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企业天价索赔公号的背后:微信内容扫描的昏暗环境


来源:钛媒体

这是一种杀鸡儆猴的手法,企业的目的真不是为了那些钱,它们要的是:威慑力。

企业天价索赔公号的背后

摘要: 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内容生态平台之一,里面的内容却无法进行有效扫描,一旦危机爆发,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天价索赔就这样出现了。这是一种杀鸡儆猴的手法,企业的目的真不是为了那些钱,它们要的是:威慑力。

近日,阿里巴巴宣布起诉两个公号,一个属于福建某茶叶公司所有,一个属于天津某媒体所有。起诉原因是,阿里巴巴称这两个公号各自刊发了关于双十一的谣言。起诉请求之一是:索赔2000万——一家一千万。

顺带手,阿里巴巴把另外两个转载这两篇文章的公号(一个由上海某婚庆公司运营,一个由上海某投资管理公司运营)也告上了法庭,要求承担连带责任(这四个字不是轻描淡写的,有兴趣可以去查查什么叫连带责任)。

这不是第一次商业组织起诉公号。

某公号因炮制王健林痛骂马云而被万达索赔1000万元,就发生在一周之前。

某公号因发布“人人网即将关闭”的消息,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人人网索赔300万的起诉案。

再往前,肯德基起诉十个公号(背后一共三家运营公司)对其造谣,索赔350万元。这是今年6月的事。

随着以公号为主的内容创业风起云涌,各路运营者为了粉丝量点击量绞尽脑汁吸引眼球,大量黄色新闻(耸动标题、露骨图片、江湖流言)出现,那边厢的商业组织,也对各种谣言流言,当起真来。

商业组织起诉媒体(公号也是一种媒体)并提出索赔,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我个人觉得,对公号的索赔,还是值得关注的。

肯德基起诉十个公号造谣说KFC的鸡有三条腿六个翅膀,是很值得琢磨的。因为这些谣言,在互联网上流行甚久,不是什么新谣言。肯德基早不告晚不告,偏偏对公号下手。

至于万达和阿里巴巴,下手也是够狠的。

万达要一千万,吓得那个做自媒体的,清空了公号过去的所有文章,并发文求饶。

早前阿里巴巴曾经告过一个自媒体人,赔偿诉求不过五十万元。这次要的是一千万一个,而且转载者都不放过,要他们承担连带责任。

那么狠,却是所为何故?

我不止一次提到:微信公号目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功能——它只能搜个标题。

在内容创业一文中,我认为这是内容运作者的福音,因为搜索会忽视内容本身的价值。

但同时,这是企业传播者,尤其是公关人士的噩梦。因为缺少搜索,就缺少危机公关的必要前置环节:环境扫描。

一个标准的危机管理流程是:1、environmental scanning(环境扫描),收集舆论对本企业的主要评论。2、issue management(议题管理),对这些评论进行汇总,发现主要的批评点,并针对这些点做好预案。3、crisis communication(危机沟通),危机一旦爆发,预案变成行动方案,在最短的时间付诸实施。

而现在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内容生态平台之一,里面的内容却无法进行有效扫描,一旦危机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不是为了环境扫描,公号文章转到企业公关人士手里时,很有可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传播量,伤害已经生成。

必须有更猛更狠的手段,来阻止这些情况的发生。

于是,天价索赔就这样出现了。

这是一种杀鸡儆猴的手法,企业的目的真不是为了那些钱,对于KFC、万达、阿里这些巨头商业组织来说,百万千万根本就是小钱。它们要的是:威慑力。

我个人的看法是:效果达到。

从这三个案子看,很难说是针对自媒体而来。

倒是阿里早先那场五十万的诉讼,是奔着自媒体去的。

这三起官司,有企业的公号,也有自媒体的号(万达针对的,虽然有企业认证,但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个人号),也有机构媒体的号。

企业完全就是冲着不实谣言去的,而且这种不实谣言,很容易判断。

公号运营者,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拿出证据来证明他们说的是事实,官司很难赢。我估计最后是赔钱认错和解了事。

由于天价索赔这种事本身也很吸引眼球,传播量不小,对这些公号的公信力是蛮大的伤害。

我个人觉得,公号运营者想要通过让企业天价索赔来起到宣传自己的目的,未免太走火入魔了。

当然,我也不排除未来可能有企业和公号串通这么搞一把炒自己,不过至少现下,KFC、万达和阿里巴巴,应该不会去做这种事。

除了企业会状告公号以外,现在明星也有和运营者较真的案例。

一个今日头条的头条号近日在《新京报》刊登致歉信,事宜为对杨子和黄圣依的不实报道。

在致歉信中,该头条号表示,不仅删除了涉事文章,还对之前发布的所有与娱乐有关的文章都已删除。

周杰伦曾经在9月就某公号标题要打倒他,并称他为汉奸、卖国贼,应该下十八层地狱,索赔60万元。

估计会有更多明星加入到告状者的行列中来。

内容创业的确如火如荼,这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入场。

抢夺注意力这个战场变得更为残酷。

为了搏出位,一些公号大搞黄色新闻。

在整个公号内容生态还没有建立起来之时,搞黄色新闻是有实际收获的。

但随着生态慢慢长成,运营平台(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还是今日头条)官方都想尽办法扶持原创精品内容之时,搞黄色新闻这事的做法就变得越来越少有利可图了。

更何况,造企业谣,企业一生气,后果真得可能很严重。

是该收敛下咯!

[责任编辑:杨旭]

标签:企业 公号 微信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