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脱欧之后,英国几乎所有能吃能喝的都涨价了|好奇心小数据


来源:好奇心日报

脱欧之后,英国几乎所有能吃能喝的都涨价了|好奇心小数据

关于脱欧之后英镑汇率下跌导致商品直接或变相涨价的问题,我们已经报道过不少次了,除了乐购超市拒绝联合利华涨价而将 Marmite(马麦酱)下架之外,最知名的就是大选之日夺走 BBC 头条的“三角巧克力缩水事件”。当时人们在社交网站上的宣泄也算是对脱欧后食品涨价的愤怒之情的总结。

这还不算完。脱欧以来,“涨价”已经悄然遍及了英国食品界。

英国电视台 Channel 4 总结了至少 25 种涨价的日常食品,从蔬菜到肉类,从果汁到热巧克力,农产品、酒类、包装食品,无一例外。有的公司直接提价,有的公司则在保持原价的同时缩减了食品分量(称“shrinkflation”,即通过减量以变相提价)。

“Shrinkflation” 一直被认为“很有欺骗性”,因为消费者很难注意到减小的分量,除非变化和三角巧克力一样明显。“消费者们已经要面对五花八门的 30000 多种杂货了,再让他们去记住某某产品的分量有没有变化就更复杂了。” 东安哥拉大学的 Ratula Chakraborty 说。

但更糟糕的是,在众多巧克力食品减小分量时,其他食品已经减量又涨价了。

以下是我们挑出的乐购、英佰瑞(Sainsbury’s)和阿斯达这些大超市里在脱欧后涨价的某些食品。它们可以给你一个直观的感受:英国人的日常支出是肯定超过脱欧前了,毕竟连平日离不开的炸鱼和茶都未能幸免。

据统计,现在的食品通胀已经达到了自 2014 年 7 月以来的最高值,英镑贬值、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很多制造商都面临着成本提升 20% 的困境,因此涨价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这种趋势很可能会在未来持续,因为英国 48% 的食品依赖于进口,其中多数都进口于欧盟,目前享受着单一市场内货物自由流通、没有关税壁垒的优惠。然而一旦离开单一市场,且执着于“硬脱欧”,很可能因为谈不拢条件导致进口成本再升高。另一方面,国产食品制造商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美元交易,所以英产猪肉和奶酪也在涨价。

英国人面临的问题不止在家里,还有“出去吃”这个方面。

源起印度的 Chicken Tikka Masala 算是深受欢迎的国菜之一。不过很少英国家庭会选择自己熬咖喱,因此咖喱餐厅成了他们的首选。

这些餐厅多由印度人和孟加拉人所开,之前却被脱欧派“忽悠”了,以为脱欧后当局会启动类似澳洲移民打分系统的程序,让更多外国厨师进入英国好好发展咖喱产业,缓解业内面临的人员短缺问题。结果这些承诺并没有兑现,让这个如今已经举步维艰的产业后悔莫及。

在上周的一篇报道中,我们已经提到过英国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餐饮业人员多数都来自欧盟,由于脱欧带来的条款变更和“不确定性”,不少人打算辞职出国。为了争取这些雇员,餐饮相关行业(餐厅、农场等)开始了加薪竞争,有的甚至把薪水提高了 15%。即便如此,农场季节工的短缺还是触目惊心——在去年 6、7月,20% 的雇主面临这个问题,8 月以后这个数字上升到了 60%。

加薪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即便是那些不缺人的餐馆,也面临着这项支出——英国政府刚刚把最低时薪从 6.7 英镑提升到了 7.5 磅。多出的成本势必要反应到价格上,而英国的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却没怎么变化,去年仅仅增加了 0.5%。根据《卫报》的报道,通胀压力和停滞的可支配收入,将会让 5570 家餐厅在未来 3 年内的破产概率达到 30% 以上。

就连那些财大气粗的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挺过去。拥有 500 多家餐厅的英国餐饮连锁 The Restaurant Group 去年 8 月已经关店 33 家,其中包括旗下很知名的 Frankie & Benny’s。在上述综合因素的推动下,任何商家都不敢掉以轻心。

对于伦敦餐厅们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道坎——商业地产税的计算方法变更了。新系统下,商业地产税按照房屋面积及其商业用途估值计算,征税估值 12000 英镑以下的免去费用,往上走实行分级缴纳。估值越高,交的也越多。

所以你应该能猜到,在寸土寸金的伦敦,餐厅们要多交多少钱了。实际上,根据 BBC 的统计,所有地区餐厅的实际缴费都会下降,和政府保证的一样,除了伦敦。他们会平均多缴纳 11% 的费用。有个别倒霉者,比如考文特花园的 Café Murano,算下来要多交 46%。

这笔账肯定又是算在消费者头上的。

制图:冯秀霞

题图来自 b4bguide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