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钱包8.0:社交金融全面微信化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支付宝钱包8.0:社交金融全面微信化

支付宝钱包8.0上线了。用过的朋友恐怕第一感觉都会一样:像!微!信!

之前7.7版本的钱包,首页上可以通过左右滑动选取三种不同的功能界面。8.0版本将这个左右滑动的选项取消了,可以添加第三方软件的界面以“我的生活”为名固定在了对话框上方,当面付功能固定在了界面右上角。向左滑动仍然有效,但是出现的“设为置顶”和“删除”选项与某著名软件完全一样。

开个玩笑:以后阿里的来往团队指责微信团队抄袭的时候,会有底气多了。

我不认为小小的手机屏幕可以容纳多种界面和操作逻辑,善变的用户也绝不会有耐心去学习。随着微信成为全民级的手机APP,支付宝钱包8.0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社交金融向微信靠拢将是所有APP迫不得己的选择。

什么是社交金融?

社交金融这个词确实是新造出来的,我想用它描述强调用户间交易的金融工具。这个定义未必精准,也可能以后会有更恰当的表述,姑且先用它来描述移动金融中的特定细分市场吧。

例如,电商收货款这样的金融功能只是卖家和买家间的交易,不存在买家间互相交流的必要,这就不是社交金融,就算搬到手机上也只是移动金融。如果像支付宝钱包这样,除了购物付款之外,还希望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AA付款、互相转账、为别人交电话等等,那这就是很特殊的社交金融。想想看,如果你想为别人充话费,是用对话框方便还是购买虚拟物品的页面方便?是从电话本里直接选择方便还是输入电话号码方便?别人还钱的时候是用账户转账方便还是当面付方便?

平安集团新推出的“壹钱包”也是社交金融。马明哲在题为“科技,让综合金融更精彩”元旦致辞中说到:(壹钱包)它是一个可以帮助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的移动社交金融服务平台,也是我们平安员工离不开的移动工作管理平台。

可以说,无论是强大如支付宝钱包,还是平安壹钱包和其它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APP,今后在UI方面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自己特色,而是学不学微信。

不像微信又如何?

不学微信当然可以,但不像微信的结果就是成为小众APP,亿级规模以上的用户注定是没有学习意愿的,即便强大如支付宝的单个公司也没法推动这么大数量的用户去学习自己不熟悉的东西。

最好的例子是“扫一扫”。

从用手机付款的方便程度讲,显然是近场支付优于支付宝声波支付,声波支付优于扫描二维码。因为近场支付是没有任何角度或姿势限制的,用手机靠近特定设备,自然就完成付款。声波支付需要把话筒、听筒靠近才能接受声波讯号,但这个过程是靠近就行,手抖一点没关系。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最麻烦,不仅要打开摄像头,还要稳稳地对住二维码,角度不对或手抖还经常识别不了。

可微信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客户体验最差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因为客户习惯极难培养。如果是近场支付,需要特殊的设备配合,设备少就没人习惯用,没人习惯用就更难布放设备——这正是银联和中移动推广NFC时的死结。声波支付对设备要求低,但手机屁股顶在一起的动作用户是不熟悉的,除了支付宝钱包以外没有其它机会使用,即便强大如支付宝也很难独立培养用户的新习惯。

因此,微信支付选择客户体验最差、但是用户最习惯的扫描二维码。二维码这个概念由诸多公司全力推广了很多年,起码用户对这些奇怪的黑色小方块是不陌生的。而且,登陆微信电脑端时采用的恰恰也是扫描二维码登陆的方式。为了付钱学习扫描二维码很难,但是为了用电脑键盘聊微信学习扫一扫就很值得——这也符合教众多长辈用微信时的体会。

即便是微信,也要屈服于扫一扫;即便是支付宝钱包,也很难独立完成声波支付的普及。其余的移动支付玩家比这两大巨头实力如何?除了模仿还有其它的选择吗?

全面微信化是谁的危机?

肯定不是微信的危机,也不会是支付宝钱包的危机。这两大巨头的用户数量都在亿这个层次上,已经远非其它手机APP可比。现在的局面是,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老四老五遭殃。

第三方支付想作为独立的APP参与市场竞争已经没有机会了。电商领域的京东、苏宁想搞自己的账户体系可以,但是已经没有机会像支付宝一样从电商的收银台进化为个人金融工具。汇添富现金宝、华夏活期通这样的基金系手机APP仍然可以生存地很好,为自家产品引入很多流量和额外功能,但是已经没有机会覆盖“亿”这个层次的用户。众多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仍然有可能覆盖上亿的用户,但是它们已经没有发展自己个性的机会,只要独特就没法提高使用率,绝大部分用户在移动金融时代只会用你的银行卡绑定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平安的壹钱包比较特殊,因为有准混业经营的优势和陆金所的金融产品,但是根据其简陋的内测版看仍然距离支付宝钱包差距很大。

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竞争局势的还有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了。一旦两个手机系统加入对移动支付的底层支持,并且通过官方工具完成用户教育,或许会让其他公司有追赶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的机会。

总而言之,随着支付宝钱包8.0的发布,移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留给其它小公司的创业机会和传统金融机构转型的时间将越来越少。2014年这个互联网金融第二年,注定是血流成河的一年。

本文作者康宁系互联网金融门户(微信:webjinrong)www.webfinance.cn#在线理财观察#专栏作家(转载勿删本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