查重、币圈图谱、数据研判,这些大概可以讲下吗?例如:数据的来源。(2)白皮书提到的评级怎么做的呢?(3)AI在白皮书中的影子很多,最终实现的是一款币版炒股软件吗?

AI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命题,智子项目具体切入的点就是AI在交易环节前的应用,其实就是说交易的准备阶段、交易时所依据的信息和基于信息分析的模型,以及分析的一些决策建议。这个事情要去了解我们的特点,首先是项目本身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线索,尽可能把这样更多的信息找出来归总,方便大家去更好的查阅及参照,这是其一。其二是比较复杂的关系,对投资决策乃至各方面进一步的分析判断是有参考意义的,怎么体现参考意义需要一定的工具,目前来看知识图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工具。

这是不是一个炒币软件,不好去说,我们不能把事情简单做一个平移。因为股市它有各种各样的,有些监管本身形成的事情是可以做的,但得有一定的资质才能做,有些是不需要资质就能做,还有一些既定的玩家在里面。在币圈的话,可能情况不太一样,它更国际化且里面的玩家也都还没有充分的展开,所以有大量的机会,也是一种尝试,凡是导向交易需要的服务,智子社区都尽可能去做。凡是能够用AI不用传统技术,我们都尽量使用AI。把资讯、行情包括交易、下单等等传统环节跟后续环节用更加统一的技术串起来,不需要看大玩家的脸色,因为没有大玩家,这也跟股票领域不一样。

所以,我们会有一个App,App的云端会有我们很多服务,但它不能简单的类比成炒股软件。因为你初看可能就是一个行情软件,或者一个资讯软件,但它会导向交易下单,再往深里看可能是一个投研报告,但是是活的投研报告。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提问回答,像一个智能客服、智能投顾和智能投研的合体。

14、链得得怼友(Denis浩青@NF Capital):白老师觉得区块链技术在税收上的应用前景怎么样?前几天腾讯区块链发票刷了一天的屏。

白硕:确实是刷屏大火的事情,这个我觉得不要拘泥于区块链技术本身,我们从税务技术演进的角度看,它是不是已经演进了,我觉得有划时代的意义。再回过头来说,它是不是典型的区块链或者完整的区块链不重要,可能它数据的组织是区块链,但是共识的达成是半区块链,都没关系。

但是在领域里它实现了一个跨越,这就是正面的东西,我觉得是从这样的角度去评价。当然我不了解它里面达成共识的方式,谁是记账节点,是不是借用或者利用了某些中心化的假设,这不关键,不是要害的地方,也没有必要根据这些环节里面的情况去判断它是不是区块链。只要在税务领域实现了断代式的跨越,我觉得值得。

15、链得得怼友(别抢我家链得得):白老师,您好!虚拟资产和数字资产,比较容易放在区块链上。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一些资产,如何才能电子化、通证化?

白硕:这是非常好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资产,现实世界到区块链的映射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这个步骤实际上就是数字化。包括各种单据的数字化、各种凭证的数字化等等,这些单据和凭证的数字化,本身可能就要借助区块链技术来完成,但我们要说的是场景里面的资产,真正要上链离不开凭证的数据化。

这个问题有一部分已经在区块链技术之外。比如说银行的存款,银行存款取出来,那边就没有了,你真正去打了一笔钱,银行收到了钱怎么出具证明,怎么让证明变成可以质押,有发币依据?就从源头证明了它是一个区块链可读,但是不是由区块链产生的东西。

我之前还讲过,在物联网或者说溯源等等领域里面,那个物是真的,其实跟现在这个事是一样的,也一样不好证明。你可以对包装一层一层地去做见证、背书,但是如果偷梁换柱,它就是把瓤换了,包装上有再多数字那都是空的,那个瓤已经调包了,什么也不是。

所以我觉得如果把很多流程建立在区块链上,离不开数字化前置。你叫它收据也好、运动也好、准备也好,都是必须做的,这是其一。其二,这些工作做起来,它可不可信这件事情区块链本身无能为力,它建立在别的东西是否可信的基础上。上链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在最初上链的第一推动上,信任的建立不依赖于区块链,也不应该寄希望于区块链。

16、链得得怼友(CarlesZhang):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白教授如何看待商业社会中日益冒进的区块链+?

白硕:我个人不太提倡随便就弄标签化的、口号化的东西,尤其是区块链+这件事情,为区块链而区块链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这是没得说的。

但是我认为区块链可以做一件特别值得做的事情,互联网+有一些事情走过了,具体说就是数据的集中走过了。它集中了太多,或者太快速度地集中了太多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保留在他们原来的边界里边可能更好。快的集中形成了一些靠数据的集中来取得暴利的数据寡头,这个数据本来不是他们的。如果大家隐私意识都很强,能够严格的去维护自己的数据权益,这样的事情不该发生。

既然发生了后续怎么办?我觉得可以借助区块链,就是不让它愈演愈烈,不要再让数据寡头得寸再进尺,得尺再进账,停在一个地方。数据我讲十二个字,

第一个四个字,数据回去。就是数据从哪来在哪个边界内、回到哪个边界去。

第二个四个字,平台留下。就是平台可以有,但是不越过边界。尊重数据边界的情况下,数据拿过来做平台该做的事情,如果出现原始数据拿不出来,数据又集中需要互动,可以借助区块链来实现这种互动。

第二个四个字,公司解散。集中不是指物理的集中,而是集中的效果。如果区块链上的数据能够按照确定的规则实现集中和互动,那以平台为营生的公司其实是没有必要存在的。

所以十二个字,数据回去、平台留下,公司解散,这是我对利用区块链来调整已经走过头了的互联网+ 的看法。

17、主持人李非凡:优胜劣汰是自然发展,在这轮洗牌中,白教授认为哪些项目会被淘汰?

白硕:第一,我觉得不需要那么多的公链。共性的信任服务或者基础性信任服务的公链不需要这么多,这个是肯定要淘汰一批的。

然后定位在行业,本身没有行业资源和流量,纯从民间切入行业的这种其实不懂行业,行业真正的玩家没进来,一进来这样的项目肯定会受到冲击,他们也会出局。

剩下的就是更不像样的空气币。补充一点,就是交易所,我们也不需要这么多交易所,尤其是不需要这么多中心化交易所,所以中心化交易所可能也面临一个大洗牌。去中心化交易所是方向,我个人非常看好,至于去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都是技术问题,随着好技术的开发,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18、主持人李非凡:许多头部交易所都在开设期货或类期货的合约交易,这个业务极为赚钱,在合规性上和交易需求必要性上,您如何看待这类交易所的业务?

白硕:如果一端是法币,一端是数字货币的期货期权产品,这个叔明确需要牌照的,牌照没有审批,已经开展是不行的,这个证券属性太清晰了,以至于想蒙混都蒙混不掉。但是以币计价的,以币为标的期货期权产品、ETF产品、融甲币、融乙币等过去叫融资融币的产品,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模糊的空间,没有那么干脆说它就是不行,这个在国际范围内,各国的证券法怎么看,包括具体执法的尺度可能都不一样。

但是在国际范围内的实体货币的二级市场,这里不特指中国,如果要存在一种长期以币为标的期货期权产品,这种需求一定会有,问题只是是以一种清晰的证券产品形态去做,还是一种模糊的币币形态去做。如果是长期存在的,那么它对应的期货期权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至于说前景是一律纳入监管,还继续保持币币的模糊性,我个人暂时还难以下很清晰的判断。但是币币这种期货期权形态,最终还是要纳入监管的,这是我的看法。

19、主持人李非凡: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五年左右的未来是否会对中心化交易所造成替代性的冲击?您如何看待目前几大中心化交易所都在做平台旗下培育小交易所(其中有去中心化交易所)周边生态的尝试?这会是个有效缓解冲击的方式吗?

白硕:中心化交易所确实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弊病,主要有3个:

1、自身的安全保障。靠中心化的方式,就算是加强安全、多堵几个漏洞,多弄几个东西,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币在你这,支配币的难度比在区块链上支配币的难度容易很多的话,黑客一定打破头也要往里挤,所以很悬。

2、难自证清白,是不是伪造交易。中心化交易所本身没有伪造客户交易,是客户自己产生的交易,这个问题上几乎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不像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够做到自证清白。

3、实际上很容易去挪用客户以倍数金形式存在交易所的资产。这方面更涉及到结构性的安排,具体说就是交易所的职能边界太大。现在也看到了一些尝试,就是把登记托管这部分相对地独立开来,形成很多的交易所指向同一个登记托管这种架构。

我觉得这些事情都在提示我们,中心化交易所要想全面扭转被动其实是很难的事情。它们肯定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所以也会去尝试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路,尽管这条路目前还有很多技术的门槛儿过不去,或者说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但是如果不去探这条路,别人走成功了,那么原来的中心化交易所就会陷入更大的被动,所以在未来的生存中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布局的。当然这个布局并不是马上否定现有的业务,尤其是这种摇钱树一般的企业。它不会立即否定,而是小部队去探路。有的时候探明了路,也不一定马上动手,因为别人还没革自己的命呢,自己也没必要先革自己的命,这个可以放在抽屉里,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机会合适了,那什么时候再动手也不迟。

20、主持人李非凡:未来在交易所领域合法化进程必然会伴有拍照的发放,比如现在的日本。而在中国多久的未来是否有可能跟进这一进程?如果发放,是否会形成如今天传统A股市场一样的沪深两大国家队的垄断形式?

白硕: 我觉得交易所牌照化,尤其是中心化交易所的牌照化应该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你承认这种业态,就一定会要把交易所这样一种业态里面非常关键的环节纳入监管,把它牌照化。

这种牌照化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考虑,单独去做一些决策,也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能够在技术层面聚合很多跨国国际级专家的智慧,形成牌照化管理交易所准入门槛、交易所行为准则和监管共性的要点,对全球范围内联合治理数字货币的全球化市场还是非常有好处的。一方面要走向牌照化,牌照的发放是国家主权应该干的事。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应该呼吁,在发放牌照的标准、制度、准则方面更多地促成国际合作。

回到中国,中国的证券市场在股票上是分割的。所谓分割的意思就是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只能在自己的平台上撮合,而不能在对方的平台上撮合。这一点跟其它国家的资本市场尤其是欧美资本市场不一样。欧美相继通过了交易所是可以交叉挂牌的相应法案,就是上市与否和在哪交易这件事情是脱钩的。

既然脱钩,一支股票可以在很多交易所交易,就会形成很多报价。其实它是把交易所解放出来,让交易所专门发挥技术专长把流动性、实现最好的报价,最高效率的定价做到极致。至于谁来上市,在哪上市其实没半毛钱关系。欧美这些大的西方资本市场都在走这样一条路。这样的结构客观形成了一个跨市场套利的动机和技术架构,有很多人因为一支股票在多个定价中心形成不同的定价而去寻找最优的报价,然后从中套利、获利等等,这样的技术性安排已经成了像欧美资本市场非常主流的打法。

回过头来,虚拟货币这样的二级市场是全球的市场,实际上也形成了多处挂牌,多处交易的现状。在这种状态下,也会有这种套利的打法,就是虚拟货币这个二级市场上可能目前的机会反而比股票市场更多。当然流动性还没有像大的资本市场那么好,流动性本身还有发展空间,这是后话。

但是我要说的是什么呢?一切都是假设,全球这种多个定价中心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中国即使又把交易所重新恢复,把虚拟货币合法化,虚拟货币交易所合法化,重新对它们进行牌照化管理,让它们像股票一样去分割市场,币只能在单个交易所交易,也不会像股票那样把市场在原有的点分割开。我觉得既没有必要,也很累。对于去中心化交易所如何监管,还没有提上日程。

21、主持人李非凡: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中心化交易所在监管策略上有哪些不同?监管如何适应一个日益分布式、匿名性、全球化与社区化交易场所的运营发展?

白硕: 国际上对传统证券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在介入虚拟货币交易二级市场的业务监管已经开始,监管中心化交易所跟监管传统股票交易所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为它都是中心化的,对其在信息安全、实名制及反洗钱方面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包括审计有没有挪用别人的资产,都可以去做类似于传统股票交易所监管上的安排。

当然有一些是比较难界定的,比如说内幕交易和价格操纵这种违法行为的监管。在这样一个知情范围、知情人,庄家都已经全球化的市场,谁是知情人,谁是庄家的认定格外困难,有很多都不可操作。所以在这些监管方面,可能会不一样。

但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监管就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以说两方面都没准备好,去中心化交易所有没有能力承担这种高流动性、大交易量、大吞吐量的交易,这个目前还没有得到技术上的证明。另外对于去中心化交易所如何监管更没有提上日程,去中心化交易所将来一旦成了气候,那么怎么监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原来中心化交易所的监管手段都不能照搬,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正因为这个搞不定,我们也在想会不会出现一种新的形态,就是自监管。也就是说你把你承诺的东西写成智能合约,智能合约里面的东西可检验,如果在智能合约里面它的状态合规,那就是你做到了承诺的,如果不合规,那可能你就没有做到。这个监管就等于自监管,就是说你把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晒给别人。

我觉得无论去中心化交易所将来怎么发展,它的自监管一定会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监管里占有相当大的份量。

【本文原发布于链得得,授权钛媒体App发布,作者:柴利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