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滴滴的“中年危机”


来源:投中网

经过一个阶段的网约车战争后,滴滴以为自己能享受一段“中年”平静。但前赴后继的入局者让它意识到,在这个时代,竞争和中年危机一样,都无法躲避。

滴滴出行

经过一个阶段的网约车战争后,滴滴以为自己能享受一段“中年”平静。但前赴后继的入局者让它意识到,在这个时代,竞争和中年危机一样,都无法躲避。

2018年3月27日,高德地图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在成都、武汉两地率先上线;2018年3月21日,美团打车宣布在上海获得近15万个订单。

滴滴看似格局已定的移动出行江山,如今多个强敌虎视眈眈:美团、高德等相继杀入战场,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易到以及嘀嗒出行等老对手们也在伺机而动。随着加入战局的玩家越来越多,新一轮的网约车大战一触即发。

新人的进击

几个新人中,首先向滴滴发起挑战的是美团。

美团跨界网约车的动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2月。当时,美团在南京试点打车业务。2017年10月,美团宣布升级组织架构,成立出行事业部。

经过10个月左右的试运行,美团打车开始向全国扩张。2017年12月底,美团在全国7个城市的美团APP上线打车入口。根据报道,当时美团打车事业部团队已经超过200人,日订单量突破10万单。

2018年3月21日,美团打车进入上海,提供出租车及快车服务。这是其南京试点后向全国铺开的首站。根据报道,在上海战场,美团打车启动了比滴滴更优惠的政策:在司机端,前1万名注册司机,前三个月免抽成;1万名后注册的司机,对司机抽成8%。相比之下,滴滴对司机的抽成约为20%。

在乘客端,根据美团打车官方的促销方案,乘客每人可免费获得3张14元优惠券,车费不到14块的,则象征性地收取0.01元。

这些优惠活动的确让不少司机和乘客倒戈。根据美团数据,登陆上海的第三天,美团打车的日订单量突破30万单。在2018年3月24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美团创始人王兴透露,美团打车已在所进入城市拿到1/3的市场份额。

不过,美团还没来得及庆祝,2018年3月27日,高德地图也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在成都、武汉两地率先上线,同时开启北上广深、杭州等城市的车主招募,随后将逐步扩展到全国更多城市。

高德顺风车业务打出“公益”标签,强调“坚持对用户不抽佣,对行业不打补贴战,对城市道路不添堵”。对滴滴来说,高德这个对手不能小觑:除了是阿里的“亲儿子”,高德地图目前还拥有7亿用户,平均每天为用户提供高达3.4亿次的出行路线规划。

另外,在美团、高德纷纷跨界之际,滴滴的老对手嘀嗒拼车也加强了攻势。从2017年10月以来,一直致力于顺风车业务的嘀嗒拼车开始涉足出租车业务,补贴频频。2018年1月,“嘀嗒拼车”正式更名为“嘀嗒出行”,并采用各种地推策略争夺司机。

嘀嗒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中旬,在其应用已经开通的北上广深、天津和佛山6个城市,通过其认证的出租车达14.2万辆,占6个城市出租车总量的比例超过70%;认证司机超过18万名。嘀嗒出行的背后是蔚来资本。后者是由蔚来汽车、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共同出资100亿人民币成立的投资机构。

此外,因为得到韬蕴资本的资金支持,易到也重新回到网约车赛场,似乎准备大干一场。

对传出上市计划的滴滴来说,这个“中年”可以说是很难平静了。根据报道,滴滴计划2019年上市,按照目前收入和利润情况,保守估值为1200亿美元。

“次级流量入口”战争

作为美团、滴滴的创始人,进攻和反击对王兴、程维来说都不陌生。

在创业前期的大逃杀里,两人都见过真正的鲜血,并成为幸存者:2010年,美团在百团大战中存活下来,并在2015年和大众点评合并;滴滴则在和快的、Uber中国的补贴大战中,消耗数亿资金,并最后合并快的、吞下Uber中国。

某种程度上,王兴和程维有很多类似经历,算是多年好友,但这并没能阻挡两家公司越来越锐利的交锋。对于美团要跨界网约车这件事,程维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表示之前并不知晓:“我和王兴认识很早,私人关系不错。美团上线打车产品的那天我和他还在一起吃饭,我当时并不知道他在做这个事情,他也只字未提。吃完饭我看新闻才知道。”

后来程维问王兴为什么要做打车,王兴回答,“就是试试。”王兴的这句话应和了他对美团边界的理解,即公司边界的出发点就是为用户的需求服务,因此跨界很正常。

不过,在滴滴早期投资人王刚看来,美团和滴滴的竞争不仅是出行的竞争、外卖的竞争,还是后BAT时代的“次级流量入口”之争。在吃喝玩乐后直接在美团App内约车,和在查找路线的同时撮合高德平台上现有用户的出行需求,这些都是基于已有的流量入口,合理而存在市场的业务延伸。

我们很容易想象这样的场景:在外卖APP中选中餐馆,同时叫个车;在餐厅结账后,获得乘车优惠;预定酒店时,APP赠送一张定向打车券等。

而对拥有庞大司机用户、对道路情况深入了解的高德地图来说,其顺风车除了可以提供实时最佳行驶路线,还能解决用户在地图和打车APP之间跳转的痛点。

同时,对两个新人来说,之所以敢于跨界,还因为滴滴虽在网约车市场大幅领先,但这种垄断依然有可突破的空间。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网约车App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网约车App市场规模超过1.4亿人,滴滴的渗透率为12%,神州专车的为1.37%,其余网约车App的低于1%。

另外,部分司机和用户对滴滴目前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太满意,也给了后来者们机会。

滴滴的反击

在新的战争打响之际,滴滴的反击动作是结盟和重点突破。

2018年3月,滴滴和北汽签署共享汽车协议,双方表示要共建“智能共享出行生态”和“新能源汽车生态圈”。滴滴的共享汽车布局包括向车企订制、采购新能源营运车辆,同时为用户提供共享汽车服务,作为网约车的补充等。

根据报道,北汽并不是“滴滴联盟”的唯一成员。2018年2月,滴滴和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东风乘用车和吉利等12家车企达成合作。其中3家在出行领域有所布局:吉利有网约车平台“曹操专车”;奇瑞投资了首汽旗下的分时租赁平台Gofun等;北汽孵化了绿狗、华夏出行等三个分时租赁品牌。

另外,面对美团大军来袭,滴滴选择反向跨界,进入外卖市场。

2018年3月1日,滴滴开始在无锡招募外卖骑手,计划于2018年4月1日在无锡上线滴滴外卖。据报道,在上万名骑手中,有近7成来自美团。同时,滴滴配送客户端显示,其计划进军的城市还包括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等九大城市。其中,成都、福州、厦门、温州四城和美团打车的扩张计划相重合,随后或将成为火力最集中的战场。

为了阻击对手,滴滴还进行了新尝试——证券化融资。这主要考虑到,在网约车生态系统中,车辆和司机虽重要,但如果能争取到提供这些的租赁公司平台,或将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为此,滴滴以租赁公司向司机出租车辆所产生的租赁债权作为基础资产,担任合作伙伴的代理原始权益人,负责协调租赁公司,统一面向资本市场进行证券化融资。2018年3月19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了滴滴发行100亿元新型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证券(ABS),首期拟发行规模3亿元。这种模式下,拿到钱的租赁公司就可以购置新车,或进行其他业务扩张。

网约车战争还没有结束

2016年,程维在接受采访时曾断言,“网约车竞争在2016年就结束了”。不过,现在看来,可能还为时尚早。

据全天候科技此前报道,滴滴2017年的交易总额为250亿到270亿美元,整体亏损为3亿到4亿美元。滴滴希望2018年能实现主营业务盈利,净利润接近10亿美元的目标。为此,滴滴动作不断,比如2017年在业务部门的考核中增加了盈利权重等。

不过,随着美团和高德等竞争对手频频出招,比如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为了在北京等城市即将上线的打车业务,美团准备了10亿美元,而且上不封顶。对此,滴滴不得不有所应对,这或许会打乱其盈利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目前的主要收入是司机抽成,其他则来自广告和对车企的营销服务。如果再次加入补贴大战,盈利的压力无疑更大。但它也不能看着美团等对手攻城略地,放任不管,可以说是进退两难。

看起来,滴滴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忧。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滴滴在移动出行领域累积了庞大的出行数据和资源,这些都是其行业壁垒的基础,其他对手一时间想突破并不容易。

拿美团打车来说。有报道称,美团打车上线后,不少用户遇到了定位漂移、地图不准、司机接单后不接驾等问题,这些都是滴滴早就趟过的“坑”。

另外,对美团打车来说,监管也是一道不得不跨的门槛。比如,公司原本打算把滴滴大本营北京作为业务扩张的第一个城市。但临上线前,却被北京市监管部门叫停;2018年3月21日,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当天,因为宣传用语及车辆注册等问题,被上海市交通委等多部门联合约谈。

可见,美团打车业务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即使如此,可以明确的是,网约车战争会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滴滴和美团,随着二者在核心业务布局上的重叠越来越多,在多个城市的正面碰撞在所难免。而用脚投票的用户们,可能并不在乎谁输谁赢,只在乎谁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体验。

[责任编辑:张楠 PT012]

责任编辑:张楠 PT01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