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吴恩达离开百度,再次证明了百度不是“中国的Google”


来源:凤凰科技

2017年1月,在百度最困难的时候,陆奇加入。3月,在百度未来还不明朗的时候,吴恩达离开。

吴恩达

凤凰科技/朱旭冬

你一定已经知道了吴恩达从百度离职的消息。关于他为什么要离职、他离职之后的去向,人们也有很多猜测。

我不知道他会去哪里。但他离职的原因,在我看来,其实凸显了百度的一个困境:一方面它在中国显露出落后于腾讯和阿里巴巴的迹象,急需提振现有业务,避免在短期内掉队;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对未来有长期规划,避免因为储备不足而被颠覆。

吴恩达的离开,说明百度在面临以上困境时,天平倒向了前者,即提振现有业务。

本月早些时候李彦宏在百度硅谷研发中心和部分员工的核心,吴恩达并没有出现

回顾2014年吴恩达加入百度时的状况。那时BAT还是完全齐名的三家公司,从赚钱的能力、市值(当时阿里尚未在美国上市)、影响力和口碑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百度并不用为“当下”感到着急,可以比较从容的对未来进行布局。

未来是什么?百度认为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所以百度找来了吴恩达。吴恩达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足够的号召力。无论是他在斯坦福大学还是在Google 的经历,都让他获得了大批的拥趸。他还有一段履历是创建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 —— 但吴恩达仍然更像是个学者、研究员,而非企业家。陆奇不一样。

陆奇在人工智能上绝对也非常厉害,但他在微软是实际意义上重要部门的掌权者。严格意义上他是职业经理人。从企业家角度,他比吴恩达做的更好。陆奇在百度的职位是集团总裁和首席运营官,而吴恩达是首席科学家。

吴恩达加入百度之后,做的事也并非企业家所擅长的,仍然是偏前沿的研究。3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一款产品可以归到吴恩达的名下。所以在很多人看来,他并没有为百度做出什么贡献。但你不能用产品经理的标准来衡量一位学者或者科学家。

吴恩达(左)和楼天城,百度最年轻T10工程师,已于去年离职

吴恩达对百度做出最大的贡献是建立了百度硅谷实验室,以及1300人规模的人工智能团队,其中包括300名百度研究院成员。这些人里,必定有很多是因为吴恩达才加入的百度。如果没有吴恩达,百度可能搭不起这样的团队,或者团队整体质量要差很多。

但这1300人,尤其是300名百度研究院成员,也是吴恩达所要承担的巨大压力。这些研究员整天忙的东西,很多都无法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对百度现有业务的帮助也不明显。但是养这些研究员,要花很多钱;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要消耗很多资源。

当百度现有业务顺风顺水的时候,腾出大笔资金和大量精力做一些对未来的研究,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一旦现有业务开始疲软,百度就保守了。

李彦宏说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只有陆奇的十分之一,但人工智能并不是陆奇在百度要做的全部。他更大的责任是运营好百度这家公司,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现有业务的发展。李彦宏和陆奇都不会减少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投入,但研究的方向会更偏向实际应用,用个贬义词来说就是更“急功近利”(但我并没有批评的意思)。这和吴恩达追求的不一样。

于是,吴恩达选择离开。我不认为他的离开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只是他所擅长的事情和公司的发展重心出现了偏差。他在公开信里对李彦宏和陆奇的夸赞,应该也是真心的。

终于要说到重点了,百度vs Google。

Google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危机,它曾被质疑收入构成太单一,做不成社交,搜索也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这和百度现在面临的危机比较接近。

那时,Google 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取代当了10年CEO的埃里克·施密特重新掌舵,迅速帮助Google 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并且加大了突破性项目的研究,比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还有很多项目简直异想天开,更核心业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比如医药科技公司Calico、机器人项目Boston Dynamics 等等。

在危机面前Google 的做法是全面出击,而百度,看起来是收缩和聚焦。

Google CEO 桑德尔·皮蔡

Google 的突破性项目同样非常烧钱,会影响它的利润和股价,也被投资人质疑。后来,Google 成立了一家叫Alphabet 的公司,把核心业务装了进去叫Google —— 让一个印度人桑德尔·皮蔡来负责;也把其他业务装了进去,和Google 并列。这是2015年8月的事。Alphabet 的股价在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上涨了30%。

2017年1月,在百度最困难的时候,陆奇加入。3月,在百度未来还不明朗的时候,吴恩达离开。

陆奇不是百度的皮蔡,百度也成不了“中国的Google”。

[责任编辑:王芮 PT002]

责任编辑:王芮 PT00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