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重负和煎熬之下 中国龙芯这一小步走得艰难


来源:威锋网

除了技术方面有待提升的原因以外,产品定位和市场人才的缺失也可能有一定影响。龙芯前几年的产品思维偏向“学院派”,但是芯片工业产业化,不是光靠科学家努力就能成的。

4月25日消息,龙芯中科公司今日在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了龙芯3A3000/3B3000、龙芯2K1000、龙芯1H等产品。还和众多合作厂商发布了龙芯笔记本电脑、龙芯服务器等一系列产品。

此外龙芯还宣布了龙芯开源计划、龙芯开发者计划和龙芯产业基金计划。

重负和煎熬之下中国龙芯这一小步走得艰难

发布会上的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面向桌面/服务器应用的龙芯3号处理器的最新升级产品龙芯3A3000/3B3000。

其中龙芯3A3000/3B3000处理器采用自主微结构设计,其中龙芯3A3000采用了中芯28纳米FDSOI工艺制程,基于自主指令系统LoongISA打造的GS464E架构设计,是一枚64位的四核处理器。

官方称实测主频达到1.5GHz以上,访存接口满足DDR3-1600规格,功耗仅为30W,是目前国产CPU中单核SPEC实测性能最高的芯片之一。

重负和煎熬之下中国龙芯这一小步走得艰难

3B3000经过测试支持通过直连形成多路服务器的芯片,用于服务器的CPU,支持多路互联。

这里说明一下,目前国内自主设计的CPU中,龙芯是唯一支持多路互联的。在现场我们还能看到龙芯自主研发,搭载龙芯3号处理器的笔记本,采用国产操作系统中标麒麟系统。

想赶超对手先别轻视对手

国产CPU新产品发布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一件事,尽管这里面除了道喜和支持,也包含很多质疑和诘问。龙芯从2001年从中科院计算机所组建到现在,历经16年,一路可谓艰难曲折,但所做出的成果总是难被外界满意。

直到日前的龙芯3A3000/3B3000主要产品发布,舆论环境才逐渐有更多声音去认同龙芯产品在发展上做的努力。

但显然期待龙芯能在短时间内追赶英特尔这样强大的对手是不太现实的,最新发布的3A3000据称超越了英特尔Atom系列和ARM系列CPU。

这是什么水平呢?也就是平时开办公软件、上个网、出差处理文档和邮件这样,非常基本的作用。也就是开发人员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一个可用于上网本的CPU,实在没有什么底气说出“打败英特尔”这样的话来。

重负和煎熬之下中国龙芯这一小步走得艰难

这并不是在泼冷水,龙芯的发展非常不容易,别人几十年,我们十几年中间还蹉跎了好些年,而且原本龙芯定下的第二阶段目标就是“做出一款能用的CPU”(第一阶段是成功做出自己的CPU),就原定目标来说,龙芯现在已经完成了。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其实没有什么不好的,盲目的寻找弯道超车的捷径,反而分分钟会翻车。

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自己也承认,龙芯过去有段时间所设定的目标,显然犯了过于激进的错误。2001年龙芯的研发开始时,团队确定的技术路线是:从高性能通用处理器入手;兼容性设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这样的路线在龙芯2号出来前一直都被严格地执行,但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稳扎稳打的路线被搁置一旁。大步快干,追赶上英特尔的技术指标,逐渐成了当时唯一的追求,当时为了博眼球制造话题,不少宣传文章也喜欢把龙芯其他国际领先的芯片技术放在一起做对比,极大地误导了旁观者。

现在看起来,龙芯低调了几年,似乎找回了自己的定位,对标低端、中端,回到产品路线,主动面向市场,其实也算是一个科研起家的几百人团队的进步了。

注定负重生态构建谈何容易

龙芯的背景比较特殊,再加上有“中国芯”这种级别的加持,自然而然地背负更多责任和目光。当然卖产品不能光靠讲故事,总归还是要回到产品身上来。

龙芯现在的问题就是,产品还远远不行。为什么不行?技术不行、没有生态、因而没有市场,这不是光靠花几年砸钱和国家政策扶持就能解决的事。即便是技术指标上来了,后面也还有一大堆问题待解决。

英特尔之所以成为当时一家独大的英特尔,除了自身30多年的技术和市场积累,还有一个重要的盟友——微软,当硬件和软件走在同一阵线上,无论是商业发展还是技术更新换代,都像一条足够拉动自己前进的锁链。

龙芯在国内没有这样的盟友(目前的产品技术暂时也吸引不到盟友),相比成熟强大的微软,国产操作系统和国产芯片一样,都是襁褓中艰难成长的婴儿。

重负和煎熬之下中国龙芯这一小步走得艰难

2006年,汉芯造假事件被曝光。作为21世纪之初中国第一科技造假案,汉芯事件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芯片,以致现在但凡搭上“国产”二字的芯片、操作系统,很容易成为网络上一些评论人士的吐槽对象,甚至有的被钉在“骗取国家经费”的耻辱柱上。

同年,美国半导体设计公司MIPS通过媒体就专利等问题给龙芯施压,称龙芯的指令集95%与MIPS相似,属于抄袭。实际上,此时龙芯虽已经开发出自己的EDA研发设计平台,但为了能运行Linux系统,还必须兼容MIPS等指令集,这让龙芯有口难辩。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日子同样不好过的MIPS在专利授权上有所让步,龙芯最终取得MIPS32位与MIPS64位的永久专利授权,才总算拿下了这个头上的紧箍咒。

要注意的是,在国产CPU发展的过程中,国外竞争对手其实是一直扼杀和阻扰的姿态,不光是英特尔和微软的技术封锁,包括flash播放器,AMD显卡,以及ST的合作几乎都全面受阻,就是不让你做大。

内忧外患可谓尝了个遍,煎熬是注定的。在日后CPU研发水平提升并有希望兼容更多软件体系,有整机厂商愿意和龙芯合作,到那个时候,可能煎熬就过去了。国内并不缺少这样熬出了胜利的例子。

回归产品回到市场

其实仔细分析的话,MIPS体系相比X86架构更适合超级计算机或是服务器之类的专门用于“计算”而不是娱乐的“计算机”,所以龙芯只要以后能在相关领域有一个突破口就能够实现良性发展,最有可能是先突破工控,军方,大型机,企业级应用领域。

可惜在龙芯市场化的前五年里,疲于应付专利纠纷和抄袭风波的龙芯,没能推出一款让人叫好的电子产品,软件生态的推进更是步履维艰。

另外,想要在消费市场上有所斩获,就始终绕不开与软件和整机电脑厂商的合作,而一直以来,龙芯都没能找到真正的合作伙伴。一家国内知名软件公司的负责人曾对龙芯设计团队直言,他们每年在Windows平台上投入超过10亿美元用于软件研发,而要将软件移植到龙芯等平台上,会得不偿失。

市场是残酷的,市场只会看你的产品如何而不会关心它背后的故事。仅靠国家安全、“中国芯片”理念,单打独斗的龙芯很容易深陷市场化泥淖之中难以自拔。

重负和煎熬之下中国龙芯这一小步走得艰难

除了技术方面有待提升的原因以外,产品定位和市场人才的缺失也可能有一定影响。龙芯前几年的产品思维偏向“学院派”,但是芯片工业产业化,不是光靠科学家努力就能成的。

从零开始做产业链,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但凡有远见的企业,都在通过各种手段走产业整合的模式,从别人手中收购也好,并购也好,商业合作也好,培植下游也好,都是为了让围绕核心产品的产业链早日成型。

完成这些举措,需要商人的眼光、魄力,龙芯并未诞生于一个具备商业助力的环境中,自然走得也格外艰难。

道阻且长,好在这总归是一条正途。叹其不易,知其中难易,才能更准确地看待这颗中国芯片掀起的各种风声浪议。在你的眼中,或许它值不得一句庆贺,但总担得起一声加油。

[责任编辑:胡知非 PT028]

责任编辑:胡知非 PT02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