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黎芳:基础研究炒不出来,要培育人才黑土地


来源:凤凰网综合

“基础研究根本在于基础教育,要形成一片人才黑土地。”2018年4月14日,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木兰汇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全球木兰论坛暨2018(第十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华为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陈黎芳如是说。

“基础研究根本在于基础教育,要形成一片人才黑土地。”2018年4月14日,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木兰汇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全球木兰论坛暨2018(第十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华为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陈黎芳如是说。

她以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迁移开场:从原野迁移到农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而现在,人类正从城市迁移至数字大陆,智能世界正在到来。

在数字大陆的智能世界,陈黎芳认为,要尤其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没有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其实是不可能有持续的产品开发,不可能有持续的发明创造。”除了要重视技术创新本身,在陈黎芳看来,研究创新的核心因素是人才。“一个好的价值循环机制就能培育一个企业的人才黑土地,种什么长什么,大丰收。”

“先开一枪,再打一炮,然后范弗里特弹药量”,这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创新的理解。在华为的企业文化中,每年都会把销售收入的10-15%投入到研发,过去10年大约投了4000亿。

“先开一枪”,就是在不同前沿技术方向研究,华为非常鼓励对未来不确定性技术进行探索,探索中没有失败这个词。当感觉到有可能会研发突破,那就“再打一炮”,当你觉得有点把握的时候,再进行密集地投入,就是“范弗里特弹药量”。

陈黎芳认为,过去三十年是从技术到产品,成就了一批大公司,而未来三十年,则是技术横向应用和扩展的时代,这对于个人、中小企业、新企业是个巨大的机会,是新的开始。后30年对大企业是转型的机会,也是挑战,如果守成不变,不继续投入基础研究,不能应用创新,就会被后来者超越。

以下为陈黎芳在2018(第十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的演讲实录(有删节):

我今天想分享的主题是关于未来的选择。接下来的20年,我们将工作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在可以做什么,使我们能够奋斗在通往未来的路上,而不是挣扎在路上。

我在华为,也就是信息通信行业工作了25年,所以如果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迁移阶段。

原始社会时我们生活在原野,只会用简单的语言、结绳、画画的方式记事和交流,能够传递的信息量很少,因为我们全力以赴在吃饱肚子,就这样过了200万年。到了农业社会,羊皮卷、纸张、印刷术等技术进步,大大催发了信息交互,这时信息传递量较之以前至少增大了一万倍。特别是铁器等生产技术的突破,使一部分人吃饱了饭有大量空闲时间,闲着就开始胡思乱想,人类一思考,就带来文明与科技的巨大进步。

仅仅过了2000年,我们就进入了工业社会,人口指数级增长,城市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电气化、电信、计算机的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传递量又增加了一万倍以上。这200年,更多的人投入创意性思考,进行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

科技的进步带来信息传递量的指数级递增,信息传递交互又促进了科技的传播与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力的提升解放了更多的传统劳动力进行发明创造,再促进科技的进步,形成了一个发展的正循环。

今天我们马上就要开启一个新的旅程,人类社会正在向数字大陆迁移,也就是说,我们要进入智能社会。

简单描述一下,就是我们所处的物理世界,将会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中,这就是“数字双胞胎”。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世界中发挥出作用,使我们每个人的个体能力在物理世界中得到大大增强和延伸。自动驾驶、虚拟网络游戏、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实质就是把物理世界中的司机、老师、医生乃至游戏伙伴等个体的能力,进行了极大的增强和延伸。那么,未来还有哪些能力,哪些职业会得到拓展和增强,我觉得这个空间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就看我们的想象力了。

做出了这样的假设后,我们应做什么?我们要进行基础研究的投入,否则不可能有持续的产品开发,不可能有持续的发明创造。

我分享三个小故事。

美国著名演员海蒂•拉玛女士是一位科学家,被称作CDMA之母,(她在1942年发明“跳频技术”并获得美国专利)。但是直到55年后,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3G、还有wifi的应用,海蒂•拉玛的发明才开始真正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中间这位是大名鼎鼎的图灵先生,他在1950年发表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也是在50多年以后,随着算法、算力、数据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才真正开始发力。

最后这位美国教授Robert,他在1963年的博士论文中写出了长码的编码方式。直到2016年,经过几十个公司上万人的努力,这项技术被国际标准组织正式认之为5G第五代移动通信的一项标准。

大家肯定都要感慨,基础研究要坐冷板凳几十年。华为对于基础研究非常重视,每年投入超过200亿人民币,有自己的专家、科学家队伍2万人,同时和全球上百所顶级大学、科研机构及众多国家院士、诺奖获得者合作。

可能在座有的朋友会有一个疑问,个人或者企业现在没有能力投基础研究,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

有一个规律跟大家分享,自18世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基础研究实现为产品状态后,还有40到60年的产业周期,每个周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十年是关键技术的纵深发展阶段,后三十年是技术的横向拓展阶段。

前三十年的规律简单可以总结为一项技术可以成就一个产业,成就几个大公司。就像华为这三十年,我们开发了程控交换机、光传输、路由器、移动通信3G/4G、智能手机等等世界领先产品,成为信息技术世界领先公司之一,同时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也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今天我们处于周期的后三十年。今后这三十年是技术横向应用和扩展的时代,这对于个人、中小企业、新企业是个巨大的机会,是新的开始。后30年对大企业是转型的机会,也是挑战,如果守成不变,不继续投入基础研究,不能应用创新,就会被后来者超越。

华为每年把销售收入的10-15%投入到研发,过去10年大约投了4000亿。我们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有个生动的比方,“先开一枪,再打一炮,然后范弗里特弹药量”。先开一枪,就是在不同前沿技术方向研究,华为非常鼓励对未来不确定性技术进行探索,探索中没有失败这个词。当感觉到有可能会研发突破,那就“再打一炮”,当你觉得有点把握的时候,再进行密集地投入,就是“范弗里特弹药量”。

我讲今天的第二个观点:研究创新的核心因素是人才,一个企业的机制要能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创造价值能力,才具有持续的创新活力。在华为,这个机制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用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闭环驱动,通俗地讲就是“利益共享、权力共享、责任共担”,一个好的价值循环机制就能培育一个企业的人才黑土地,种什么长什么,大丰收。一个国家,就是要重视基础教育,提高老师待遇,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老师的待遇,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只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普及了,人口大国才能成为人才大国,我们就会一起走进真正伟大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于雷 PT032]

责任编辑:于雷 PT03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