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志安:下一个十年新闻业的未来


来源:钛媒体

未来,新闻会从一个新闻业变成一种新闻活动,关于10年后的新闻生产及其影响因素,值得一提的或许有四个方面:  1、技术与受众是影响媒体行业的新兴力量。就是技术的力量,互联网在过去20年,很重要的就是使得技术对媒体的影响突显了,公众的网络舆论或者说受众的力量也突显了。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安认为,我们需要重新以“受众—用户—公民”的三重角色来理解跟媒体打交道的人:他们多数时候的确在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但媒体必须更加尊重其需求和体验,而他们又在逐步建立起公共参与的理性,随时可能通过技术赋权而进行公开传播。

未来的受众是怎样的?首先,从信息获取方式上看,他们会习惯于“实时、个性、定制”;其次,从生活方式和生活情境来看,受众对信息的接收是有偏向的;再次,从受众角色的变化看,他们既是“个性化消费者”,也是“互动化生产者”。

未来,新闻会从一个新闻业变成一种新闻活动,关于10年后的新闻生产及其影响因素,值得一提的或许有四个方面:

1、技术与受众是影响媒体行业的新兴力量。对于媒体来说,有两种新的力量不能忽略。首先就是技术的力量,互联网在过去20年,很重要的就是使得技术对媒体的影响突显了,公众的网络舆论或者说受众的力量也突显了。我们回顾中国过去十几年新闻业的影响因素,第一个结论就是技术和公众在权力、商业和专业之外成为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新闻业的两种力量,而且这两种力量未来的影响作用会更加凸显。

2、互联网发展带来媒体行业专业伦理的缺失。过去这一年,不少报社的转型采取最主要的一招就是“事业部制”,这种转型策略背后的逻辑是把采编部门和经营部门彻底打通,实际上整个编辑部门开始为广告和客户服务——原来强调的专业的伦理正在消失,商业化使得整个新闻业服务更以市场为取向,尤其商业网站的一些频道内容,其煽情性、标题党现象是非常明显的。

3、未来的新闻生产模式由垄断生产变成社会协同。未来的新闻生产会从产品转向一个过程,会从少数机构垄断进行生产变成社会协同的过程,会从采访报道变成发表一种公共对话。我们甚至可以预测,将来的写作形态和叙述形态会这样改变:从客观转向主观,从理性转向感性,从故事叙述转向游戏叙述,从全面呈现转向碎片吸引。新闻会变成更加情感化,新闻会从一个新闻业变成一种新闻活动,一种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

4、非理性的网络舆论更加容易影响新闻判断。可能未来我们的受众在互联网上更多地在点赞和点骂。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网络舆论,却没有形成一个理性的公共空间。也就是说,中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真正形成理性的网络舆论,也没有理性的网络对话空间。我们的网络舆论基本上是事件主导型的,而不是话题主导型的。

(来源:钛媒体,首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评论》2014年第3期,研究院王培志整理)

[责任编辑:郭青]

标签:新闻业 受众 网络舆论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